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確一書的親身實踐版~「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真確》:公衛學者的邏輯思辯

本書記述了《真確》作者「漢斯.羅斯林」的生平及其秉持的價值與信念。
在看《真確》的時候,一開始覺得這是本偏重邏輯思考的書,從書中學習到不被偏見、歧視或恐懼影響看待事物的方式,而能憑藉充足的「證據」釐清事物的真相。
但不同於一般思辨的書籍,裡面舉的各種破除偏見的例子,幾乎都是全球性的公衛議題,例如嬰兒死亡率、非洲兒童疫苗接種率、人口組成結構等等,看了作者簡介才知道他是一位公衛學者。
公衛學者卻來寫邏輯思辯的書,這出於什麼樣的想法?在網路上搜尋「漢斯.羅斯林」,找到這本《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進一步認識他的生平與信念。

新興中產階級的理想樣板

「漢斯.羅斯林」自己在書中的描述,我覺得就是一個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人。
他出生在二戰後,當時瑞典開始穩定發展建設,經濟逐漸成長、教育日益普及,人民生活漸趨穩定好轉,一般家庭都可以基本生活品質,收入也供得起小孩上學。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他有受教育的機會,憑藉自己的努力也順利考上大學讀了醫學系,就是戰後嬰兒潮的成長典型。
自己的二位舅舅也是這樣,在一般家庭中長大,好好讀書,考上大學,一位出國念書,回來在大學任教,一位進入銀行工作,憑著表現升遷,標準發展中國家興新中產階級的理想樣板。
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期許自己,但社會環境變遷太快了,自己掌握不住這樣的潮流與機會,有點掉隊了…
瑞典,其他國家眼中的天堂

從莫三比克到全世界

回正題,他看到自己所身處的時間與空間並對照父母、祖父母甚至更之前的世代差異,開始對世界有更多的好奇與探索,並到歐洲、亞洲各地旅行,驚嘆不同文化的深度與差異,動搖原本對世界的觀點,也想更真實地瞭解不同世界。
醫學院畢業後,他選擇到莫三比克行醫,每個選擇都是環環相扣的,雖然在莫三比克只有短短二年,卻從此推動著他的行醫、學術、研究與宣導教育生涯。
在莫三比克時,漢斯.羅斯林遇到不知名的傳染病,為了更瞭解疾病,促使他日後回學校進修,以增加研究能力,更進一步取得了博士學位,接著因為剛果也有類似的傳染病,讓他成為傳染病研究人員,後期還參與伊波拉病毒的防疫工作。
取得學位,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他感受到學生對於非洲認識的貧乏,開始進行公衛的宣導教育,意外發現除了學生,就連聯合國的專業人士、世界級的領袖對於非洲、亞洲的認識也都停留在幾十年前,但囿於偏見不易改變,就轉而以宣導及推廣為主,進而才有了《真確》這本書,介紹不被偏誤扭取的思考方式。
這一連串的過程,「漢斯.羅斯林」的生涯也不是接受到什麼天啟、呼召,就是順應著目前面對的問題,不斷嚐試解決的歷程,其實跟每個人都一樣,面對生活的狀況找出因應的辦法,環環相扣的事件不停推動著他,儘管每件事都不容易,但也在面對與克服挑戰的過程中,造就出現在的「漢斯・羅斯林」。
在書中他毫不隱瞞在面對困難時的無助與害怕,也坦承他曾做錯的事,每件事的結果有些好也有些壞,但已經支撐到現在的自己,都值得被安慰與肯定。
從在莫三比克的小醫院開始,回首三十年的生涯,「漢斯.羅斯林」從醫生也成為享譽全球的公衛學者,不用驚天動地,一步一步腳踏實地,也能累積出巨大的成就。

理想:從現實開始

儘管對公衛領域做出巨大成就,但在書中,不太會覺得他有什麼太了不起的地方,一來是他很坦率,敢於吐露心中的脆弱,一來則是,他不把取得的成功歸因於自己,都是集所有人之力的成果,自己就是其中一員而已,盡自己的力量就是了,相對的,失敗也不用全部歸咎自己,大部分也都是大環境的不許可。
例如在莫三比克,醫療資源就是這麼少,漢斯不會怪自己救不了生病的人,也能接受低落的醫療品質,並務實看待這樣的現實,轉而將重點放在找出對大多數人最有幫助的做法。
醫院資源有限,就算投注全部的資源,也只能救一、二人,那就應該思考更有效的方式,像是推廣疫苗接種、改善傷口感染等,就有可能救更多人。
三十年後,漢斯.羅斯林再次回到莫三比克,醫療環境雖然跟西方世界比還有一段差距,但已有長足的進步,而且進步的速度比西方要快上許多,都是從無到有的累積,如果一開始就想一步登天達成理想,一定會遇到很快就會遇到挫折而放棄,但接受現有的資源,持續地努力,珍惜一點一滴的進步,也才能享受進步的成果。
另外一提,說也有趣,莫三比克當地人對於「漢斯.羅斯林」抱持著極大的尊敬與感謝,但不全是他對於醫療或公衛的貢獻,而是對於生命的尊重。
有一次,一位懷孕的女性來就醫,儘管經過治療後病人仍不幸過世,但他對家屬致上哀悼,並安排家屬與遺體回到村莊,他認為理所當然的舉動,確認全村感念不已,村長說「在艱困時刻還能這麼尊重他人尊嚴的人,是會被銘記在心的」。

尊重與真確:代結論

「尊重」是「漢斯.羅斯林」根深蒂固的價值,並適用於所有人。
在書中,他常為了「不經意的驕傲」或「自以為是」感到愧疚,時時提醒自己要尊重對方,並由衷讚賞那些心懷理想而努力不懈的人,更願意接受不同的觀點,挑戰自己的想法,克服偏見。
我覺得「真確」一詞也是源自於尊重的概念。
在中文的使用習慣中,幾乎沒有看過「真確」的說法,通常都是「正確」,而其中的差異,我想就是有沒有「價值判斷」。
「正確」對應的是「錯誤」,而「真確」對應的是「偏誤」,他寫這本書並不是要斥責或糾正大眾的價值觀,而是在於坦露真相。畢竟我們的想法與對於世界的認識,大多是因為家庭、學校與媒體的訊息導致,有不同的認知或想法並不是錯誤,世界也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發展方向。
所以,重點不在爭論誰對誰錯,而是要先知道「真實的現況」是怎麼樣子,如此才能做出適合的判斷,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漢斯.羅斯林」在2017年2月因胰臟癌過世,也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完成了《真確》這本書,持續傳遞他的理念,讓人們能夠扭轉偏誤,不過度樂觀,也不過度悲觀,真實地認識這個世界。

書籍介紹:

書名: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漢斯.羅斯林的人生思辨
作者:漢斯.羅斯林、芬妮.哈耶斯坦
譯者:郭騰堅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1

延伸閱讀

avatar-img
12會員
28內容數
我的書桌及書架加起來的空間大約1坪多,十足的一個小小角落,所以叫做「Vico的讀書角落」。空間雖小,但希望經由閱讀可以接觸外界廣闊的世界、深邃偉大的心靈及無窮無盡的想像力,為生命帶來更多不同的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ic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3年多的圖文日記 這本書收錄了作者2016年到2019年1月1日所寫的日記,以圖文的方式呈現,文字簡短易讀,圖畫也清新可愛。
《鹿王》這本小說的中文版在2016年上市,當時只憑書腰的一句話「震撼心靈的閱讀體驗」,就決定買回來,但一直拖拖拖,到了現在都2023年了才讀完,而在這個疫情即將結束的時間點讀到這本小說,感覺也別具意義。
我的奇幻小說閱讀旅程 有印象中,第一個接觸到的奇幻故事是辛巴達航海冒險系列,大約是在國小一、二年級的時候吧! 書中的海怪、女巫,還有寶藏都很吸引人,有時候還會把故事書帶去學校,在上課前偷偷拿出來看,旁邊同學也想看,就會一起看,借來借去,書就莫名其妙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後來,課業開始比較重,放學又要補
這本書從外觀來看小小本的,但厚度有點份量,讀起來卻出乎意料的快,從頭到尾看完,應該不用二小時,沒有閱讀壓力,就算下班回家,躺在床上翻一翻,也都可以很快看完,難怪借書的人很多,封面已經有點斑駁了。
從一件職場霸凌事件開始 這個故事的場景,是在一家日本大型企業底下的子公司。 某一天,公司裡面業績最好的明星課長跟早早就被打入冷宮的萬年組長,一言不合,爆發了激烈口角,明星課長被投訴職場霸凌,本以為也算不上什麼大事,結果明星課長居然被留職停薪,萬年組長卻安然無恙?這一連串事件的背後,似乎存在著不可告人
《人生複本》是一本科幻小說,我讀科幻故事的時候,對於裡面的高科技或複雜理論一向都有點障礙,太高深了,這本也不例外,但是偶爾看到書腰的介紹感覺很精采,就是會想拿來翻翻看。 這個故事的科幻點在於平行時空,關於科技的知識,讀不太懂我大多都跳過,也只能跳過,就算去google應該也是不懂,總之維持在可以看懂
3年多的圖文日記 這本書收錄了作者2016年到2019年1月1日所寫的日記,以圖文的方式呈現,文字簡短易讀,圖畫也清新可愛。
《鹿王》這本小說的中文版在2016年上市,當時只憑書腰的一句話「震撼心靈的閱讀體驗」,就決定買回來,但一直拖拖拖,到了現在都2023年了才讀完,而在這個疫情即將結束的時間點讀到這本小說,感覺也別具意義。
我的奇幻小說閱讀旅程 有印象中,第一個接觸到的奇幻故事是辛巴達航海冒險系列,大約是在國小一、二年級的時候吧! 書中的海怪、女巫,還有寶藏都很吸引人,有時候還會把故事書帶去學校,在上課前偷偷拿出來看,旁邊同學也想看,就會一起看,借來借去,書就莫名其妙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後來,課業開始比較重,放學又要補
這本書從外觀來看小小本的,但厚度有點份量,讀起來卻出乎意料的快,從頭到尾看完,應該不用二小時,沒有閱讀壓力,就算下班回家,躺在床上翻一翻,也都可以很快看完,難怪借書的人很多,封面已經有點斑駁了。
從一件職場霸凌事件開始 這個故事的場景,是在一家日本大型企業底下的子公司。 某一天,公司裡面業績最好的明星課長跟早早就被打入冷宮的萬年組長,一言不合,爆發了激烈口角,明星課長被投訴職場霸凌,本以為也算不上什麼大事,結果明星課長居然被留職停薪,萬年組長卻安然無恙?這一連串事件的背後,似乎存在著不可告人
《人生複本》是一本科幻小說,我讀科幻故事的時候,對於裡面的高科技或複雜理論一向都有點障礙,太高深了,這本也不例外,但是偶爾看到書腰的介紹感覺很精采,就是會想拿來翻翻看。 這個故事的科幻點在於平行時空,關於科技的知識,讀不太懂我大多都跳過,也只能跳過,就算去google應該也是不懂,總之維持在可以看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看他寫書的風格就可以看見他和這個世界的互動方式,他從生活中引例的方式,他文章的行文結構,從文本之外的地方都可以看見工巧。 不愧是大數學家,簡潔凝練的習慣被他應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在自己的生命中觀察到的細枝末節出發,每一個例子應用的巧妙,陳述事實時的客觀和貼切。 「只有天才可以辨識天才」。他
Thumbnail
最近在讀明就仁波切所寫的書, 書名是“歸零,遇見真實”, 其中有一段, 他提到人們都想要讓世界變得更好, 尋求改變外在的一切, 而非他們自己, 其實, 只要你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世界就會成為更好的地方, 這是他閉關的原因。 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讓自己更好, 就是讓世界更好, 要改善這個世界
Thumbnail
是瑞典最暢銷的心靈書。26歲的經濟學家比約恩,是人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在即將接任跨國企業的財務長之際,毅然決然地順從自己的內心,放下一切,前往泰國當森林僧侶。在世界各地度過17年的僧人生涯,結識許多懷抱人生智慧的前輩們。
Thumbnail
就跟多數物理學家,或泛稱科學家的人們,一樣,巴比倫認為情感回饋無法量化,在過去的人際交旋中,他也明瞭自己與他人的理解不見得同步,就像宇宙裡不同頻率的波,人們眼中的可見光,在他眼裡純是稀薄得可忽略不計的散光折射。 與之相對,定理是堅實且具有普世性的,不會發生我跟你認知的1有差異的盲區,可是快樂與難過?
Thumbnail
作者 Hans Rosling 發現,許多人對世界的認識停留在過去,沒有跟上現實世界的真實數據,因此決心撰寫本書,讓更多人看見真實世界面貌。 作者常被稱為樂觀主義者,但他自創新詞,認為自己是「可能性主義者」,因為真實看見世界變好,而不是盲目樂觀。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的研究範疇涵蓋世界歷史、生物科技和自由主義信念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哈拉瑞深入探討生物科技、演算法對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可能衝擊,並提出了許多引人思考的問題。本文為讀者提供了對書籍內容的詳細評論和深入閱讀心得,既包含書籍內容的梗概,也提供相關書籍的評價以及個人閱讀心得。
Thumbnail
西方理性思維與原住民哲學的知識觀的比較 在西方思想中,執著於追求所謂的「真理」(truth),人類假定自己全知全能,且依賴於原則的束縛,還要在「正確的思想道路上」追求真理,窮盡對世界的認知。為實現這個目標,人類發展了宗教教條和科學技術,在這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身是否符合上帝的原則,並在現代理性進步
Thumbnail
只有對自己擁有真實的理解(亦即認識自己),人才能活出合乎本性的生活,自我實現才能完成。一個社會所累積的各種信念必須要是真實的,才能成為有用的知識,文明才能進步和發展。 究竟什麼才算真實?真相真的只有一個嗎?如果人活著必得喜愛真實,那為什麼我們同時又看到社會上充斥著如此多的謊言和屁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看他寫書的風格就可以看見他和這個世界的互動方式,他從生活中引例的方式,他文章的行文結構,從文本之外的地方都可以看見工巧。 不愧是大數學家,簡潔凝練的習慣被他應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在自己的生命中觀察到的細枝末節出發,每一個例子應用的巧妙,陳述事實時的客觀和貼切。 「只有天才可以辨識天才」。他
Thumbnail
最近在讀明就仁波切所寫的書, 書名是“歸零,遇見真實”, 其中有一段, 他提到人們都想要讓世界變得更好, 尋求改變外在的一切, 而非他們自己, 其實, 只要你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世界就會成為更好的地方, 這是他閉關的原因。 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讓自己更好, 就是讓世界更好, 要改善這個世界
Thumbnail
是瑞典最暢銷的心靈書。26歲的經濟學家比約恩,是人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在即將接任跨國企業的財務長之際,毅然決然地順從自己的內心,放下一切,前往泰國當森林僧侶。在世界各地度過17年的僧人生涯,結識許多懷抱人生智慧的前輩們。
Thumbnail
就跟多數物理學家,或泛稱科學家的人們,一樣,巴比倫認為情感回饋無法量化,在過去的人際交旋中,他也明瞭自己與他人的理解不見得同步,就像宇宙裡不同頻率的波,人們眼中的可見光,在他眼裡純是稀薄得可忽略不計的散光折射。 與之相對,定理是堅實且具有普世性的,不會發生我跟你認知的1有差異的盲區,可是快樂與難過?
Thumbnail
作者 Hans Rosling 發現,許多人對世界的認識停留在過去,沒有跟上現實世界的真實數據,因此決心撰寫本書,讓更多人看見真實世界面貌。 作者常被稱為樂觀主義者,但他自創新詞,認為自己是「可能性主義者」,因為真實看見世界變好,而不是盲目樂觀。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的研究範疇涵蓋世界歷史、生物科技和自由主義信念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哈拉瑞深入探討生物科技、演算法對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可能衝擊,並提出了許多引人思考的問題。本文為讀者提供了對書籍內容的詳細評論和深入閱讀心得,既包含書籍內容的梗概,也提供相關書籍的評價以及個人閱讀心得。
Thumbnail
西方理性思維與原住民哲學的知識觀的比較 在西方思想中,執著於追求所謂的「真理」(truth),人類假定自己全知全能,且依賴於原則的束縛,還要在「正確的思想道路上」追求真理,窮盡對世界的認知。為實現這個目標,人類發展了宗教教條和科學技術,在這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身是否符合上帝的原則,並在現代理性進步
Thumbnail
只有對自己擁有真實的理解(亦即認識自己),人才能活出合乎本性的生活,自我實現才能完成。一個社會所累積的各種信念必須要是真實的,才能成為有用的知識,文明才能進步和發展。 究竟什麼才算真實?真相真的只有一個嗎?如果人活著必得喜愛真實,那為什麼我們同時又看到社會上充斥著如此多的謊言和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