2022-12-0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閱讀分享:《錯把工作當人生的人》

光看這個中譯書名,可能會認為是要討論,那些把工作看得比人生還重要的人,但其實不是。
作者身為心理治療師,是想用她超過三十年的執業經驗,提醒大家,有一部分的人遇到的挫折與困境,是因為無意識地將過去人生中的遭遇帶到職場,卻不自知。
有些人,生長在溫暖又慈愛的家庭,表現好的時候很容易得到讚美,他們也為了繼續得到正向回饋而持續努力著,然而進入現實社會,要得到眾人的喜愛與掌聲並沒有那麼容易,於是他們加倍努力,不斷追求成功,渴望不停歇的掌聲,卻也常常焦慮不堪、身心俱疲。他們沒有認真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那麼需要別人的肯定與愛戴,他們沒有認知到,自己的堅持只不過是因為過去「習慣了這樣」而已。
有些人,有著嚴格的雙親,從小到大只有成為第一名,成為頂尖,才能看到爸媽的好臉色。進入職場後,做事永遠都只想拿第一,抱著「第二名跟吊車尾沒兩樣」心態的他們,只要結果不甚完美,就會開始懷疑自己,陷入憂鬱,即使客觀來看他們已經「夠好」。他們將嚴格的父母「投射」到周遭的所有人,潛意識中認為所有人都會在他們失足的時候譴責他們,導致沒有安全感,時常無法放鬆。
常被討論的冒牌者症候群,有時來自「倖存者的罪惡感」。有人的母親,過去迫於現實只能當家庭主婦,一生感到遺憾與不滿,於是當她自己在職場發光發熱時,感到自己這樣獲得母親失去的東西,是否不應該?自己是否不配擁有?並非世上所有的父母都會因孩子的青出於藍感到純粹的自豪,確實有些人會將心中的不平衡,轉為嫉妒與嘲諷,讓孩子感到進退兩難。
而另一部份的人,則是誤認為職場上的身分與待遇理應能帶回家庭,對家人間的關係有錯誤的認知,時常導致家庭失和、妻離子散。
有些人立志當大人物,成就也可圈可點,但因為過度工作而忽略家庭。在家庭出現問題時,他們抱持著「我努力工作都是為了家庭好」,深信自己做的事沒錯,有問題的是另一半。當婚姻關係日趨緊繃時,他們更縮回工作場合,因為他們覺得職場對他們「比較公平」,同事、上司和下屬都這麼感謝、依賴他們,怎麼會有錯呢?但即使破裂的婚姻已難以重圓,也很少人能立刻走到離婚的那一刻,因為「離婚是失敗的表現」,彷彿職業生涯也多一個大污點,於是歹戲拖棚,日復一日互相折磨。
雖然上述的例子大都是悲劇,但相對的,也有一些負面環境反而造成正向影響的例子。
有的父母對於孩子鬧脾氣或不乖的行為容忍度很低,一不合意就會打罵,孩子也就練就察言觀色的能力,能預先設想別人可能的需求,能處理各種人際上大大小小的衝突,讓公司的營運與合作上都能順順利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高情商」的展現,備感壓力的童年反而成功地在職場上幫這些人一把。
有的人經歷過父母離異,扶養他的那一位還罹患憂鬱,在感嘆出身不佳的同時,卻也有機會他們很早領悟到,樂觀才能改變困境。他們很容易就能在職場上維持樂觀以對的心態,快速向前,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會失落太久,因為他們早就知道「那沒有用」。
書中還對職場中常見的”自戀狂”、”控制狂”、”霸凌者”等行為作出深刻的剖析,也提供應對及改善方式,對於常遭受這些人折磨,或自覺有相關特質並渴望改變的人應該很有幫助。
作者在結語中有一段話寫得很好:「你的確該開心自己的成就,接受人們的讚美,別當成沒什麼。此外,偶爾摔倒一次,不代表前功盡棄。如果你能在工作中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更有自信,那麼工作也會愛你。」
過猶不及都不是理想狀態,中庸之道方能同時顧好工作與人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