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詞詞典》

Mineko-avatar-img
發佈於閱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還記得小學曾舉辦過「英語查字典比賽」,成績還不錯。當時英語課程剛納入小學課程中(試辦高年級的樣子),而更早前硬要跟著哥哥一起補習班學英語,除了使我的英語底子比同學好些,也讓我對第一個接觸的外語產生一些興趣;想當初大學指考時,我的英文成績最好,而且是唯一一個超過60分的科目。
自此之後,我對英語字(詞)典情有獨鍾,即使查字典只需要一本,對於不同封面、出版社所做的字典都想翻來看看。我還記得家裡有一本《美語詞典》,在我單字認識不多的時候,依然每天翻一些來看,用不知道正確與否的拼音,唸著上頭的每個詞條跟解釋,直到最後一頁。
因此,看到《失落詞詞典》這本書時,以及它的簡介:以19世紀牛津詞典編纂室的真實事件為背景;下一秒,這本書已經在結帳完成的清單明細中。在今天,我看完了這本書,內容與背後的含義比我想像中的還豐富、沈重(其實書籍介紹有更多的內容,但我沒有看完就買下它開始閱讀了😅)。
以下,我想分享讀完這本書的一些感想。也許有些微劇透,讀者們可再自行斟酌。
書籍封面。取自讀墨 Readmoo:https://readmoo.com/book/210187088000101

除了這本書的背景吸引我之外,書名也是引起我興趣的地方——已經失落(lost)的詞,還能形成詞典?如此矛盾的結合,更讓我好奇其中的內容。跟著書中主角艾絲玫的視角,以及整段人生的所見、所感,我從中經歷了不同層此次的失落。
首先是「物理性」的失落。那些被爐火燒毀的、從桌上飄落沒被發現的紙卡,艾絲玫眼睜睜地看著它們消失,或是收留它們在他朋友家的舊皮箱中。這些都是不會收錄到大詞典中的內容,當時艾絲玫也沒想那麼多,只是把它當作大人們不要的東西,所以他擁有、收藏它們,應該也不礙事。
而大詞典編輯的過程中,艾絲玫也發現跟他爸爸做一樣工作的人,負責編修紙卡上所寫的內容,有時候甚至是刪除——這也是失落的一種形式。小時候的艾絲玫只知道這是爸爸跟同事們——有一部分來自姑姑——的工作,為了讓大詞典內容更完善,符合它們「應該」具有的定義。但隨著艾絲玫經歷愈多事件後,「紙卡內容編修」的意義就愈讓他質疑。
這就得提到「社會性」的失落。艾絲玫發現有些平民常說的詞,並沒有收錄在爸爸工作的大詞典中,原因有各式各樣:過去沒有任何文本使用、太低俗、僅少數族群使用。在當時,女性還是列在少數族群中,想當然爾,負責編修紙卡的這些性,也鮮少以女性的角度解釋這些詞語。
在某段時間,艾絲玫經常將多數流傳在口語的字詞,用跟大詞典工作是相同規格的紙卡,以相同的格式記錄下來,跟著很久以前收留的紙卡一起放在舊皮箱中。這些都是不被收錄在大辭典,但確實存在的字詞,艾斯玫也從以前只是擁有它們,漸漸轉變成讓它們得以見天日,讓大眾知道每個字詞的不同「聲音」,以及更多被使用的字詞。

除了不同層次的「失」,與書本的主題呼應,我還感受到書中的劇情,巧妙地穿插「得」,展現跟主題不同的一面。不僅是這些原本失落的詞獲得揭示在大著面前的機會,艾絲玫人生中也遇到各種「失去」與「獲得」,而且範圍從個人漸漸擴及更多群體——即使在他人生結束時也是如此。
或許,在得到的同時,也代表了失去;而失去之後,也可能得到些什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40內容數
世界不斷變動,總有些新奇的事物,等待我去發掘、剖析與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貓想享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壽司恐怖份子」會做出超越常識底線的行為呢?也許在建立的過程中少了些什麼。
大年初一,遇見雙「ㄧㄥ」
從2022年末到最近,繪圖、寫作、簡報這三項跟工作相關的任務,迎來重大衝擊——它們都有對應的AI軟體,且能做出大致符合需求的內容。 然而,仰賴AI產生內容的同時,我們獲得了什麼,又(即將)失去了什麼呢?
對貓的憧憬,形成了我的新人生哲學
想想今年給自己的期許:工作多一點人情、生活多一點體驗、寫作多一點嘗試。
當你覺得記憶力不好的時候,總會覺得大腦是一個無法退換貨的瑕疵品。不過,遺忘並不全然是壞事。
為什麼「壽司恐怖份子」會做出超越常識底線的行為呢?也許在建立的過程中少了些什麼。
大年初一,遇見雙「ㄧㄥ」
從2022年末到最近,繪圖、寫作、簡報這三項跟工作相關的任務,迎來重大衝擊——它們都有對應的AI軟體,且能做出大致符合需求的內容。 然而,仰賴AI產生內容的同時,我們獲得了什麼,又(即將)失去了什麼呢?
對貓的憧憬,形成了我的新人生哲學
想想今年給自己的期許:工作多一點人情、生活多一點體驗、寫作多一點嘗試。
當你覺得記憶力不好的時候,總會覺得大腦是一個無法退換貨的瑕疵品。不過,遺忘並不全然是壞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失落的真相 老法官站在被告席前,看著眼前這個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心中百感交集。這個男子,正是他多年來一直尋找的兒子。 「法官大人,我...我承認是我做的。」被告的聲音顫抖著。 法官深吸一口氣,試圖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為了錢...為了活下去。」被告低下了頭。 「你
Thumbnail
在這幅柔和模糊的影像中,字句如同從過去飄來的耳語般閃爍:“CRANE FOR PEACE”。在褪色的線條與模糊的輪廓之間,一些失落卻深受珍視的精髓開始浮現。珍,如今是這層疊記憶的沉默守護者,她保管著這段被遺忘的信息。她的角色不是去尋求清晰,而是去擁抱那些已知與逐漸消逝之間
出於我對大部頭書籍的愛好,每次看到屬意的大型綜合性辭書,幾乎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置於書桌前當自我惕厲的燈塔。多年前,我曾就此寫過一些感想,現在,整理書堆時又看到它們,我覺得有必要再贅述一番。 在我書庫裡,有兩冊大部頭,與我的求知歷程密切相關,也與我搬遷租屋次數有關,因為每次搬家都要捨棄些物品,但我
Thumbnail
  救美的王子若容貌醜陋、利慾薰心,而美麗的公主卻好吃懶做、喜歡虐待小動物,則成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荒謬故事。     十幾年前,有四個年輕人結伴從中部的鄉下到台北來。他們原是高中同學,其中三個考上台大醫科,另一個則連私立學校的門邊都沒摸到,他是到台北來補習的,準備明年重考。四個人在台大附近
Thumbnail
《列王紀》(Khwaday-Namag),據信是六世紀開始,在薩珊帝國王室的贊助下,開始編纂的官方史著。一路從遙遠的傳說時代開始撰寫。到了最後一任皇帝伊嗣俟三世(632-651年在位)仍有編纂。本該是薩珊帝國歷史最重要的資料來源。 「本該是」,因為雖然在伊斯蘭征服伊朗後,這些史著有被翻譯成阿拉伯文
Thumbnail
編輯來信邀約檔期,我看著書名非常眼熟。(跟今天要推薦的書沒關係喔~) 原來是多年前我很喜歡的書,當時我還寫了心得,就放在專欄裡面。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平時真的要多讀書,我說我喜歡,幾年後它就自己上門來找我了。翻譯別人譯過的書,確實有一點壓力。不過最近我都跟自己說,反正現在也沒幾個人會看書
Thumbnail
僅僅只是想好好愛著一件事,原來這麼波折......。你也曾經經歷過嗎,視作全世界的信仰一瞬間崩塌,花上幾年的時間反覆確認,而得以笑著說出,我是真的熱愛啊!
Thumbnail
記得很久以前,我在圖書館拿起過這本書,忘記為什麼原因又放了回去,或許是因為這本書不在我當時習慣以推薦排名讀書的名單裡,後來,我發現能讓自己讀得津津有味的書,鮮少是排行榜上的那些,
Thumbnail
1879年,英國牛津大學莫瑞博士被指派為《牛津英語詞典》的主編, 他在自家後院搭建小棚屋「累牘院」, 累牘院存放文字,英語中的每一個詞都寫在一張明信片大小的紙卡上。 世界各地都有志工把這樣的紙卡寄過來,它們會被綑成一疊一疊, 存放在沿著棚屋牆壁排列的幾百個分類格中。 莫瑞博士僱用多位詞典編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失落的真相 老法官站在被告席前,看著眼前這個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心中百感交集。這個男子,正是他多年來一直尋找的兒子。 「法官大人,我...我承認是我做的。」被告的聲音顫抖著。 法官深吸一口氣,試圖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為了錢...為了活下去。」被告低下了頭。 「你
Thumbnail
在這幅柔和模糊的影像中,字句如同從過去飄來的耳語般閃爍:“CRANE FOR PEACE”。在褪色的線條與模糊的輪廓之間,一些失落卻深受珍視的精髓開始浮現。珍,如今是這層疊記憶的沉默守護者,她保管著這段被遺忘的信息。她的角色不是去尋求清晰,而是去擁抱那些已知與逐漸消逝之間
出於我對大部頭書籍的愛好,每次看到屬意的大型綜合性辭書,幾乎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置於書桌前當自我惕厲的燈塔。多年前,我曾就此寫過一些感想,現在,整理書堆時又看到它們,我覺得有必要再贅述一番。 在我書庫裡,有兩冊大部頭,與我的求知歷程密切相關,也與我搬遷租屋次數有關,因為每次搬家都要捨棄些物品,但我
Thumbnail
  救美的王子若容貌醜陋、利慾薰心,而美麗的公主卻好吃懶做、喜歡虐待小動物,則成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荒謬故事。     十幾年前,有四個年輕人結伴從中部的鄉下到台北來。他們原是高中同學,其中三個考上台大醫科,另一個則連私立學校的門邊都沒摸到,他是到台北來補習的,準備明年重考。四個人在台大附近
Thumbnail
《列王紀》(Khwaday-Namag),據信是六世紀開始,在薩珊帝國王室的贊助下,開始編纂的官方史著。一路從遙遠的傳說時代開始撰寫。到了最後一任皇帝伊嗣俟三世(632-651年在位)仍有編纂。本該是薩珊帝國歷史最重要的資料來源。 「本該是」,因為雖然在伊斯蘭征服伊朗後,這些史著有被翻譯成阿拉伯文
Thumbnail
編輯來信邀約檔期,我看著書名非常眼熟。(跟今天要推薦的書沒關係喔~) 原來是多年前我很喜歡的書,當時我還寫了心得,就放在專欄裡面。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平時真的要多讀書,我說我喜歡,幾年後它就自己上門來找我了。翻譯別人譯過的書,確實有一點壓力。不過最近我都跟自己說,反正現在也沒幾個人會看書
Thumbnail
僅僅只是想好好愛著一件事,原來這麼波折......。你也曾經經歷過嗎,視作全世界的信仰一瞬間崩塌,花上幾年的時間反覆確認,而得以笑著說出,我是真的熱愛啊!
Thumbnail
記得很久以前,我在圖書館拿起過這本書,忘記為什麼原因又放了回去,或許是因為這本書不在我當時習慣以推薦排名讀書的名單裡,後來,我發現能讓自己讀得津津有味的書,鮮少是排行榜上的那些,
Thumbnail
1879年,英國牛津大學莫瑞博士被指派為《牛津英語詞典》的主編, 他在自家後院搭建小棚屋「累牘院」, 累牘院存放文字,英語中的每一個詞都寫在一張明信片大小的紙卡上。 世界各地都有志工把這樣的紙卡寄過來,它們會被綑成一疊一疊, 存放在沿著棚屋牆壁排列的幾百個分類格中。 莫瑞博士僱用多位詞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