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展覽開箱|北師美術館沉浸式展覽《無法離開的人》 跨越虛實走回白色恐怖、揭密VR造夢場

受國家人權博物館委託,陳芯宜導演的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以綠島人權園區的蠟像館為起點,透過VR影像帶領觀眾重回1950年代,那段白色恐怖的歷史。本片獲得2022年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單元最高榮譽「最佳體驗獎」,評審盛讚這部作品「展示了360度電影的真正潛力」。
為了讓更多台灣觀眾能看到這部享譽國際的作品,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特別舉辦《無法離開的人》特展,展期從即日起至7月2日,除VR放映,還邀請幕後劇組團隊、音樂家王榆鈞、木雕藝術家李佳泓和海筆子大樂隊,以及專研白色恐怖的林傳凱老師等人,共同打造出包含從史料研究、藝術發想過程到作品完成的全方位展覽,從歷史到藝術、從虛體到實體,絕對是今年度必看的一檔展覽。
非常榮幸能受邀參觀《無法離開的人》特展,由總策畫林曼麗老師、陳芯宜導演和策展藝術家共同導覽,透過這篇文章提前跟大家開箱這次參觀展覽的心得。
「無法離開的人」展場一隅。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無法離開的人」展場一隅。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威尼斯影展VR最高榮譽《無法離開的人》限定放映
北師美術館《無法離開的人》特展共分為三層樓。第一展區以《無法離開的人》VR電影為主,在觀賞VR電影前會先在入口處等待工作人員叫號,各自依照號碼魚貫進入,裡面是一個狹長漆黑、不見天日的封閉通道,耳邊不響起腳鐐摩擦的聲響,觀眾彷彿當年被押入大牢的政治受難者,須由工作人員的引導走向自己的「牢獄」。
提醒一下,這次特展是免費參觀,觀賞VR電影則須購票(平日300元、假日350元),影片為國台語發音,字幕可選擇中文、英文或無字幕的版本,片長34分鐘.建議以站姿360度觀賞,久站不適的朋友也可請工作人員提供椅子,由於設備限制每個時段只有10個名額,若要觀賞建議提前預約購票,以免向隅。
「無法離開的人」展場一隅。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看完電影以後,通道將亮起微光,呼應電影中的台詞:「再忍一下,天就要亮了。」導演陳芯宜說,這句話有兩個不同的意義,一個是代表著政治受難者對同伴和自己的勉勵,只要再忍耐一下,希望很快就會來臨;「天就要亮了」也代表著一種恐懼,因為當時被關在軍法處的政治犯都知道,每天清晨被叫到名字的人,出去就會被送去刑場槍決,因此大家都很害怕天亮時分要與別人告別。
槍決是生命的終結,也是漫長牢獄的終點,活著的人必當承受日復一日的囚禁,那不比死去更輕鬆。沿著微光走出通道,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明亮光彩的落地窗,自由的樹影和陽光灑落在美術館中,一張又一張的遺書懸掛在空中,這個展區名為「無法送達的遺書」,這些遺書被獨裁政府反覆審查、隱匿,許多都沒有機會送到政治受難者的親人手上,看著他們筆跡,那是他們留給世界最後的道別。
「無法離開的人」展場一隅。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無法離開的地方:側耳傾聽、進入他們受困的惡夢中
帶著沉重的心情走上三樓,進入「無法離開的地方」展區。無法離開的「人」是經歷過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者與家屬,而無法離開地方則是指關押他們的牢獄。木雕藝術家李佳泓以版畫再現政治受難者的肖像,有些版畫裝了小小的喇叭,要湊近耳朵去聽,會聽到政治受難者喃喃地重述被關押的恐怖記憶。
林傳凱老師說,當年這些政治受難者被關在牢獄中,都會被獄卒監聽,甚至有特務臥底政治犯,想從其他政治受難者中套話抓人,所以受難者被關在牢房裡聊天,也只能靠著彼此的耳朵說悄悄話。這些話透過藝術作品,被重現、被記憶,讓不曾經歷過白色恐怖的我們,可以透過受難者的口述去理解那段不遠的歷史。
三樓展區展示受難者的在獄中寫的書信、在獄中唱的歌,還有一個珍貴的「紙書包」,是政治受難者許貴標珍藏多年的物件,當年在獄中他的難友吳鵬燦、連德溫用包便當的紙和米飯製作而成,後來吳、連二人被判死刑離世,許貴標被關押七年、活了下來,那段歷史成為他夢裡揮之不去恐怖記憶。
政治受難者吳鵬燦、連德溫製作,贈送給許貴標的紙書包。攝影:鹿刻
林傳凱老師說,他訪問了很多政治受難者,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夢」,即使出獄多年以後、即使台灣民主化以後,這些受難者前輩仍時常會夢到當年的牢獄、軍法處還有共同受難的政治受難者。他們明明已經出獄,仍被困在噩夢之中,成為無法離開的人。
三樓展區,有一道白色布簾,穿過布簾即抵達他們受困的夢境,這裡擺放了許多耳機,音樂家王榆鈞說,他希望觀眾在這裡靜靜地聆聽,或站或坐、或臥或躺,跟著聲音一同進入政治受難者的夢境。拿起來聽,你會聽見受難者敘說自己的記憶和夢境,透過一起做夢,觀眾得以一同分擔記憶的痛苦。
「無法離開的人」展場一隅。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造場:VR電影幕後製作過程一窺究竟
千萬不能錯過展覽最後一部分,也是我認為最特別的展區——地下室「造場」。導演陳芯宜和劇組把VR電影的工作室和攝影棚搬到了美術館的地下室,他整部電影從發想開始的創作過程一一記錄,有劇本手稿、改稿,有拍攝通告單、場景設計表、道具、毛片等等,這裡就像實驗室,可以一窺一部VR電影如何從構想一路到完成。
「無法離開的人」最早從2002年就開始構想,當時甚至連VR都還沒問世。VR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陳芯宜導演在創作過程一直在思考VR是什麼?VR跟電影有什麼不同?要如何發揮VR的特性?讓觀眾不只是旁觀一部作品、一段歷史,而是成為作品和歷史的一部分,真正走入作品裡,去理解那段歷史與自己切身相關。
「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陳芯宜導演說,VR電影是360度呈現,沒有辦法剪接,拍攝和分鏡跟一般電影都很不一樣,劇組特別用樂高模型,讓所有工作人員可以理解拍攝時的走位。考量到製作預算,劇組也盡可能減少電腦特效,而是以實際拍攝去呈現。
事實上,這裡不只是一個展區,更是一個真正的工作室,陳芯宜導演說,她在展覽期間將會不定期來這裡辦公,和觀眾討論對話、持續整理拍攝工具和材料,展覽期間的工作坊、表演也都會在此進行。幸運的話,說不定你也會遇見她。
「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提供,攝影:王世邦
無法離開的人 The Man Who Couldn't Leave 展覽資訊: 展期|2023/5/6—2023/7/2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鹿刻Luke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