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

在群組中看到推這本書,就在跨年假期到嘉義的車上看了一半,然後輾轉在補班前讀完。死亡陪伴的小說,上一本有印象的應該是《陪你到最後》,但處理的手法不同,故事的主線也不一樣。
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先是剖析死亡逼近的痛苦,接著是無能為力的痛苦,最後是把這些複雜難解的情緒紀錄的痛苦。作為畢生僅有一次的死亡,看來是終結,並且不知通往何處。這種無從分享、也無能為力的情境,特別在醫療進步的此時,人們有時間面對仍舊無法處理的瀕死就是這本小說的主線。
怕死嗎?老實說個人經驗上每個年紀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這或許是個作為觀察到自己想法改變的問題。故事從面對癌症開始說起,他人的癌症既不發生在自己身上,卻又因為友情與託付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聯。那個一腳踏入墳墓回望自己人生的紀錄,確實深刻,而作者透過小說,細細的描述這些主角身上的元素。
小說中間夾著另一個小說,恐怕也不是什麼新奇的手法,但死亡上疊加一個謀殺,並且這個謀殺還斷斷續續,就像是人生走到了這個即將到終點的當口,沒了賽跑衝線的喜悅,反倒因為疾病多了許多未知、不安、舉棋不定和想掌控卻失控的無力。
生命中曾經出現過、現在又再次回想起的,有些事投射,也有些是沒能走過的創痛。小說的情節重新詮釋了不同於桑塔格的旁觀他人之痛苦,然後點出,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看見別人苦也想到這樣的苦自己可能經歷,這樣的人會是熬過痛苦的幫助;另一種則是認定這些倒楣事自己不會遇上,而這類人則使得地獄更顯冷酷。他人即地獄。因為地獄總是他人去的。我與他的差距、人與人之間經驗的不可共量,或許正是如此。
這書中間引述的勵志語說:要善待他人,因為你遇見的人都在與困境搏鬥。不如意十之八九的人生,甚至環境大遭破壞,人類的生存所產生的不再是進步而是更多的災難。這些不難想像的氣候暖化、大規模傳染病甚至戰爭都正上演著,而規模縮小之後就是個人的生命盡頭,如此虛無是否應該繁衍後代?經歷的弱都是痛苦,又何必延續?大哉問中,並不是所有已發生的都沒意義,只是得鼓起勇氣直面。
最後,書的末了寫出了紀錄的不可能。不論是什麼樣的經驗,再現都幾無可能。班雅明最後出現了2次,都讓人覺得喜歡,或許之後就該看看班雅明了。說故事之人的說服力在於他用可信的方式從死亡取材,而小說吸引人的主因,則是因為讀者希望藉由閱讀他人之死,溫暖自己打著寒顫的生命。嘗試過後,愛、榮譽、憐憫、自尊、同情、犧牲,這些都是人生,失敗了又如何。小說停在這裡,留給讀者細想:失敗了又如何。
推薦給也面對死亡進逼的朋友,或身邊正有這樣一位親友正面對著死亡。小說不必然帶來力量,但總是敘述著那個似曾相識的人生。儘管多數時候逞口舌之快,覺得勇者無懼,但生命之脆弱,經常讓人覺得暈頭轉向。夠勇敢面對一切包含死亡嗎?先讓作者告訴你,故事包含了那些苦,以及失敗了又如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