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以終為始吧?
但對於「始」與「終」的認知與設定不一樣,也造就了不同的結果。
比方說,一場演講邀約,你認為「終」在哪裡?而「始」又在哪裡?
演講結束、收到費用,還是後續的合作,哪一個會是你認知的終點?我會將後續的合作設定為短期終點,而長期終點是需要這個演講主題的所有人。
想像這個長期終點的畫面,倒推回來我又該做什麼才能讓它發生?
- 我需要完成指標性客戶的演講邀約,提高其他客戶邀約的機會;
- 我需要爭取到代表性的演講邀約,用戰果來吸引治標性客戶的邀約;
- 我需要相關主題的演講成果與內容產出,來爭取到客戶邀約的注意與評估意願;
- 我需要完成這一場演講邀約,累積成果與產出素材(短期終點);
- 我需要了解這一場演講對象、目的與需求,產出對應的內容與展演準備,已完成這一場演講邀約;
- 我需要與客戶訪談、請對方提供具體情況描述與案例進行分析,以了解這一場演講對象、目的與需求。
如果願意,你還可以繼續往前推敲需要完成的任務,或是將每一個過程展開的更細,以確保降低不確定性、提高勝算,讓最終目標的畫面得以實現。
準備一場演講有這麼複雜,需要想這麼多嗎?我就是這麼幹的。
...
從前我就是這麼做的。
在準備一個最初的專案想法時,我就已經想著半年、一年後這個專案完成後,站在台上向高層報告成果的畫面,以及那時我需要說些什麼?對方會問些什麼、而我又該如何應對?然後反推回來,中間的進度報告、專案計畫、提案報告,乃至於現在的初步想法,分別需要哪些核心內容、完成哪些關鍵任務?
我腦中會有一條通往最終目標的路徑,從遠到近愈來愈清晰。
隨著我往前推進,前方的路徑可能會修正或改寫,也會愈來愈明確;藉此也可以清楚判斷哪些是最重要的事、哪些不是,哪些又是假議題或假動作。我要做的就是不斷更新與量化這些訊息與參數,然後排除不確定性、估算勝率。
...
成為自雇者之後,還是相同的做法:以終為始。
我並不是想著自己能提供哪些服務、創造哪些價值,再來思考如何推向市場、面向客戶到獲取價值的做法。而是反過來,想像獲取價值、收取費用的畫面,如果我要做到一場演講獲取五萬元、十萬元的費用,該如何傳遞出這樣的價值?又要如何創造出能傳遞相等價值的服務或產品?
然後去不斷實踐、修正與抽象化,套用到其他領域上。
從自己出發,往往會流於訂價上的盲點與錯估;收少了不甘心,收多了沒信心。結果就是將訂價權交給市場,成為秤斤論兩的商品,等待著有朝一日出人頭地,紅了就水漲船高。
這樣做不是不行,只是得撐得過那段煎熬的過程。
如果你有料,可以選擇等待機會,也可以主動創造機會;只要重新思考以終為始的意思,將目光放遠一點。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