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不一定適合當政治領導者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看到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競選造勢活動,以及他在公眾場合所說的每一句話,開始讓大家討論,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到底適不適合當一名政治領導者。這一題目前有許多看法與疑問,有人認為可以,有人認為不行。但我認為,如果從新自由主義的「去管制」跟「去政治」來談的話,應該是不適合。為什麼?
我的理由是,在新自由主義中的政府「去管制」,意味著削弱政府職能。政府職能的執行,其目的是要解決社會問題。但社會問題從哪進入政治體制?當然是從國會、議會這些民意機關而來。也就是說,新自由主義所強調的去管制,就是「去政治化」的要求。「去政治化」,某種程度是要降低民意機關監督的功能。於是,「去管制」等於「去政治」,「去政治」就跟「去監督」關聯起來了。上世紀70年代後,全球掀起一陣新自由主義風潮,著名的有英國柴契爾政府、美國的雷根政府。而台灣,也在1990年代後,開始走上新自由主義的管理邏輯,除了降低政府職能外,同時政府內部管理也走上「企業管理」那一套。
循著這樣的邏輯來看企業家轉政治在實務上的謬誤。
企業家是相對獨裁的個體,尤其是那種大到不易倒的,更有專制獨裁的傾向。例如,是否賦權予經理職以上的主管階級,雖然有KPI,但這種KPI仍是董事的行政範疇,隨時可以收回來;他想要開除你,雖然有一定的行政程序,但無需公開透明;加上,大企業的資金流動規劃,都牽動某區域廣大員工與家庭的生計。但因為企業是企業主的私人財產,難以透過「民主的方式」介入。因此長久下來,企業主的思考模式,已經沒有所謂的「監督」觀念。
這也是為何政府在引進新自由主義的同時,「去管制」跟「去政治」的概念是導致民主國家的政府無能為力,以及讓獨裁政府繼續存續的主因。
在民主國家裡,因為強調政府從自由市場抽離,因此必須削弱更多職能,即便蒐集一堆意見,最後為了避免行政權擴大而被冠上「管太多」的罵名,所以導致效能不彰。
在獨裁國家裡,新自由主義所強調的「去政治」,意指撇除民意機關帶進的多元聲音,因此導致越專制,越符合新自由主義的「去政治」要求。且一旦獨裁政府的政策只要都以「發展經濟」為藉口(像是什麼「政治為經濟服務」),偷渡其專制獨裁的意志,那麼,那些強調新自由主義的民主大國也無法說什麼,甚至還會給予支持。例如,智利皮諾切政權,還有台灣威權黨國時期,就是明顯的例子。
以上述邏輯還有例子來看看郭台銘的言論,十足就是典型的「被新自由主義慣養的前獨裁政權下的企業掮客」。從他開始講「政治為經濟服務」的開始,就知道這人只能在他的獨裁企業體存活,完全不能「管理眾人之事」。
所以,企業成功者不一定會是好的政治領導者。尤其是在獨裁時期下竄起的企業掮客想選總統的話,30年前不可能,30年後不適合,尤其是在民主鞏固後的今天,選這種人出來根本是對民主自由的自我閹割。
此文亦刊登於網站《新公民議會》:〈企業家適合當政治領導者嗎?
avatar-img
69會員
185內容數
總覺得生活很多事情都在「卡」你嗎?總覺得做任何事都覺得很不順嗎? 本專題以現實生活為例,透過講故事的方式與大家分享生活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面對類似的問題時,可以用甚麼方法或心態去面對。 如果您在生活上有跟我同樣的問題,來!點進本專題,也許可以獲得解決的方法或靈感呢! 別猶豫了,快上船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啓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幾天藉由寫講義,重新審視了一下矽谷銀行倒閉的過程。後來發現,其實他還蠻冤枉的。 通常銀行倒閉會讓人覺得,是不是這家銀行亂投資還是做一些狗屁倒灶、不務正業的事情。但實情是,矽谷銀行是一家非常保守,且循規蹈矩的銀行。這次會倒閉,完全是因為投資過於保守+買太多美國債券+聯準會升息+擠兌潮。
美元是否衰退,並被人民幣取代之?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應該先理解一下國際關係理論怎麼界定成為「霸權」的充要條件。
現在台灣的主權是事實獨立狀態,我們現在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主權獨立下的結果,所以問「獨立後」會得到什麼好處基本上是落入統派的語境裡。所以應該是要問,如果台灣不是現在的獨立狀態,會有什麼「後果」?或是遇到什麼困境?
要是莫名其妙地在市場上增加現金量,就一定會造成通膨。因為物價水準跟貨幣量緊密相關,貨物(供給)跟貨幣流量(需求)就那麼多,一旦失衡就會緊縮或通膨。
開始喜歡寫作這件事,完全是老師面對教學工作時的用心跟敬業的間接影響使然;而影響的媒介,是透過一本聯絡簿開始 ...
(曾)俊傑一個轉身往自家籃框扣「藍」完成絕殺!
這幾天藉由寫講義,重新審視了一下矽谷銀行倒閉的過程。後來發現,其實他還蠻冤枉的。 通常銀行倒閉會讓人覺得,是不是這家銀行亂投資還是做一些狗屁倒灶、不務正業的事情。但實情是,矽谷銀行是一家非常保守,且循規蹈矩的銀行。這次會倒閉,完全是因為投資過於保守+買太多美國債券+聯準會升息+擠兌潮。
美元是否衰退,並被人民幣取代之?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應該先理解一下國際關係理論怎麼界定成為「霸權」的充要條件。
現在台灣的主權是事實獨立狀態,我們現在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主權獨立下的結果,所以問「獨立後」會得到什麼好處基本上是落入統派的語境裡。所以應該是要問,如果台灣不是現在的獨立狀態,會有什麼「後果」?或是遇到什麼困境?
要是莫名其妙地在市場上增加現金量,就一定會造成通膨。因為物價水準跟貨幣量緊密相關,貨物(供給)跟貨幣流量(需求)就那麼多,一旦失衡就會緊縮或通膨。
開始喜歡寫作這件事,完全是老師面對教學工作時的用心跟敬業的間接影響使然;而影響的媒介,是透過一本聯絡簿開始 ...
(曾)俊傑一個轉身往自家籃框扣「藍」完成絕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Thumbnail
  昨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出席玉山科技論壇時表示,出口管制、對其他國家產品的禁令摧毀了全球化帶來的生產力和效率,或者至少降低了自由市場帶來的好處。日前(12/6)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時亦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全球化是否已死?必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有时候你真的不要指望政府可以做点什么,你应该指望的是,政府少做点什么比较好。
Thumbnail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Thumbnail
政治制度的進步,是以「日拱一卒」的精神,持續推進演化實現的。對於一個政府,制度性的一小步,遠比「換人做做看」更重要。臺灣選舉,不應僅僅是選「好」人,而更應該是選擇一次可以帶來制度性進步的「機遇」。
Thumbnail
如果自由市場經濟不是永遠的萬靈丹,有時候需要政府的干預,我們想要問,什麼需要政府出手呢?政府的干預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要知道這個答案,最好是從過去的歷史下手。
Thumbnail
現代媒體環境已經演變。媒體不再追求中立,積極追求分化,偏好特定意識形態。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探討了新的政治化並非真正的政治參與,而更像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當代媒體環境的運作模式和媒體的政治化演變。
Thumbnail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重申中國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復歸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這項評論形同打臉胡錫進。三中全會《決定》中國走上向社會主義復歸的道路、揭示大變局,也可能發生大亂局! 三中全會《決定》毫無解方,中國社會瀰漫不滿情緒,「習式蕭條」已成為熱詞潮語! 中國經濟走不出困境,現在屬於垃圾時間,大勢已去!
Thumbnail
  昨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出席玉山科技論壇時表示,出口管制、對其他國家產品的禁令摧毀了全球化帶來的生產力和效率,或者至少降低了自由市場帶來的好處。日前(12/6)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出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首部機台進廠典禮時亦表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全球化是否已死?必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有时候你真的不要指望政府可以做点什么,你应该指望的是,政府少做点什么比较好。
Thumbnail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Thumbnail
政治制度的進步,是以「日拱一卒」的精神,持續推進演化實現的。對於一個政府,制度性的一小步,遠比「換人做做看」更重要。臺灣選舉,不應僅僅是選「好」人,而更應該是選擇一次可以帶來制度性進步的「機遇」。
Thumbnail
如果自由市場經濟不是永遠的萬靈丹,有時候需要政府的干預,我們想要問,什麼需要政府出手呢?政府的干預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要知道這個答案,最好是從過去的歷史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