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五】不卑不亢不妥協

如果說走出學校就算步入社會,那我就勉強算是有參與到這個階段吧。 勉強。因為後來我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恩師,如師如父,我通常稱他為師爸,偶爾能從我的文章中能看見這個稱呼。 我在大學時遇到師爸,後來肄業,他讓我跟著學。具體學什麼,其實我也說不上來。如同他存著最後一口氣時對我說:「女兒啊!多運動、多喝水,不要混太兇」,他對我的要求似乎可以總結為一句:「好好生活。」
我喜歡偷師。儘管師爸發現我光明正大的在偷師也不會怎樣,最多笑話我,說著:「妳幼幼班的想來大學上課嗎?」我只會傻笑應付應付。
這個社會對我比較有影響的,大概是周圍會遇到的人,無論親朋好友或是買東西遇到的老闆娘,他們都對我的感情狀況很關心。也不是只有我會遇到吧?大概就是這階段人人都會遇到的那種。
知道已經到了畢業的年紀,有交往對象就被催婚,結婚後催生子,一胎後催二胎。如果連交往對象都沒有,人家還會勸我:「妹妹妳眼光太高了吧?就找一個嫁了之後一起打拼就好了啊!不要要求那麼多。」 找不到對象還要都怪我眼光太高,這是很奇怪的現象吧?怎麼對我而言明明只是單純的緣分問題,到了一些毫不相干的人口中卻成了我的人格問題呢? 沒有考駕照被罵媽寶,好像我考了駕照有人敢讓我上路一樣。如果知道我有嗜睡症,會控制不了的隨時斷電呢?如果知道我容易受到驚嚇,是個連地上花圃旁放著恐龍玩具都會嚇到驚呼出來;河堤旁的樹影晃動會以為是有人走動而嚇到彈起來,容易受到驚嚇,但我始終無法保證自己驚嚇後的反應會不會讓當下的狀況變得加倍糟糕呢? 很多偏見其實也不僅僅是在性別之間,我想,絕大多數的偏見都來自於個人認知的差異。因為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從未理解過自己,更別說願意去理解他人,便僅依據表面作為判斷而隨意評價。這樣的世界總讓我感覺很糟糕,願意思考似乎是一件極其罕見的事。 似乎多數的群體為了方便管理,不被允許保有過多"自己",有主見、能獨立思考,容易被視為不合群、標新立異,好像活著必須依照著別人喜歡的模樣,不然就會被辱罵;當出現觀點不一致時,還會使自我防禦機制開啟,將不同觀點的人妖魔化,好"證明"自己是對的。 但是觀點這東西,是會根據每個人的環境和經驗而有所不同的,多點包容,去聆聽他人的思想,可以不認同,但至少該有生而為人的基本,做到尊重。只長年齡但不長見識又倚老賣老,是我見過最可怕且可惜的一件事。 我只想坦蕩蕩的生活,無論別人喜歡與否。 管好自己就很好了,少研究別人的人生,生活會更加美好 師爸教我用心去感知周遭,好好感受生活。心之所向,會指引我通往自己該抵達的地方,但跟隨他人不會、用別人的腦去看這世界則會讓我永遠抵達不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