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0|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010_[諮商]_在諮商師面前,請放下偶包

這是「脱憂練習曲」第十篇文,我是摩羯座。
關於名稱,脱憂就像是脫單,很多單身的人渴望脫離單身生活找到合適的對象,身為一個憂鬱症患者,則是希望可以脫離憂鬱症,恢復自由人生。
這是一個關於我罹患憂鬱症後,透過醫院身心科醫師治療、諮商,和透過不同練習的個人心得與分享,希望你喜歡。
在第一次與諮商師相親之後,今天是第二次的諮商,諮商師問我「在你人生經歷中,有沒有除了工作上之外,讓你憂鬱的人事物呢?或許我們可以談談家庭的其他人。」
「我說好,家裡的人也是讓我憂鬱的一部分,我也想要聊一聊。去身心科看診時,醫師也問起,除了身邊這一個朋友,我家裡的人是否可以支持,或協助我目前的憂鬱症狀況?」
我當時就回答醫師「2018年第一次確診『輕度憂鬱症』時兩個姊姊都知道,我也跟媽媽談起我有憂鬱症,加上無法上班只能離職,就一個人搬去山上家了,媽媽當時曾經問我「我是不是也是讓你有憂鬱症的原因?」,我說「是」,她跟娘家的愛恨糾葛實在是太無解了。媽媽後來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她很抱歉讓我生病,健康是最重要的事,希望我能好好照顧自己」。
下面是我跟諮商師說的前情提要,我們的主題聊聊原生家庭中的「親人」,我的家庭中有爸爸、媽媽,兩個姊姊跟我組成的五口家庭,當然長大後也加入了姊夫和我大姊的女兒,也就是我外甥女。至於聊到家庭成員和我之間的關係,著重在原生家庭的基本成員上,所以首先聊到的是我的媽媽,和她跟娘家的事件,為何先聊媽媽呢?
因為2018年初次被身心科診所確診為輕度憂鬱症,觸發我憂鬱症的兩大事件,其一是職場上的霸凌和情緒勒索,也就是之前分享關於S小姐事件,另外一個就是我媽媽的娘家,在外婆去世後所引發的一連串遺產爭議事件。說到遺產爭議,你可能以為外婆家是家財萬貫的世家,留下為數可觀的遺產分配不均,才會有爭產的情況發生,其實不一定要萬貫家產,只要有一筆遺產都可能會引發這樣的問題。如果長輩在世前,已經和子孫溝通好遺產的分配,那恭喜你真的很幸運,不用因為遺產的事情和親戚家人吵得面紅脖子粗,也不會因為立場不同而撕破臉。而我媽媽跟小阿姨和表哥之間,就屬於不怎麼幸運的那種。
簡單說,外公當初離開前,名下的所屬農耕土地、房屋和現金資產,除了配偶外婆繼承外,應該每一個小孩都可以分配到比例上的那一份,在我外婆那輩的舊觀念中「嫁出去女兒潑出去的水」,唯有兒子可以繼承,但唯一的兒子很早過世了,留下兩個孫子,女兒們都已出嫁,剩下排行最小的女兒,也就是我的小阿姨與兩個表哥。
當時,嫁掉的女兒們包括我媽媽,討論後決議放棄外公遺產的繼承權,就把遺產分成外婆和小阿姨來繼承,若外婆離世之後,小阿姨那一份再分給姊姊們,外婆那一份則分給兩個表哥,這樣處理起來比較單純。
看似相處融洽與和平的方案一直也都相安無事,直到外婆在老家摔倒,被媽媽接回家照顧後開始,但最鄉土劇的情節則發生在外婆過世後。後面讓我省略過程和狗血情節,濃縮劇情就是,小阿姨、大表哥長年在國外工作,小表哥住在台灣偶爾會去探望外婆,外婆住在我家時常常哀聲嘆氣,認為她應該要跟大表哥一家住在一起,因為大表哥是長孫而且還有兩個男金孫,是外婆認定血緣中最重要的人,她也從不掩飾重男輕女的想法。外婆的喪禮是電影中可以看到那種,要摺蓮花、買金紙,有法師跟孝女來誦經那種,其實我不是很懂這些習俗和禮數,只是每天開車載媽媽去外婆家,一群人就在那裏折蓮花。
當然,小阿姨跟大表哥回國後也在現場,長年不在身邊的他們反而因為內心的愧疚感,來個「見笑當生氣」(台語,因為內心愧疚反而用生氣來發洩)現場指揮起大家,要努力折蓮花讓外婆一路好走,還管東管西管姊姊們有沒有注意,到現場來幫忙的親戚是否有東西吃,有沒有分配好工作。
已經在現場折好幾天蓮花的媽媽,一聽到他們的發言和語氣,還有責怪現場的親戚為何已經幾天了,蓮花的數量還那麼少?媽媽就生氣的對我說「他們兩個為何晚回國,還沒做事就急著數落大家,沒先問一句姑姑有沒有吃飯?大家辛苦了。算了,這種沒良心的根本就不會體貼人,我們回家,讓他們兩個自己下來摺蓮花,看是可以快到哪裡去?」,正在摺蓮花的我回答「媽媽你是知道他們的個性,不用跟他們生氣,我們摺蓮花是為了外婆,不是小阿姨和大表哥」,媽媽聽了以後心情比較穩定,就去廚房拿了點吃的東西,回來桌子旁繼續一起摺蓮花。
小阿姨跟大表哥剛剛演的那一齣還不是最誇張的,最可笑的是,他們花錢買了金紙磚,堆在外婆家戶外的曬穀場上一小山的,要讓外婆在陰間時,可以有錢打通關係,以後在冥府好好過上好日子,這看起來的確是有盡子孫的孝道,只不過近看那些金紙磚,才發現是空心的,而盡孝道這件事不在外婆在世時做,現在的表面功夫做給鬼看嗎?(省錢是小阿姨跟大表哥的強項,只是我沒有料到錢會省在這裡。)
外婆的告別式結束後,小阿姨跟兩個表哥按照之前的分配各取得1/3的遺產,然後拍拍屁股要回歸日常生活。前面敘述的現場情節還只是一小部分,被我省略的還很多,所以這樣理所當然的態度,引發了我媽媽跟其他姊妹對這三位繼承者的不滿情緒,想說就算外婆真的也沒留下太多遺產和值錢的土地,但你們沒有盡到照顧外婆的責任,也沒有感謝這些姑姑的退讓,和從小拉拔你們三個長大的辛苦,就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一走了之。
媽媽是主要反彈者,因為外婆摔倒後的照顧都是媽媽,顧三餐、看醫生、去公園散步,還要時時看外婆的臉色,因為外婆一點都不想要待在我們家,外婆離世前也沒有對媽媽說一句感謝,只掛心那兩個在國外還沒回台灣的小阿姨跟大表哥,媽媽多年來把生活費寄回去給外婆,幫娘家處理大小事務,這些委屈終在一次爆發了。
說回到我這裡,每天上班已經壓力很大,下班後回到家,媽媽沒聊幾句話,就開始說小阿姨怎麼樣、表哥說了什麼、那個親戚又怎麼不支持她,為何都沒有人體諒她的辛苦,然後就開始哭。我從安慰她、同理她、跟她一起哭,媽媽說她可能會哭到瞎掉,幾乎是每天講,我跟她說「媽媽妳可以不要每天都跟我講這些事情嗎?」,「妳可以跟兩個姊姊或其他人說,為什麼要跟我說,我實在找不到解決的方法」,媽媽說「因為你就在我身邊,如果我不能跟我最親近的女兒訴苦,誰又能了解媽媽內心的痛苦」。聽了這句話,我理解媽媽是需要身邊有人支持她、傾聽她、同理她的,所以從一開始會坐在客廳,聽她抱怨同一件事一兩個小時,想要做媽媽的好女兒,期待這件事會有好的結果,希望她不再煩惱跟哭泣。(後來看了一本叫「情緒勒索」的書,我才知道原來親近的家人也很容易互相情緒勒索。)
但日子一久,我真的要爆炸了,情緒一直都很高漲,所以下班後買了夜市的食物就自己待在房間吃東西跟看電視,避開跟媽媽兩個人待在客廳的機會,因為我工作上所引發的負面情緒即將壓垮我,她仍時不時找機會逮到我就講,到最後我跟她說「我真的很不知道該怎麼辦,再說我就要抓狂了」。
離職後,讓姊姊和媽媽知道我去看了身心科診所,也被確診為輕度憂鬱症,離開一個媽媽相對覺得穩定的工作,是不得不做的選擇,我想要搬去山上家住,給自己一些空間。
媽媽知道我罹患輕度憂鬱症後問我「除了工作上的壓力,媽媽是不是也是造成你憂鬱症的原因?」,我說「除了一直聽那無解的娘家事件,媽媽你知道嗎?妳也會對我「情緒勒索」」,她說「我知道『情緒勒索』,在電視節目上有聽老師講過,但你提媽媽對你『情緒勒索』這很嚴重,你真的認為我這樣對待你嗎?」我說「是」。過了幾天,媽媽寫了一封信跟我對不起,她希望我好好照顧自己,健康最重要。經過那一次的溝通,媽媽再也沒有提過娘家事件了。
回到今天的標題「在諮商師面前,不需要有偶包」,俗話說家醜不外揚,有很多關於家人間的事情和爭執衝突,一般都是關起門來處理,打小孩也不希望鄰居來關心,尤其是最親近的家人,卻是引發我憂鬱症的原因之一。我之前從來沒想過,要跟一個局外人說這些,怕人覺得我是因為抗壓性不夠才會得憂鬱症,也怕這種家族鄉土劇情節說出來給人笑話。
這次終於下定決心要諮商,也是先把偶包放在家裏,做好心門大開的準備,跟諮商師來一場誠誠實實的談話,不用擔心他怎麼看我,或是他會不會覺得無聊、很煩,我要相信諮商師,畢竟他們都有受過專業訓練的。
我雖不是偶像,但在工作上、朋友面前,都會想保持一個好的形象,而之前對於形象好壞的定義,似乎是從社會價值或流行文化中所教化,漸漸的就維持一個真真假假的樣子,比較好相處、比較容易融入群體,或是比較好生存。
無論對自己有什麼期待,暫時把偶包放下吧,這樣諮商才會好進展喔!
我在Apple Podcast與SoundOn上也有同步發表「脱憂練習曲」的節目,喜歡聽Podcast的朋友可以訂閱我的節目、分享我的節目,喜歡看文字的朋友請訂閱我的專欄(歡迎分享)。兩個主題雖然相同,但聲音和文章有不風味,歡迎追蹤FB「脱憂練習曲」粉絲專頁:https://reurl.cc/5MbDpz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關於名稱,脱憂就像是脫單,很多單身的人渴望脫離單身生活找到合適的對象,身為一個憂鬱症患者,則是希望可以脫離憂鬱症,恢復自由人生。 這是一個關於我罹患憂鬱症後,透過醫院身心科醫師治療、諮商,和透過不同練習的個人心得與分享,希望你喜歡。#憂鬱症#諮商#身心科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