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教養從來就不是二選一的是非題-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

最近這幾天,FB版面被「體罰」系列文章洗版,引起了正反兩派熱烈的討論。在網路科技爆炸的時代,在社群媒體上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在鍵盤上任何人都可以盡情揮灑自己的想法。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立場不同、看法不同,更證明看待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角度。 教養從來就不是二選一的是非題 在成為了母親之後,關於育兒的話題,一直是我所熱衷關切的議題。百歲派的也好、親密派的也好、正向教養的也好,每一種教養派別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也各有利弊優缺。 坊間無數的育兒書籍、教養專家,提供了不同的教養策略、風格及技巧,好讓父母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育兒模式。但教養從來就不是二選一的是非題,也沒有一套完美的育兒標準公式。 不過,很有趣的是,看在旁觀者的眼裡,似乎都認為每個爸媽應該要是一個「完美」的爸媽。因此,為了「幫助」你達到「完美」的理想境界,會很熱心地提出一大堆「善意」的建議, 這些建議其實大多都很好,也很有建設性。不得不說,有時看著這些建議,自己也跟著學習到不少。會有種:「對耶!我怎麼沒想到還可以這樣做?」或者是:「太棒了!原來還有這種方法!」的豁然開朗。 如何做到寵愛而不溺愛? 在少子化的年代裡,因為孩子生得少,孩子更像個寶。捧在手掌心上長大的孩子,要如何做到寵愛而不溺愛?是很多爸媽心裡共同的疑慮和焦慮。怕凡事順著孩子,將來養出一個小霸王;但管教太過嚴厲,又怕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 然而,教養無法立竿見影,面對孩子脫序的行為,就算修養再好,都難免會被氣得火冒三丈,或失控動手打小孩。 我無意「合理化」體罰的行為,但我也懂在管教孩子時,父母內心會出現的各種掙扎與挫折。我常說教養孩子,是一趟認識自己的英雄之旅,孩子會反映出我們內在所有最好、最壞的一面。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不斷地「自我覺察」,當我們更加認識自己,探索自己內在時,也更能同理孩子當下的感受和想法。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曾分享過我很喜歡的一本教養書,《設限與管教:瑪德葛伯教你允許孩子犯錯的勇氣》。書中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世上沒有壞小孩,孩子也不會刻意與父母作對、頂嘴,這些失序的行為其實代表了孩子心中的不安與恐懼,只要能同理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需求、設下恰當的限制。」 其實當時會買這本書,也要感謝廣大的網友們熱情推薦,因為那時的我,也正面臨孩子2~3歲「歡必霸」的貓狗嫌階段,有網友就推薦我可以找這本書來看。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是在我育兒路上的一盞明燈,它幫助我察覺到很多過去的盲點,除了認識孩子,更重要的是認識自己。 以前面對孩子脫序行為時,往往會覺得孩子是在挑戰父母的權威,憤怒的神經線被挑起後,很容易會迸出情緒失控的語句: 「跟你講幾次了,你到底有沒有在聽?」 「你是故意的嗎?為什麼老是跟我唱反調?」 然而,這時候的孩子,收到的其實是我們失望或憤怒的情緒,反而更難體會到我們背後真正想要告訴他們的事。當孩子收到的是我們的負面情緒時,孩子所反饋回來的,自然也會是更加「強烈」的負面情緒。 自我覺察才是關鍵 所以在管教孩子之前,必須先覺察自己的情緒,等自己穩定下來後,再嘗試去理解孩子出現脫序行為的原因。這麼做並不代表縱容孩子的脫序行為,而是當孩子出現脫序行為時,我們可以有機會換個視角看待孩子的問題。 若能明白這時候的孩子其實很無助,或許就能有不同的作法。當他們面對「全世界被摧毀」的情緒風暴來臨時,孩子們比我們還無助,不知道怎樣才能幫助自己冷靜下來。 在「讀懂」孩子的情緒後,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同時察覺自己的內在,感受自己憤怒或受挫等情緒,不會因為孩子哭就心煩意亂,或是擔心別人看到孩子哭鬧,就覺得自己是個差勁的母親。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 我其實很感謝那位母親願意寫出來分享,撇開網紅的身份不談,她也一樣只是個平凡的母親。她其實大可不必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家務事」,但寫下來有時候是對自己的提醒,提醒自己在教養路上曾經摔過的跤。 坦白說,每次寫關於教養心得文時,我都會特別「戒慎恐懼」,也會特別斟酌用字遣詞,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有「指導」或「說教」,甚至是「帶風向」的意味,擔心原本的善意被扭曲誤解。 分享的本質是源於愛,在社群網路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下,每個人有了屬於自己的平台,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我仍深信分享最終的出發點其實是源於愛。希望能傳遞更多的善意和美好的事物。 我與每位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爸媽們都一樣,一樣也在學習著如何當爸媽,會看這些教養文章的爸媽們,其實我們都一樣,都希望透過別人的觀點,來學習更多不一樣的教養哲學。 教養孩子,真的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之路,孩子是最好的導師,總是教會了我們許多事。在這條路上,期許身為爸媽的我們,都是彼此支持與關懷,而不是互相謾罵或攻擊對方。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即使教養理念不同,即使不能接受對方的建議,那就給個微笑,祝福彼此吧! #和你一樣都是媽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 #孩子是最好的導師 #ㄅㄆㄇㄈ倒著寫 #事情有時候也要反過來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和你一樣都是媽,和你一樣,也和你不一樣。 你的一樣,讓我看見身為母親的共鳴, 你的不一樣,讓我看見不同母親的另一面。 一樣的處境和難題,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身為媽媽的我們,在育兒這條路上, 其實我們都一樣。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