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唸書、工作、結婚到北漂18年返鄉,隨著人生階段轉換,家當越來越多,每次搬家就是巨大工程。直到10年前接觸山下英子「斷捨離」觀念,開啟Less is more 生活模式,現在最常聽到親友驚嘆「你家住10年了,怎麼還像新屋」。今天想跟你分享超有效斷捨離計畫,趁農曆年前清空不必要的,才有時間留給你真正想要的,創造愉悅的生活方式吧!
Step1:檢視自己
以往我會注重收納,想盡辦法把東西全部都藏好藏滿,實際上「斷捨離」和「收納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所謂的斷捨離,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廢物、「離」開對物品的執著,是從加法到減法的過程。而「收納術」指的是透過分類來進行整理,本質上兩者是可以相輔相成。
以人為出發,你自己是斷捨離中的主角,而不是物品 ,優先思考「你想過的理想生活是什麼」,釐清哪些東西對你來說是真正重要且需要,例如早上會喝咖啡、跑步和學英文,因此必備物品有咖啡機、咖啡杯、輕便服裝和鞋子、英文教材。同時紀錄你實際一週生活作息,每小時記下你做過什麼、做得當下是否在想其他事情(可能是未被滿足的需求),從中發現你理想生活的樣貌。
Step 2:思考想要和需要
我剛開始練習時,的確會有很多的遲疑和掙扎,這個東西雖然很久沒用過,未來可能還會用到,丟掉會不會太浪費呢?此時要提醒自己「我現在要用,所以留下」,帶入「現在」的時間軸,而不是想「這個物品可能會用到,所以留下」。
斷捨離的目的不是把空間整理乾淨,而是藉由選擇與整理物品的過程,擺脫對物品的執著,了解自己 。
推薦幾個我自己常用的思考法,幫助心理無痛轉換,打造你的理想生活空間。
重買思考法 :假如丟掉,我還會再買一個嗎?只留下一定會重買的物品。 旅人思考法 :長期旅行我會帶什麼?真正需要的物品才會帶著走。 追溯思考法 :假如再回到買的那一天,我還是會買它嗎?若不會,列出「絕不再買」清單,作為往後購物參考。 克制衝動思考法 :只要忍住不買幾次,就能買想要的東西?忍住不做而省下的時間與金錢,可以怎麼運用?
Step3:整理、 丟掉
盤點完哪些需要的東西後,正式進入斷捨離重頭戲,我通常會依同住者角色、人員動線、生活型態、空間使用頻率 來進行居家佈置,進行整理、丟掉或捐贈給有需要的人。此外,通常上午精神較佳,判斷力精確,推薦中午前進行整理、丟掉工作 。
6成收納原則 :為了讓物品「容易取用、歸位」,你可以參考商店的商品陳列,收納時只能用 6 成空間。若需經常整理、打掃的區域,建議放到 4 成。我覺得山下英子提出 「751 法則觀點」也是不錯的方式,以「收納型態」為區分,分別將看不見的收納空間、看得見的收納與展示型收納空間以 7 成、5 成、1 成為基準當作收納物品總量的參考。 限制數量原則: 相同功能物品至多3個,例如2條浴巾輪流使用,擁有複合型功能物品也可以考慮留下。 5秒歸位原則: 幫物品們各自找到適合的家,能夠快速歸位者優先納入清單。
Step4:養成習慣
你好不容易將環境打造成理想的居家氛圍,接下來持續貫徹斷捨離的觀念,養成維持的習慣也是至關重要!為何我入住10年,家裡依舊整齊如昔,打掃起來非常省力呢?我想分享兩點秘訣,幫助你維持有條不紊的生活空間。
總量管制法 :這點我大力推薦「一進二出」原則!人的慾望無窮,難免有時感性大於理智線,這時要告訴自己「每當購入一個物品,就要丟棄或轉贈二個物品」,督促自己每次購物前會謹慎思考,家裡是否有可取代的物品,避免不必要的花費。 順手整理 :「完成OO後就整理OO」養成順手整理的好習慣,例如洗完澡後將肥皂、毛巾歸位,順便擦拭玻璃、流理臺,比起環境變髒從頭打掃,當下順手整理是更加輕鬆的選擇。
結語:做出最適合現在的自己的決定和選擇
斷捨離其實是檢視自己當下狀態的自我反饋 。眼前的物品是由「看得見的形體」和「看不見的意義」所組成,有時候你因為某種價值觀而選擇了某些物品,縱使它不是你當下需要的,即便未經思考購買,也可能反映潛意識。
斷捨離不是單純的物品清理術,而是讓閉塞的人生恢復「流動」的方法
透過對物品的取捨和選擇,了解自我,提高自我肯定對話,從物品思維轉變成用戶思維,有足夠的能力果敢處理問題,不再任由煩惱擺佈,「活在當下」斷捨離可以促進人生的新陳代謝。
祝福你 2024年擁有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如果你喜歡我的創作,請幫我按愛心、追蹤+訂閱。 歡迎按以下連結贊助抖內我,給予我更多創作動力:贊助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