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旅行之外一章~跳蚤市場【工商服務】就在今天下午,歡迎捧場。《文/黃莉莉園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要來幫這群孩子做宣傳,讓我工商服務一下。
各位朋友們,文字或許對你來講太長,但我還是得要交代一下,所以耐著性子看完喔~

 


這群孩子,亦步亦趨的,積極快活的,看起來是熱烈有效率的,在進行著他們的計畫。而原先這只是個為了中班結束時的「特別的戶外教學」為初始的動機。
面對要畢業的孩子們,對於「特別的戶外教學」,就跟畢業旅行結合起來了。’

這,並不特別。以我們的經驗來說,發展成畢業旅行的方案,老師們已經是有一些背景經驗了,

不管是透過傳承、分享、或是個人的舊經驗。

但,每一次都特別。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那獨立思考所帶出來的,若是加上校園風氣與老師特質,

就會形成每一次都期待著累積新經驗般的拓展。
不因循苟且,就不會落入只是仿效或是方便就好;
想要創新,就會讓經驗是保鮮與創造的。

而被帶領的孩子們,或說一起學習與參與其中的人(像是家長,或同事們)會有著更大的期待與特別的眼光去看待每一次。

而往往這些的裡面,細節都是繁瑣與不簡單的。

這群孩子在小、中班就有著送出關懷與保護地球的觀念,各領域與核心之間
是非常緊密環環相扣的,也因此,那累積就可能會是長期記憶了。像是自身的常規與品格、對於活動辦理的經驗、對於環保與這世界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關係….,孩子們總是很能串連所知所能而積極的延伸與創造,點子與想法之間的落實,更是積極參與,明確可見的行動,其實一直不斷的感動著我,當然,我更確定這群孩子的能力有著他們未來的力量等著行駛。

細節無法在這篇文章一一說明,學期末的班親會若是辦成發表會,或許有機會邀請有興趣的朋友來好好了解,我相信一定很精采。

他們已經辦了一些好大的事。要旅行基本的住宿交通的討論已經克服種種困難,那細節我要很驕傲與不保留的說「孩子們真的了不起」。在群眾意識中行事,不諱言,意見最難統整,要住哪?住的好不好?要花錢?要花多少?中間的細節多如貓毛,如何在眾多意見中,保持著教育目的,又要符合期待與需求,孩也接受著訓練。不過,住宿與交通的計畫是已經告一段落。接下來才龐大,孩子決定的地點是在墾丁,原來要去淨灘要去募款都是要跟國家公園寫申請計畫書的,小小年紀的計劃書歪歪斜斜扭來扭去的字希望官員們看得懂,當然當中不乏要去匯款,打電話跟大人們來來去去溝通細節,需要社會化的這些行動,都讓孩子在打開眼界甚至是世界觀中獲得不少經驗的累積。

但問題總會來到。這些預備行動,都需要經費。要去募款,表演當然是一個最天然的打賞行動。但他們還想透過雙手創作來讓募到的款項可以更多,所以就需要購置材料,來創作成品。所以孩子們想到要來辦個跳蚤市場,也讓同學與自己都付出一點,將家中的二手物品做一個販售,希望可以募到一些經費來購買他們需要的材料,再去製作可以到墾丁大街販售的創作。

一個跳蚤市場也就是一個小小課程,當然也是為了大活動而延伸出來的小活動。…嘖…嘖…仍是多如狗毛。但是真的好有趣。
細節還是在持續發展中,但是今天就是孩子們要辦的跳蚤市場,各位民眾,大朋友小朋友’如果您知道這個訊息來捧場一下喔。孩子們整個活動最後要捐款的對象也討論出來囉,他們決定要捐給【流浪動物之家】。今天下午4點就可以過來看看孩子們的準備囉,還有如果您想與孩子們一起共襄盛舉,那麼也可以發揮你的愛心為了流浪動物而捐款喔。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個夏天,我們帶孩子們去了花蓮一趟。從車程中的小插曲,到遠雄海洋公園的冒險旅程,以及賞鯨之旅,每一個瞬間都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回憶。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聆聽,這些美好的經驗將成為我們的寶貴資產。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還記得本學期初親師座談會時,老師發下宏願,希望能夠在學期末帶著這一群她心愛的小寶貝們,去參加一趟校外教學。隨著期末考週即將到來,也意味著低年級的課程即將結束,原本以為的木柵動物園一日遊,卻看到通知單上寫著位在桃園的活力健康農場,究竟這樣的旅程,是否能夠為低年級的生活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呢?
Thumbnail
你也喜歡帶孩子到大學裡走走嗎? 周末選一間離你不遠的校園帶孩子走走!東海大學裡的東海小棧舉辦的活動都很有教育意義。攀樹、認識洛神花、蜂蠟、採蜜體驗等等祐懿都參與過也蠻喜歡的。如果有機會你也可以帶孩子參加!東海小棧的課程真的非常適合孩子們,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連我自己都學了很多。
Thumbnail
孩子都上學以後,一直就有個自我承諾,就是希望每一天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當年的僑居地是北島的漢彌頓 (Hamilton) ,這個小鎮畢竟不是個都會型的城市,沒有車子就像是沒有腳一樣。 無奈,想像的和現實總會出現無法契合的地方。為了把企管碩士唸好,又可以即時銜接遠距的亞洲上班時間,若要有效率的接小孩下
Thumbnail
長長的故事   明明才遇見這群孩子沒幾回,心裡卻有著許多不捨。也許,是和城市的孩子相比,他們有著更多的童真與單純;也許,是他們未來的人生旅途,有著更多挑戰,也更多的期盼。 在他們畢業典禮的這天,前往花蓮,或許是我們彼此重要的最後一面。 好久不見,長大了好多。收起了過往的好動,取而代之的是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Thumbnail
2024年年初美語補習班的小學生一週每日行程貼文, 在社會引起了輿論。大多數的評論圍繞在兒童、睡眠時間和學習成就等議題,專家們的評論呈現不同觀點,探討家長的安排對孩子的影響。本文探討了小孩在教育體制內外的體驗,以及良好的休息和創意培養在教養過程中的重要性。
畢業前的畢旅,我原本不想去,但是在我媽的強烈要求下,我最終還是和同學展開了三天兩ㄧ夜的畢旅。 記得那天我四點就被爸爸教起來了,我平常都不是很好叫,可是我今天要去畢旅,所以我一下就醒來了,一到那裡只見大家,興奮得好像要出國似的,我找好位置坐了下來,我其實也很開心,因為我想一直玩手機,心裡想著想著就要
Thumbnail
我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要準備去六天五夜的花蓮,但我並不是去玩的,而是去「工作」,做什麼呢?這要從4年前我還是四年級的時候說起.... 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國小辦了一個活動,叫做「城鄉共學」,顧名思義就是城市的小朋友跟鄉下的小朋友互相交流,往往都會去有原住民文化的地方,讓我們認識原住民部落的文化及傳統。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個夏天,我們帶孩子們去了花蓮一趟。從車程中的小插曲,到遠雄海洋公園的冒險旅程,以及賞鯨之旅,每一個瞬間都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回憶。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聆聽,這些美好的經驗將成為我們的寶貴資產。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還記得本學期初親師座談會時,老師發下宏願,希望能夠在學期末帶著這一群她心愛的小寶貝們,去參加一趟校外教學。隨著期末考週即將到來,也意味著低年級的課程即將結束,原本以為的木柵動物園一日遊,卻看到通知單上寫著位在桃園的活力健康農場,究竟這樣的旅程,是否能夠為低年級的生活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呢?
Thumbnail
你也喜歡帶孩子到大學裡走走嗎? 周末選一間離你不遠的校園帶孩子走走!東海大學裡的東海小棧舉辦的活動都很有教育意義。攀樹、認識洛神花、蜂蠟、採蜜體驗等等祐懿都參與過也蠻喜歡的。如果有機會你也可以帶孩子參加!東海小棧的課程真的非常適合孩子們,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連我自己都學了很多。
Thumbnail
孩子都上學以後,一直就有個自我承諾,就是希望每一天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當年的僑居地是北島的漢彌頓 (Hamilton) ,這個小鎮畢竟不是個都會型的城市,沒有車子就像是沒有腳一樣。 無奈,想像的和現實總會出現無法契合的地方。為了把企管碩士唸好,又可以即時銜接遠距的亞洲上班時間,若要有效率的接小孩下
Thumbnail
長長的故事   明明才遇見這群孩子沒幾回,心裡卻有著許多不捨。也許,是和城市的孩子相比,他們有著更多的童真與單純;也許,是他們未來的人生旅途,有著更多挑戰,也更多的期盼。 在他們畢業典禮的這天,前往花蓮,或許是我們彼此重要的最後一面。 好久不見,長大了好多。收起了過往的好動,取而代之的是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Thumbnail
2024年年初美語補習班的小學生一週每日行程貼文, 在社會引起了輿論。大多數的評論圍繞在兒童、睡眠時間和學習成就等議題,專家們的評論呈現不同觀點,探討家長的安排對孩子的影響。本文探討了小孩在教育體制內外的體驗,以及良好的休息和創意培養在教養過程中的重要性。
畢業前的畢旅,我原本不想去,但是在我媽的強烈要求下,我最終還是和同學展開了三天兩ㄧ夜的畢旅。 記得那天我四點就被爸爸教起來了,我平常都不是很好叫,可是我今天要去畢旅,所以我一下就醒來了,一到那裡只見大家,興奮得好像要出國似的,我找好位置坐了下來,我其實也很開心,因為我想一直玩手機,心裡想著想著就要
Thumbnail
我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要準備去六天五夜的花蓮,但我並不是去玩的,而是去「工作」,做什麼呢?這要從4年前我還是四年級的時候說起.... 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國小辦了一個活動,叫做「城鄉共學」,顧名思義就是城市的小朋友跟鄉下的小朋友互相交流,往往都會去有原住民文化的地方,讓我們認識原住民部落的文化及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