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的刺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之前讀過「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我以為讀過至少有點基本認知,可以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但是很無奈的是,我只是拿到很多秘技,卻沒有真的消化吸收內化成自己的武功,今天再度和老婆爭執了幾來,用爭執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們互相認為自己很理性要溝通,但是每一句話卻還是深深的刺到對方,因為不僅僅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她還把孩子的話拿出來講,意思就是我就是這樣的態度讓他們逼到想死~
1.親密關係其實是複製了親子關係
2.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3.別把焦慮轉移給孩子
這本書裡面講了幾個部分,我覺得和我最有關係的就是上面這三個主題,尤其是第一點,很多次我和孩子的爭吵中會發現之前與老婆對話的影子,我不知道是孩子模仿了她,還是她灌輸孩子這樣的觀念~例如孩子和我吵架的時候,說我當時資遣在家的時候沒認真找工作,當時的情況是全台都停課不停學的情況下,我還可以領著資遣費在家裡照顧兩個孩子的三餐甚至是準備考試的功課,我也沒有花時間去玩遊戲或是和酒肉朋友約趴,就是在家裡負責家事,這個是我和老婆的共識,結果最後在爭吵的時候都被拿出來抱怨過。老婆甚至用我過得太「安逸」。我上個工作雖然工作內容較簡單,但也不輕鬆,忙完之後準時五點回家馬上準備晚餐,有時候接送小孩,周五還得送去補習再去教書法課,換了工作後這樣的行程不但沒變,甚至沒辦法準時下班,回家路程較長,準備晚餐的時間又更緊湊了,五點半到家已經算快了,要趕六點多孩子回家有晚餐吃,這些家務我全包,還被嫌我過得太安逸?
好幾次我真的想放棄溝通~如果真的可以像男女朋友這樣分手換一個,事情當然單純很多,但結婚有小孩,思考模式當然就要成熟一點,遇到兩個都有不同想法的時候提出來~卻被說成我想用能說善道的話語去影響她的思維,跟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一樣,這點我再度反駁,孩子在讀書的態度上沒有積極(總是看到讀書時間滑手機偷笑或是半夜還和朋友聊天),甚至背著我買遊戲片謊稱是下載試玩的,這些我難道不該跳出來指責?要真的大家都眼不見為淨?而且老婆好幾次嗆聲「他是你的兒子,我已經管不動~你如果再放任他就撿角了」。甚至要我就待在他房間看著他念書並且陪他睡覺(緊迫盯人?)誰的做法比較極端到讓人想死啊?
那次爭吵~我甚至有種超級悲觀的決定~就是選擇離開,讓他們真的知道,這個家沒有我的話會是怎樣的情況,小的決定是短暫的外出消失兩小時,大到離家出走幾天好了~可是最後我都狠不下心,很快就心軟了。
“叛逆”其實叛逆是獨立的過程,而獨立成長是源自生命的衝動。逆代表著,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並且有了主動離開媽媽的意願。
矛盾就出在,兒女的這種意願,讓爸媽焦慮,而“瞭解兒女的想法”“發現兒女的問題”就成了父母控制兒女的常用方法,結果爸媽越控制,孩子越逃離。
這其實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邏輯問題~起因是孩子功課沒做好,父母親嘮叨,孩子不高興,說話去刺傷父母,然後父母絕望用其他方式報復在孩子身上,經年累月的,一次一次的去傷害。或者~起因是我們對孩子太好,讓他們應有盡有,物質享受太多,所以荒廢學業,然後爭吵的時候又覺得自己很努力了你們都不了解~從此叉路越來越遠。
和老婆也是,我覺得付出應該會得到她的肯定,可以不用到主動示愛,但至少我表達情愛不至於表現出嫌惡的樣子,網路上這樣的問題提出,九成九都說這樣的反應就是她變心了,但她表達的立場是她不喜歡這樣的互動模式,而我的問題點是為什麼之前會,現在不會,是不是真的有什麼事情還沒解開。我急於想要知道一個答案讓我的疑惑得到解答,心理才能放下。結果反而被說我逼她逼到要瘋了~
如果我們想要建立一個穩定的健康的家庭環境,需要這樣做
夫妻關係:
1.看見我們的創傷
2.理解和包容伴侶的創傷
3.明白導致我們不良情緒的,是我們過去的經歷帶來的陰影,而不是伴侶
親子關係:
1.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與被關注;
2.親子關係不可超過夫妻關係
3.記住,寄養=拋棄。
文中條理清楚的寫著相處原則~但他們內心世界我不得其門而入,仍和他們雞同鴨講,大家不能理性的聽進去對方的訴求,只好再次選擇逃避~乾脆什麼都不要談好了!就這樣逃避度過危險期也許也是一種解決的方法。
avatar-img
21會員
290內容數
紀錄男女之間的所有故事與相處之道,故事可能是我朋友的、我同事的~當然也可能是我的。在人生路上學習到的相處心得也一併記錄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anshang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週五這天~大家都沉浸在要準備放連假的興奮情緒當中,如果是待辦公室的話就可以感受到歡樂的氣氛,但是中午才和副總跑完兩個客戶的我,回到辦公室後卻一堆事情要處理,而且要多工同步進行才有可能準時下班,這樣的心情下,顯得我和那些準備放假的同事們有點格格不入。 早上和客戶討論的開發案要對研發部發文件出來~討論的
那天前同事約我聚餐,聚餐不是兩三個交情不錯的相聚,是公司固定每個月的聚餐開銷,即便要解編,仍有最後一筆可以消費,大家很念舊情,約我回去聚聚,吃完飯時間還早早,就順勢到旁邊的打擊練習場揮棒練習。 同事之前有很多代幣,要我們把代幣用完,每個人都打了兩輪後,基本上也興趣缺缺了,但是我還想打,因為之前就很喜
在新公司的各部門間穿梭,處理著公文,忙進忙出的,十一點還沒到,手機亮了訊息,趁空擋看了一下,原來的工作單位同事發了他們午餐的照片,當他們中午煮飯的時候就會想到我,想問我新的環境怎麼樣,所以用這樣的方式表達關心。 距離離開上個工作已經兩週,這段期間都覺得很不踏實,一方面很慶幸自己離開前東家的時間恰到好
到了一個新的工作,都會有好心的同事提醒我該注意的事情,尤其是直接對應的主管,這次工作很不一樣,交接事項給我的,是整個部門的主管,我的範圍只是公司其中一個通路,以前大多是「要離職」的同事交接給新來的同事,像我這樣主管直接交接的還真不常見,試用期間主管親自帶我,基本上可以學到完全百分百的經驗
再度和兒子大吵一架~這次是真的打下去。 因為他對於我之前的失業那半年,責怪沒去積極找工作,讓家裡陷入經濟上的危機,這個點惹火了我~讓我失去理智,這個家,最不該質疑的就是我對於家庭的付出,以前做什麼決定都以家為重的我,開始懷疑自己這麼做,到底有何意義。 血壓飆高的我,氣到手機沒拿就出門了,老婆問我要去
連著和副總北上拜訪客戶,學習了很多,感悟了很多~ 開車的習慣~會因為長官在旁邊而刻意調整,但是總會忍不住外露。 主管有時候也會睜眼說瞎話,我只能靜靜在忙邊不敢多說,現在還不是輪到我該說話的局。 主管已經暗示了一些訊息我還是沒明白,因為客戶最大的原則,又不好意思打臉客戶。 主管其實比我還不會說話~沒有
週五這天~大家都沉浸在要準備放連假的興奮情緒當中,如果是待辦公室的話就可以感受到歡樂的氣氛,但是中午才和副總跑完兩個客戶的我,回到辦公室後卻一堆事情要處理,而且要多工同步進行才有可能準時下班,這樣的心情下,顯得我和那些準備放假的同事們有點格格不入。 早上和客戶討論的開發案要對研發部發文件出來~討論的
那天前同事約我聚餐,聚餐不是兩三個交情不錯的相聚,是公司固定每個月的聚餐開銷,即便要解編,仍有最後一筆可以消費,大家很念舊情,約我回去聚聚,吃完飯時間還早早,就順勢到旁邊的打擊練習場揮棒練習。 同事之前有很多代幣,要我們把代幣用完,每個人都打了兩輪後,基本上也興趣缺缺了,但是我還想打,因為之前就很喜
在新公司的各部門間穿梭,處理著公文,忙進忙出的,十一點還沒到,手機亮了訊息,趁空擋看了一下,原來的工作單位同事發了他們午餐的照片,當他們中午煮飯的時候就會想到我,想問我新的環境怎麼樣,所以用這樣的方式表達關心。 距離離開上個工作已經兩週,這段期間都覺得很不踏實,一方面很慶幸自己離開前東家的時間恰到好
到了一個新的工作,都會有好心的同事提醒我該注意的事情,尤其是直接對應的主管,這次工作很不一樣,交接事項給我的,是整個部門的主管,我的範圍只是公司其中一個通路,以前大多是「要離職」的同事交接給新來的同事,像我這樣主管直接交接的還真不常見,試用期間主管親自帶我,基本上可以學到完全百分百的經驗
再度和兒子大吵一架~這次是真的打下去。 因為他對於我之前的失業那半年,責怪沒去積極找工作,讓家裡陷入經濟上的危機,這個點惹火了我~讓我失去理智,這個家,最不該質疑的就是我對於家庭的付出,以前做什麼決定都以家為重的我,開始懷疑自己這麼做,到底有何意義。 血壓飆高的我,氣到手機沒拿就出門了,老婆問我要去
連著和副總北上拜訪客戶,學習了很多,感悟了很多~ 開車的習慣~會因為長官在旁邊而刻意調整,但是總會忍不住外露。 主管有時候也會睜眼說瞎話,我只能靜靜在忙邊不敢多說,現在還不是輪到我該說話的局。 主管已經暗示了一些訊息我還是沒明白,因為客戶最大的原則,又不好意思打臉客戶。 主管其實比我還不會說話~沒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實戰的書籍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我看你這兩天很不乖,一點都不聽話,你到底怎麼搞的?」二哥罵著孩子。家美在旁默默不語,心想:「難得跟小孩相處,幹嘛口氣那麼兇,孩子們一起玩,免不了打打鬧鬧。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Thumbnail
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實戰的書籍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我看你這兩天很不乖,一點都不聽話,你到底怎麼搞的?」二哥罵著孩子。家美在旁默默不語,心想:「難得跟小孩相處,幹嘛口氣那麼兇,孩子們一起玩,免不了打打鬧鬧。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