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認為單車路權比行人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篇文章同時轉載於天下獨立評論
看到網路上很多人說台灣是行人地獄,但卻很少看到有人說台灣是單車地獄。
走在路上時,我很少感覺到危險。僅有過馬路時遇上一些要讓不讓的車子,讓我不知道該不該過。但騎車時,我總是感覺危險。
我開始在路上騎單車至今約一年多,中間一度覺得太危險而不敢騎,但有時候公車太難等又很不幸趕時間,還是會選擇借一輛共享單車。
騎自行車之後才意識到台灣的交通有多混亂,都是我過去只搭乘大眾運工具或是11路公車不曾察覺的。

路況不熟

先講一個汽車和機車也會遇到的問題。
路況不熟的時候容易走錯路。有一次我們一家去電影院,那段路我爸其實算滿熟的,但因為有一陣子沒去了,不知道新增了公車專用道,我爸一時沒察覺,就開到了公車專用道上。
邊騎車邊使用地圖看路就更危險了。我自己會盡量停靠在路邊看地圖,不邊騎邊看,也盡量讓出路不擋到其他人。

道路設計混亂

有些地方岔路很多,如果又碰且遇到導航不靈敏的問題,很容易走錯路。
我截圖的路口其實有點像十字路口,但他不是垂直的。我第一次到這附近時,根本不知道該往哪走。

奇怪的雙標

有時我會看到有人騎車直接停在路中央看路。有一回,我遇到一位長輩連人帶車停在人行道的緩坡上,我只好硬著頭皮從邊邊騎上人行道。雖然我成功上去了,但我放在車籃的錢包和手機都飛出去了。該長輩的反應也很妙,像是被嚇到,又像是看笑話。一旁等紅路燈的好心路人幫我把散落的東西撿起來。
好,我知道已經有規定單車不能騎人行道了,所以縱使擋路的長輩沒有考慮到其他人權益,我也不能全怪她。但是比起騎在馬路上,人行道相對來說安全。
如果有劃設自行車道,我還是會騎在自行車道上,我看到絕大多數大單車族群也是如此;騎在在車道沒有劃設自行車道,甚至逆向的時候,我還是選擇人行道。
自行車和路人相撞頂多擦傷,單車和其他交通工具互撞可能會出人命欸!
這項規定在我開始騎車之間就有了,我們家討論過這件事。大家都不同意這項政策。
新聞報導網友對單車行駛區域的討論
在開始騎單車前,我就認為單車也該是行人,因為單車和行人一樣是以人力為主要動力,就好像同樣有輪子的滑板、滑板車以及直排輪,或者是電動平衡車,都被劃分為行人。
截圖自
更不用說寬度比單車更寬、以電力發動的電動代步車被歸類為行人,那怎麼以人力為動力的單車被歸類為車呢?
我認為,與其懲罰騎在人行道上的單車,相關單位應該讓自行車有更多安全的騎乘空間。
沒有人願意跟錢過不去,但比錢更重要的是人身安全。

機車騎人行道?

偶爾我也會見到機車騎在人行道上的情況。雖然有些人會下車牽引,但確實會出現騎在人行道的景象,更不用說把機車停在人行道上甚至騎樓裡的問題了。
比起單車,機車才更不該出現在這些地方吧?

自行車沒有「完整專用道」

有一回我要過橋,橋面坡度大不說,我要和眾多機車一起共用一條狹窄的專用道,讓我實在很害怕。本來騎車之前用地圖找尋路線,也看不出需要過橋甚至是和機車共用車道。
整體來說,我還是覺得騎在馬路上比較舒服,因為即便是同一路段,也可能出現不同材質的地面,或是路面磚頭不平整、鬆動等情況,都讓騎乘過程很不舒服。但馬路就不會有這種問題了。更不用說即使人行道劃設自行車道,還是會有行人走在上面。(既然可以檢舉騎人行道的自行車,那能不能檢舉走自行車道的行人?)

路邊停車位

自行車道通常設在靠近人行道的馬路一側,這裡也通常會設置機車停車位,甚至是汽車停車位。有幾次我遇到機車騎士要退出停車格,都會讓我很為難,我是該停下等他呢?還是短暫地騎到車道上?
或者讓我起心動念寫這一篇的「汽車開車門」。路邊停車對單車族群來說真的很危險,尤其我還看過在自行車道上劃停車格的景象。前幾天遇到停靠在路邊的小轎車開車門,幸好有驚無險。
還有其他零星的問題,例如貨車卸貨、公車停靠區、路邊施工等等情況,要嘛下車牽引小心避開,要嘛騎上人行道,不然就是冒著危險和汽機車爭道。

為什麼自行車騎在人行道很危險?

從我的觀點來看,自行車之所以騎在人行道和騎樓上會出現與行人爭道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路太狹窄。
過去我一直不敢騎車,是因為市區車很多,害怕發生危險。但騎車之後,發現在市區騎車反而很安全。
如果是在信義區,人行道寬敞,又有劃設自行車道,還不需要閃躲行道樹、變電箱等等,那就不會和行人爭道。
截圖自google map,地點在信義商圈附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感於自己跨出舒適圈的懵懂和不安,希望有個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資訊和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劇人選之人中,探討了很多性別議題,包含厭女、女性在父權社會下的處境等等,而我也看到了女同志連續體在劇中的顯現。
從台灣近幾年熱播的台劇中,一窺台灣媒體素養問題。
曾經在八里讀書的我,完全不知道八里有哪些景點,也完全沒想過要帶學伴去八里。但很高興學伴在八里玩得很開心。
這是《媒體素養企劃》正式上線的第一集。 訪談身邊的國高中之後,發現學生們已經意識到了媒體識讀的重要,同意需要辨識接收到的資訊,才不會誤信網路上的錯誤訊息。 但也不難發現學生並不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
閱讀到人類居住環境變遷一章,不知道為什麼會頻頻讓我想起讀得沒有很好的解構主義,也讓我想起現在強調去中心化的社會。於是試著找出三者之間的相似性。
台劇人選之人中,探討了很多性別議題,包含厭女、女性在父權社會下的處境等等,而我也看到了女同志連續體在劇中的顯現。
從台灣近幾年熱播的台劇中,一窺台灣媒體素養問題。
曾經在八里讀書的我,完全不知道八里有哪些景點,也完全沒想過要帶學伴去八里。但很高興學伴在八里玩得很開心。
這是《媒體素養企劃》正式上線的第一集。 訪談身邊的國高中之後,發現學生們已經意識到了媒體識讀的重要,同意需要辨識接收到的資訊,才不會誤信網路上的錯誤訊息。 但也不難發現學生並不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
閱讀到人類居住環境變遷一章,不知道為什麼會頻頻讓我想起讀得沒有很好的解構主義,也讓我想起現在強調去中心化的社會。於是試著找出三者之間的相似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1月1日,臺中市捷運正式開放攜帶單車搭乘,限時段及車站,並有尺寸限制等規定。本文分享了實際搭乘過程,包括購票、進站與搭乘過程,適合單車輕度使用者或通勤族群參考。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美國和臺灣的自行車安全情況。美國自行車死亡人數逐年增加,而臺灣的自行車死亡人數在人口比例下超過美國。文章提出騎乘不同車款以及選擇不同的地點騎車可能是減少事故風險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騎機車需要注意停車位置和行車安全,並介紹了一款環保集點APP,讓讀者可以獲得相關的綠色消費回饋。
若果睇清睇楚這個世界,的確會令人心理不平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1月1日,臺中市捷運正式開放攜帶單車搭乘,限時段及車站,並有尺寸限制等規定。本文分享了實際搭乘過程,包括購票、進站與搭乘過程,適合單車輕度使用者或通勤族群參考。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騎單車通勤的可能性。瞭解哪些人適合單車通勤,以及如何開始,包括裝備準備、路線規劃及好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美國和臺灣的自行車安全情況。美國自行車死亡人數逐年增加,而臺灣的自行車死亡人數在人口比例下超過美國。文章提出騎乘不同車款以及選擇不同的地點騎車可能是減少事故風險的一種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騎機車需要注意停車位置和行車安全,並介紹了一款環保集點APP,讓讀者可以獲得相關的綠色消費回饋。
若果睇清睇楚這個世界,的確會令人心理不平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