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媽媽學作飯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母親離家北上到台南學縫紉時,家中還是使用灶爐作飯,她曾告訴我幾個她與外婆的趣事,都發生在她與外婆在廚房的爐火房。與其他姊妹相比,母親是外婆最小的孩子,出生時兄姊們已有不少成家立業,雖也會幫忙家事,但卻沒習得那些傳統美食的作法,早早離家直到自己婚後才慢慢補上作飯的能力。
二十多歲的母親,在成衣加工廠早早就成為了一個小廠長,像電視劇《外鄉女》或是舞台劇《人間條件七——我是一片雲》裡描寫的那些為了家中的生計,也為了習得一技之長的女工們外出打拚;在與父親結婚時,母親還獨自離廠在岡山成立了小型的成衣工廠,那時外婆與幾個表姊都與母親一起在小廠子裡工作,吃食應該多由外婆張羅,母親只管顧好那上上下下幾個員工們的生計。
沒問過母親確切從岡山南移至高雄市中心是什麼時候,只聽她說過新屋裡剛裝瓦斯爐時她還不曉得瓦斯爐要接上瓦斯桶才能使用,她傻呼呼地想了許久,才由旁人告訴她「那要裝瓦斯桶啊!沒瓦斯要怎麼用!」
從我有記憶起,廚房裡的母親就像是電視裡溫馨的家庭劇集中那些媽媽一樣,穿著潔淨的圍裙,總是在爐火上不斷地翻攪,從中變出一道又一道不同的料理,或者炎夏、暖冬,她會端上各式應景的甜品或鹹食;我經常拉著她的衣角站在那時還在的大統百貨生鮮超市肉品專櫃前,看著母親買著那被機器一片一片削下來的火腿,等著她將它們端上桌。(我和姊姊有時會悄悄地在嘴饞的時候從橡皮筋綑住的塑膠盒裡偷拿一片,你一半我一半的分著吃。)
我一直都以為母親是個「本來就會作飯的女人」,至少是像我或姊姊這樣,從小耳濡目染,到後來為了分擔母親身上的重量,早早在童年或青少年就能煮上一些能夠溫飽自己的食物。(但也許,母親不認為那些任誰都能夠煮出來的食物就是「會作飯」了。)
那年代流行「傅培梅時間」,母親也是忠實觀眾,就連家中也不乏那些食譜書在母親閒暇之於會拿來翻閱,且依樣畫葫蘆、實驗般地嘗試將它們端上餐桌;我也有幾回與母親一起到烹飪教室上課,在滿是大人(都是女人)的課堂上,我在她們的腳邊四竄,伸長了脖子想看看課間究竟教了什麼,餐桌上又準備了什麼,然後拽著母親一直問:「什麼時候會煮好?」「什麼時候可以吃?」特別是那道「糖醋可樂雞柳」成了我跟母親到烹飪教室最深的記憶。(那可樂是孩子時期父母不隨便給來的玩意兒,要喝都是上、放學時間偷偷在路邊買來火速喝完的甜甜滋味。)
後來問起母親才曉得原來「學作飯」這件事不為別的,是想作飯給孩子吃;也是非常後來才曉得:原來不是每個孩子都跟我與姊姊一樣,從有記憶以來至如今的中年,幾乎不常外食,一天之中至少有一到兩餐是在家就可以吃到;我也才從母親口中得知,原來她的廚藝都是很後來的後來,才一點一滴地學了起來。
母親依然不會做那些逢年過節或傳統的小吃,像是蘿蔔糕、米腸、年糕、粽子、油飯、八寶粥、鹹甜湯圓、水餃煎包⋯⋯以及大部分的醃漬物,我們多半依賴著樣樣都會的阿姨的手藝來分食,或是母親在傳統的節日裡,會去市場買回,好讓自己與孩子也有跟其他人一起過了一個節氣、一個年歲!(我印象中是父親會煮龍眼飯。)
慢慢我與母親的飲食習慣有了差異,我不喜歡過鹹的醃漬物,也不喜歡高油溫的油煙味,更不喜歡太過舖張的大魚大肉,甚至連吃飯時間都不太重疊,經常為了「幾點吃飯」有了衝突,慢慢才在爭執裡各自妥協與習慣對方對「食物」的堅持,選出比較健康的飲食方式為原則!
母親還是時不時地從哪看來、聽來、學來的食譜,在餐桌上變出一道又一道,有時好吃,但有時又特別奇怪的菜色。偶爾還是會與她爭執:欸妳這個太油,那個太多,為什麼今天餐桌上沒有植物?(我與姊姊規定她三菜一湯裡只能有一種動物,我們甚至還討人厭的問她懂不懂得怎麼分動植物XDDDDD。媽一定想把我們掐死。)
母親或有不開心的嘟嚷著:「我不會煮了,妳們自己想辦法。」但隔日的餐桌上,還是有她辛勞的菜餚。若有時她不想下廚,便會使喚我買回家,那會兒就換她無所不用其極地挑剔這或那兒哪裡不好,這時換我們回嗆:「欸,妳養到我們兩個很好命耶!我們是完全不挑食的孩子,妳煮什麼我們吃什麼。」她吐吐舌頭,把那些她吃不慣但我們喜歡的食物挑著自己還喜歡的部分吃完。
我一直以為母親是在成為母親之前就會變出一桌的菜色,但母親是成為母親之後才開始學很多的料理,也是成為母親後才學著如何成為一個母親!
P.S
我對於「每天都有人作飯給自己吃」這件事深深感謝!並且以身為不挑食的人類感到驕傲!有人作飯給你吃,你要知足感恩,不要挑食是件美德!
又,母親系列有些東西在不同篇有重疊提到。整理成書時會在編輯上更動。希望今年可以整理好父母親的系列。
圖:20110614,那時還活著的貓弟吃二姨的粽子,Canon EOS 5D Mark II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15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3.4K會員
862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不確定父親如果後來陪著我長大,會不會像母姊一樣很受不了我ㄎㄧㄤㄎㄧㄤ的、不怕痛而三天兩頭就在身上磕碰出大大小小的傷口、青青紫紫黑黑的瘀血?但我確定父親應該是我人生中唯一一個會這麼溫柔照顧我的人。只是。他很早就不在我的人生裡了!
這些年我竭盡所能的脫去那身外衣,得以以自己的外貌喘息,才慢慢地又願意地在任何需要我的時候,變身成為可靠且溫暖體貼的樣子。
中年之時想起母親在我年少時散發出來的不安,仍然會使我胸口像是被壓住什麼而無法用力呼吸,我總是深怕著我只要踩錯一步,就會使母親做出任何我不想發生的事(任何會躍上社會新聞版面的事);這些不安也已內化成我身體、生命的一部分,我需要用盡全力朝著自己所堅信的信仰,才能稍微解開那些不安與焦慮。
也不曉得母親後來有沒有在自己的人生中告訴過自己:「我每一件事情都做得不差,也比別人努力,沒有學歷有什麼關係,想學什麼的時候起身去學就對了。」我應該告訴過母親不下十次:「妳現在這樣很好。妳的人生可能比別人辛苦很多很多,但妳很努力過好它了。這樣就好了。」但願每個母親後來都能擁有自己的人生!
也許當年那些自己買來的「父親節的生日蛋糕」,不只是替年少的自己過生日的儀式,也安撫失去父親後,再也沒有一個男人坐在一旁看著我吃他買來的蛋糕的缺!
後來我經常會想,如果父母沒有離婚後來的我是什麼樣子的呢?也許我就不會像後來為了不要給父母添麻煩收起叛逆,而是與父母一再唱反調到底!也許我會竭盡所能的,扯下父親手中的板子和籐條跟他扭打一地,再問他一句:「你還要這樣打我多久?」也許我會幹下什麼驚天動地的事,只為在他面前揭示那些在心裡被體罰的傷⋯⋯
我不確定父親如果後來陪著我長大,會不會像母姊一樣很受不了我ㄎㄧㄤㄎㄧㄤ的、不怕痛而三天兩頭就在身上磕碰出大大小小的傷口、青青紫紫黑黑的瘀血?但我確定父親應該是我人生中唯一一個會這麼溫柔照顧我的人。只是。他很早就不在我的人生裡了!
這些年我竭盡所能的脫去那身外衣,得以以自己的外貌喘息,才慢慢地又願意地在任何需要我的時候,變身成為可靠且溫暖體貼的樣子。
中年之時想起母親在我年少時散發出來的不安,仍然會使我胸口像是被壓住什麼而無法用力呼吸,我總是深怕著我只要踩錯一步,就會使母親做出任何我不想發生的事(任何會躍上社會新聞版面的事);這些不安也已內化成我身體、生命的一部分,我需要用盡全力朝著自己所堅信的信仰,才能稍微解開那些不安與焦慮。
也不曉得母親後來有沒有在自己的人生中告訴過自己:「我每一件事情都做得不差,也比別人努力,沒有學歷有什麼關係,想學什麼的時候起身去學就對了。」我應該告訴過母親不下十次:「妳現在這樣很好。妳的人生可能比別人辛苦很多很多,但妳很努力過好它了。這樣就好了。」但願每個母親後來都能擁有自己的人生!
也許當年那些自己買來的「父親節的生日蛋糕」,不只是替年少的自己過生日的儀式,也安撫失去父親後,再也沒有一個男人坐在一旁看著我吃他買來的蛋糕的缺!
後來我經常會想,如果父母沒有離婚後來的我是什麼樣子的呢?也許我就不會像後來為了不要給父母添麻煩收起叛逆,而是與父母一再唱反調到底!也許我會竭盡所能的,扯下父親手中的板子和籐條跟他扭打一地,再問他一句:「你還要這樣打我多久?」也許我會幹下什麼驚天動地的事,只為在他面前揭示那些在心裡被體罰的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習慣煮很多食物的長輩可能和鍋具尺寸有關。適合尺寸的生活用品能給你更好的生活體驗和更好的生活規劃。也討論了隨著社會老齡化和孩子即將成人之時,對新生活想多些實驗與感觸。
一個關於虛榮的故事,兩難的情感和內心的真實,需要平靜自在的人物之所示,真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我媽媽不愛煮飯 她的名言就是吃一頓飯~ 何必搞成那樣~ 所以她就算自己煮 也是炒菜+外面的冷凍雞塊炸熱 (因為外婆很會煮~也會教我媽家事~ 我想她是不喜歡煮) 過年過節我們家族是吃餐廳 小時候我跟姐姐說我要找一個很會煮飯的人當老公 這樣我就不用煮飯了~ 後來因為工作搬到鄉下~只能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人生在自己手裡 不是別人嘴裡 活著 把自己做好 努力 堅毅 善良就可以 高媽媽是個非常傳統的女性 顧家 孝順 又燒的一手好菜的母親 一個非常努力盡好責任的媽媽 但從小我就覺得 她沒有活得真正的快樂……. 高媽媽出生在民國30年初那個尚未擁有女性覺醒與自主意識的年代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如果要說我的廚藝最受誰啟發,那就要歸功於我老媽,七歲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時,我開始當起我媽的廚房特助,幫的都是一些基本功,洗菜、拖地和保持流理臺清潔,好像少林寺練功的情節,我常想什麼時候才會學到秘訣、打通任督二脈,像阿嬤一樣開一家小餐館 ...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習慣煮很多食物的長輩可能和鍋具尺寸有關。適合尺寸的生活用品能給你更好的生活體驗和更好的生活規劃。也討論了隨著社會老齡化和孩子即將成人之時,對新生活想多些實驗與感觸。
一個關於虛榮的故事,兩難的情感和內心的真實,需要平靜自在的人物之所示,真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我媽媽不愛煮飯 她的名言就是吃一頓飯~ 何必搞成那樣~ 所以她就算自己煮 也是炒菜+外面的冷凍雞塊炸熱 (因為外婆很會煮~也會教我媽家事~ 我想她是不喜歡煮) 過年過節我們家族是吃餐廳 小時候我跟姐姐說我要找一個很會煮飯的人當老公 這樣我就不用煮飯了~ 後來因為工作搬到鄉下~只能
Thumbnail
以前,媽媽為我做菜是我的舒適圈,不需要擔心不會煮。可是,我來不及突破這個舒適圈,父母就相繼離世了。現在的我,還是不得不逼自己突破這個舒適圈,自己學做菜。 如今,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我,因此找到自己的一點喜悅。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親手給父母家用、親身載他們去買菜。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關於食物。 我媽通常會把我們都想吃的東西先拿走,當她之後不想吃了、吃不下了、放到快過期了,才會拿給我們要我們“幫忙吃”。 買給我媽吃的食物,如果她吃了覺得不好吃,就會直接說不好吃,她不要吃了,意思是以後不用給她吃了。 我爸則是相反,他會把他覺得稀有的、我們會想吃的,買來、帶回來給我們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人生在自己手裡 不是別人嘴裡 活著 把自己做好 努力 堅毅 善良就可以 高媽媽是個非常傳統的女性 顧家 孝順 又燒的一手好菜的母親 一個非常努力盡好責任的媽媽 但從小我就覺得 她沒有活得真正的快樂……. 高媽媽出生在民國30年初那個尚未擁有女性覺醒與自主意識的年代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如果要說我的廚藝最受誰啟發,那就要歸功於我老媽,七歲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時,我開始當起我媽的廚房特助,幫的都是一些基本功,洗菜、拖地和保持流理臺清潔,好像少林寺練功的情節,我常想什麼時候才會學到秘訣、打通任督二脈,像阿嬤一樣開一家小餐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