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2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評論】北海道大學將新設「軍民兩用」研究事前審查制度,軍方介入學術領域惹議

近日,《北海道新聞》的 報導 指出,北海道大學將新設「軍民兩用」(デュアルユース、dual-use)的事前審查制度,大學內的研究者如果接受來自日本國內外主管軍事、防衛的公部門資金,只要事前通過審查,就可以進行軍民兩用的相關研究,引發北海道大學內部將開放進行軍事研究的疑慮。
事實上,這不是北海道大學第一次引發相關爭議,北海道大學也可能不會是唯一一例。

2017年就曾引發爭議

北海道大學早在 2016 與 2017 年度,就透過日本防衛裝備廳的「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推進制度」獲得總計 2,330 萬日圓的研究經費,引發外界批評(例如:日本最高級別的學術研究獨立機構 日本學術會議)。北海道大學在外界壓力下,最後只好辭退 2018 年度的經費。
但北海道大學並沒有就此放棄「軍民兩用」研究,而是決定成立一個校內的審查制度與審查委員會(文組、理工科系的研究所與醫學院各派 1 名教授擔任理事、部長等要職),同意並符合相關規定(在軍方發放經費的 2 個月前提出審查),就有機會進行「軍民兩用」研究。審查委員會在審查個別案例時,須評估:
  1. 該研究不能只限定於軍事使用。提出研究時,除了列舉民生應用範圍外,也需要表明是否有考慮到民生以外(也就是軍事)的使用方式。
  2. 這項研究是否能加速相關領域民生研究的進展?
  3. 是否能確保研究的自由,對外公開研究成果 (編註:因為很多軍事研究都有保密條款,前面提到的日本學術會議,也是在日本戰後作為防止學術研究再度成為協助政府發動或進行戰爭的最高學術機構。)
即便審查通過之後,該審查會也可以隨時審查各個研究專案是否適合繼續接收來自軍方的金援。

日本中央要推「軍民兩用」

上面提到的只是北海道大學的個案,但這其實是日本中央在推動的研究方向。
前述的「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推進制度」,就是日本防衛省在 2015 年推出的獎助制度。此外,防衛裝備廳在 2021年度 新設「次世代裝備研究所」,或下設智庫負責調查、分析、提案在未來有利於日本進行防衛的重要技術,都是為了推動相關技術研究。

航太、AI、半導體都在其中
不僅如此,去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內閣官房新設「綜合考慮防衛力作為一種國力的專家會議」(国力としての防衛力を総合的に考える有識者会議),強調要以國立研究開發機構作為串連防衛裝備廳與大學研究人員的據點,除了要強化「軍民兩用」研究相關財政支出外,隸屬於其他省廳底下的事業,也應該要讓防衛省有機會接觸。換言之,除了思考軍事研究可以如何應用在民間之外,也要思考目前民間有的技術有哪些可以應用在軍事用途上。
這當中日本政府現階段特別重視的「軍民兩用」研究領域包括:宇宙(航太)、網路伺服器、AI 人工智慧、量子電腦運算(quantum computing)與半導體。

修法後新技術可以用在防衛裝備上
此外,日本在去年 5 月通過的《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経済施策を一体的に講ずることによる安全保障の確保の推進に関する法律),也可能以「官民合作」為由,由政府出資支持可望作為「軍民兩用」的研究,研究成果經防衛省的判斷後,可以應用在防衛裝備品上。目前台灣方面關於這部法律的討論方向主要 圍繞在半導體供應鏈 上,但經濟安保大臣的小林鷹之,確實曾在國會上 證實,防衛廳在法案通過後可以這麼做。

日本學術會議立場大轉彎

面對日本政府決心要朝「軍民兩用」來擴展可以應用在軍事方面的研究進展,前面提到的日本學術會議立場也 180 度大轉彎。
2017 年的日本學術會議 繼承 了日本學術會議在 1950年1967年 發表的反戰宣言,批評防衛裝備廳「安全保障技術研究推進制度」是政府過度干預學術研究自由。但日本學術會議在去年(2022)7 月,卻跟進日本政府的論調,改口說要將一項研究分成「軍事用途」或「民生用途」的二分法太困難,沒有辦法區別發展中的科學技術在未來是否會被應用在軍事用途等其他領域上。言下之意,就是日本學術會議沒有辦法像過去一樣全面禁止軍事研究,為「軍民兩用」研究開了新的大門。

俄烏戰爭改變看法
日本學術會議會在幾年內有這麼大的變化,日本媒體(《日本經濟新聞》及《北海道新聞》)主要列舉的理由有二:
  1. 2022 年爆發俄烏戰爭,這不只是整個國際局勢很大的變化,對於日本來說也有很大的警世意義。在這場戰爭中可以發現,無人機等高科技技術在現代戰爭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所以就算是一開始主力是民生研究,之後也可能應用在戰場上(其實我們現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技術或設備,都是二戰期間發明的)。此外,俄羅斯突然進攻烏克蘭,代表世界上沒有永久的和平,什麼時候在哪一個關係緊張的地區爆發衝突都不奇怪,所以需要以做好各種準備的「不變」應萬變,備戰才能止戰。
  2. 目前日本政府力推的「軍民兩用」研究,主要是無人機、AI 人工智慧、機器人與航太科技(飛彈、火箭等),前面 3 者現在還在發展中階段,就已經可以應用在非常多領域上。類似像這種還在發展中的科技,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辦法預料這項技術在未來可以應用在哪些層面上。就算軍方不提供金援,這些研究還是會發展下去。所以換個角度想,如果軍方能夠在初期就提供資金協助研發,是有機會加速整個產業發展的。

日本學術會議任命風波
但是應該還有一個重大變化,那就是 2020 年的時任首相的菅義偉拒絕任命 6 名日本學術會議成員,引發學術圈的不滿,認為政府侵害了日本學術會議以及學術圈的獨立性。而且這件事情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答覆(為什麼菅義偉拒絕任命那 6 人?理論上只是形式上任命學術圈推舉名單的首相真的有權力拒絕任命特定研究人員嗎?) ,現在換成岸田文雄當首相,岸田文雄的內閣現在(這是現在進行式)更 打算修法 改變日本學術會議成員的任命方式,再度引發反彈。
雖然沒有辦法確認,在菅義偉拒絕任命 6 名曾批判政府的學術人士,是否會讓整個日本學術會議更趨向親政府的立場,但學術圈和政府間的嫌隙還是在的。這次日本學術會議在「軍民兩用」研究態度大轉彎的時間點,正好就在這之間,也很難讓人不去聯想到日本學術會議內部,現在多數成員的立場是否和過去有所不同。

今後須持續關注的焦點

不論如何,日本將走向「軍民兩用」的趨勢,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有所改變的。所以接下來就必須要觀察,日本中央以及各個學術機關是否會做好把關,掌握好研究內容公開與學術獨立之間的平衡。
日本在二戰後,對於政府介入學術圈推動軍事研究及研究公開的問題相當敏感,因爲當時有很多軍事上的「研究」並不符合學術倫理,有些「研究」則是以研究為名,助長軍方暴行(最有名的例子是 731 部隊,但那不是個案)。時至今日還有很多關於二戰期間的學術研究都以「軍事機密」為由從此不見天日(多數相關研究在戰爭結束前都是不對外公開的機密,戰爭結束後很多都已銷毀)。
所以今後這些獲得軍方補助的「軍民兩用」研究內容,是否會以軍事機密為由不完全公開?或者是否會有一個第三方機構進行判斷?會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
目前的消息指出,日本政府有意在 2024年度 效法美國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DARPA),成立一個新的研究機關,協助將民間的先進技術應用在軍事上。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山崎弘郎則 建議,可以參考美國的安全審查(security clearance)制度,軍方要贊助特定研究時,必須要確認研究人員是否值得信賴、是否能確保研究場所、設備還有團隊成員的安全,研究人員如果要對外發表研究時,需要國家的許可等,才可以防止國家軍事機密外洩。

你知道「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現在推出「石川カオリ的國際新聞電子報」了嗎?→ 由此前往訂閱 ✅ 現在只要立刻註冊成為「石川カオリ的國際新聞電子報」的〖免費訂閱會員〗,就能不定期收到日本漏網新聞彙整。 ✅ 註冊成為【付費訂閱會員】(每月只要 5.5 美元/新台幣 165 元),除了可以獲得每週六定期出刊的【一週國際大事】新聞精選週報,還享有期間限定 14 天免費試閱(14 天後才會實際扣款,在這之前都可以隨時將會員資格調整為免費會員)。更多資訊請 由此前往說明頁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張郁婕(CHANG, Yu-Chie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