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與經學(下)——經學文獻介紹〉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一篇談到經學家相信儒家經書的內容是可以落實在個人修養生活和現實施政之中,那麽他們所根據的經書有哪些呢?這次會帶給大家一個概括的介紹。
經學的基礎文獻是由《易經》(又稱《周易》)、《書經》(又稱《尚書》)、《詩經》、《禮經》(又稱《儀禮》)和《春秋經》稱為的「五經」所組成,也包括在五經基礎上擴編而成的十三部經書。上述五經以及《禮記》、《周禮》、《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春秋經》併入這三《傳》之中)、《論語》、《孟子》、《爾雅》和《孝經》合稱「十三經」。
明隆慶二年重修刊本《十三經注疏》
儒家的十三經其實不只有「經」還包含了「傳」和「記」。由戰國開始就有眾多學者開始為儒家經書進行解釋,「傳」和「記」(粵音讀陰上聲第二聲,國語讀去聲第四聲)就是一種解經的體裁,最著名的就是春秋經的三傳:《左氏傳》、《公羊傳》和《穀梁傳》,另外《易經》也有十篇傳,《禮記》也是解釋禮儀大義的作品。這些由戰國時代到西漢初期完成的傳和記,會併入經中,與經的地位相約。宋代、清代也有經學家的釋經作品自稱為「傳」,但一般不會把它們與經的地位相提並論。
清嘉慶二十一年《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

傳、記之下又有注,注就是漢代以後學者對經傳的字詞、文義作注解。注之下又有疏,疏是「疏通注解」的意思,專門解釋和補充注解中不完善之處。最著名的注疏就是唐代孔穎達主編的《五經正義》,裏面包含了唐代以前的注和孔穎達的疏。

經、傳、注、疏以後便是集解、集注、集釋,是匯集各家眾多說法而成的書。經學家們透過歷代累積的眾多著作,借助前人的觀點,繼續不斷闡發經書的主旨。

經、傳、注、疏、集解,以及歷代學者以經書為主題的著作,就構成了數量極龐大的經學文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會員
164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稽古齋 的其他內容
經學,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現在我們很多習俗、文化、思維、用詞都可以從經學中找到根源⋯⋯
「國學」的範圍不限於書籍,書籍以外的歷代文物也可以視為一種文本,透過解讀這些文本的文化意涵,也可以了解「國學」。
簡介「稽古齋」之源起及宗旨
經學,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現在我們很多習俗、文化、思維、用詞都可以從經學中找到根源⋯⋯
「國學」的範圍不限於書籍,書籍以外的歷代文物也可以視為一種文本,透過解讀這些文本的文化意涵,也可以了解「國學」。
簡介「稽古齋」之源起及宗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天心:不過我覺得還是注經比較重要。
Thumbnail
復古讀古書回憶大學時期至今 黃帝內經靈樞素問大一已讀畢至今五十次。 圖註難經脈訣王叔和脈經李瀕湖脈學已讀五十次。 易經周易大三閱畢至今五十一次。 古文本就是我的專業。 易經周易。周易參同契。老子帛書。莊子。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道貫。千字文。三字經。菜根譚。 增廣昔時賢文。醫宗金鑑正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天心:「經學家有兩種,一種為思想家型,他們受了經學典籍的基本教育,而經學典籍在他們思想中發生各種程度不同的作用,他們並非以傳經為業的經學家型人物。而由二戴《禮記》、《易》十《翼》、《春秋》三《傳》可知另有一批經學家,以某一經為中心,作了許多解釋和創發的工作。他們順着所治的經以形成他們的思想⋯⋯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今天簡單談一下心經的版本. 心經.是本佛經.篇幅短小.字數不多.卻意義深遠.影響很大. 大部分的佛經.開頭是“如是我聞”.可是心經無頭無尾.很奇怪. 一般人看心經時.可能會以為心經只有一種版本.其實.心經不只一種版本.下面是心經的七種版本.
Thumbnail
我們今天看到的五經,和當年先秦百家搞出來的那些原著,極有可能都不一樣了。 以《尚書》舉例吧。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文學典籍之一,它本身叫做《書》,是夏、商、周三代政府公文的匯集,相當於上古朝代的國家檔案,其中最年輕的周代部分也要比同樣是古書的《春秋》、《論語》的時代更早幾百年。 本來時間一久,
Thumbnail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                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Thumbnail
天心:不過我覺得還是注經比較重要。
Thumbnail
復古讀古書回憶大學時期至今 黃帝內經靈樞素問大一已讀畢至今五十次。 圖註難經脈訣王叔和脈經李瀕湖脈學已讀五十次。 易經周易大三閱畢至今五十一次。 古文本就是我的專業。 易經周易。周易參同契。老子帛書。莊子。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道貫。千字文。三字經。菜根譚。 增廣昔時賢文。醫宗金鑑正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天心:「經學家有兩種,一種為思想家型,他們受了經學典籍的基本教育,而經學典籍在他們思想中發生各種程度不同的作用,他們並非以傳經為業的經學家型人物。而由二戴《禮記》、《易》十《翼》、《春秋》三《傳》可知另有一批經學家,以某一經為中心,作了許多解釋和創發的工作。他們順着所治的經以形成他們的思想⋯⋯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今天簡單談一下心經的版本. 心經.是本佛經.篇幅短小.字數不多.卻意義深遠.影響很大. 大部分的佛經.開頭是“如是我聞”.可是心經無頭無尾.很奇怪. 一般人看心經時.可能會以為心經只有一種版本.其實.心經不只一種版本.下面是心經的七種版本.
Thumbnail
我們今天看到的五經,和當年先秦百家搞出來的那些原著,極有可能都不一樣了。 以《尚書》舉例吧。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文學典籍之一,它本身叫做《書》,是夏、商、周三代政府公文的匯集,相當於上古朝代的國家檔案,其中最年輕的周代部分也要比同樣是古書的《春秋》、《論語》的時代更早幾百年。 本來時間一久,
Thumbnail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                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