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一種生活方式是最好或最優秀的,也沒有人有權力去指導別人該如何生活。」—貝亞・強森(Bea Johnson)
2023年以《沒有垃圾的公寓生活 》作為閱讀清單的開始,作者尚潔與我同年,所以總有些莫名的親切感,這本紀錄了他們五年來的生活方式,與其說是思考如何零廢棄,不如說是思考如何生活。
就如同作者將書的別名稱作「小空間的零廢棄習作 」,當中充滿對生活的練習,因此有順利、有困擾、有過程中的一切美好與不美好的相遇,有不斷嘗試的精神和對未來可能性的探索。
「但真正扣下覺醒板機的,是在我明瞭到零廢棄生活背後那層隱形的意義一一貝亞提出零廢棄生活並非只關於減少垃圾,還有調享受簡單的快樂,並在簡化生活後把時間花在真正值得的事情,是交流、學習、與環境互動等等,這些可以統稱為「體驗」的事情上面。當人們把生活重心從物質轉移到體驗上面時,才能夠真正讓人感到富足與快樂,說白話點,就是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
這幾年陸續地看了許多跟斷捨離相關的作品, 佐佐木典士的《我決定簡單的生活: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到《極簡主義:簡約當下 (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 》,其實都在傳達對生活的信仰,其實零廢棄、環保若只作為不得不做、政治正確的方向,確實讓我在進行的過程中陷入對此的質疑,這些環保觀念讓我們處於一種道德制高點來面對他人,我們個人不會因為做這些事「立刻」改變世界,也不會讓海龜因此不受到塑膠吸管的傷害,但我們可以對此期望:「自己會變成更接近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 年過30後,最大的糾結是我好像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孩,過去曾講著希望不要成為怎樣的大人,對於能否持續坦蕩地說出這句話,突然地感到遲疑:我是否成為我想要的那個大人了呢?
由於在碩士專業時,針對當時大環境的快時尚感到遲疑,所提出的研究方向便是針對過冗長的生產鏈提出改變的可能,其初心便是對於大量生產的質疑,而提出的時間點就是本書開始的2017年。
在與很多專業者接觸後,其實最感慨的就是環保對於塑膠用品冠上的萬惡標籤,然而塑膠有益世界的面向卻不被普及。就像禁用真皮,常會導向全面禁用,所有皮革都不環保,所以來使用再生皮革之類的吧!但例如禁用牛皮皮革並不會因此比較環保,因為牛皮是食品業的副產品,若不使用便會造成大量的廢料,該轉向去思考的是過程如何可以減少衍伸的污染而不浪費,而多元的選擇並不是不好,但未此產生的耗損划不划得來呢(例如有機棉在台灣就是個值得討論的例子)。
我覺得讓我們對於生命更友善而珍惜使用,其實是如何物盡其用,並讓其衍生物都有其用,這才是非常自然而符合人性的一環。
「塑膠袋並非萬惡之源,畢竟塑膠當初被製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人們更耐用且不壞的選項,所以只要好好重複使用,也是一種做環保的方式。」
因此書中的提醒讓我覺得是用另一更溫柔、更善良的方式去傳達這個觀念,不反對每個人的方式,但良善的立念會擴大而影響更多人,而我們也可以面對這樣的自己,更加問心無愧的生活。
在書當中提的的5R,對我來說最難的其實是Rot,因此看到他們與家中植物的共存之道,覺得原來還有這種方式啊,由於是個黑手指,在現在的租屋處活超過兩年的植物只有一棵小株李氏櫻桃,去年底開始讓家裡以盆栽植物取代切花,希望也可以來試試如何讓這些生命好好延續。
如前述所說,因研究緣故接觸許多這類型的資料,像《搖籃到搖籃》的觀念、《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對環保和經濟問題、公平貿易等議題,從碩士的時候開始,累積下來許久、思考這樣真的有辦法改變什麼的自我疑問,我在看完書後,覺得最大的癥結在於:在整個社會的紛擾下,很容易忘記個人其實所需不多,只是所求過多 。
在2020年搬到新的住處後,自行油漆整理租屋,由無到有的體驗建立生活居所,其實很能理講作者為何不搬入母親的房子,而希望將小空間延續,如同作者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法的住是「在乎」,放下了對事物的執著就不煩惱了,如同書中所說「地坪雖小但是衣食不缺,而且滿足快樂」。
從無到有建立家的喜悅,也在於每個物都屬自身所有,也更為珍惜,其「物情」這是情感的連接,然而居住三年,越來越多的累積也會需要重新檢視是否還需要,因此空間的定量成為很好的提醒與基準,另外,這三年的疫情生活,也讓對物的慾望有所改變,這大概是無預料下卻不壞的結果吧。
而在2022年登記後,延續其兩人的同居生活,更是感受小空間的便與不便,我與伴侶總笑說這空間太小連吵架都不行,因為會無處所去,也因此我們很少爭吵,希望是小空間讓人跟人彼此更為貼近的加成作用。
「選擇常規外的生產方式本身就需要一定程度的勇氣,但是勇氣不會憑空生出來,盡可能做足準備才是最腳踏實地的方法。」
在書中很可惜沒看到作者在疫情下如何持續生活信仰,但令我很新奇而感慨的是對於生產的紀錄,因為若無意外我這一生都不會有這個體驗,因此「溫柔生產紀實 」確實是讓我感受作者信念最觸動的一段,由於這個歲數正是身邊親友陸續邁入家庭的時候,生命的喜悅連同附帶的責任和規劃都是不得不面對的真實,而兩位作者很努力的去面對這件事,真的很令人感動與喜悅的事。
在打這篇感想時,因為正是2023年的開始、充滿新年新希望的時候,雖然不會跟書中用同樣的方式生活,但從年末開始也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整理生活裡的事物,對我來說除了「減少 」還有「惜物 」是最為在乎的事。
也許是關鍵字推薦導致,這兩天陸續被推薦更多相關的內容,因此有種並不寂寞的感懷,就像看到越來越多二手商店、修理店、一日一捨觀念、整聊師制度等等,其實每個人都在找尋方法。
最後我想對自己總結:不要急,讓事情一步一步來,不論整理或建立新的生活,本來過程就是坑坑疤疤的逐步前行,對自己不要過於鬆懈但也要有寬容,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一些依靠才能前行,而沒有一蹴可幾的。 願2023年的我,對自己和他人都更有耐心,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更接近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2023.01.03 記 —
衍伸連結:(不知為何作者的官網連結無法使用了)
產痛不慘痛,可以很溫柔 | 淑婷 諶 | TEDxDaan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