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堅定的人生信念,悲憫的入世情懷。

    前文講到孔子顛沛流離,飄泊一生,竟然要向人問路,那不是諷刺嗎?天天講道,卻不知道何處有渡口,究竟理想的道與現實的道,是否會不相應?為何不閉門立說,以求安身
    但是,孔子就是孔子,依孔子的反省,人若只求明哲保身,遁跡山林,而與鳥獸同群,誠然可以不問世事,狀若無憂無慮,超然於世。但人越刻意去避世,對世情就越放不下,看這不順眼、看那又說長道短,最後還是無法清靜避世。
    何況,孔子整個中心思想——仁,就是要立己立人,達己達人,而與世人共憂共樂、共悲共歡。這樣才活得有意義,而不枉此生。只要不作無謂的犧牲,暴虎馮河(馮,讀憑),強作烈士,踏上不歸路,這就對得起家人、對得起社會良心。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人若不藉著我,不能到父那裡去。」大乘佛教也說:「人即使能獨自到達彼岸,仍未算真正得救;而必須回到生死海,去普渡眾生,這才是真正得救。」所以,人必須要有人生的信念,要有社會的擔當,要有家國的憂患,要有文化的理想;否則,就是白佔土地,枉到人間。
    堅定人生信念,悲憫入世情懷,傳承文化理想,擔當社會公義,足矣!
    2022-01-15謹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