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在開放教育中必須從大人開始說起~團隊中的思維 文/黃莉莉園長

    amp-img-attr

    以人為本在開放教育中必須從大人開始說起~團隊中的思維  文/黃莉莉園長

    洪蘭教授說『教育應以人為本』

    這句話可運用在老師對學生的概念,或者長輩對晚輩;或者,家長對小孩。

    「以人為本」要探討與說明的或許會覺得八股,因為從小到大不乏聽到老師或父母這麼教。但真正要落實到生活裡來卻是糢糢糊糊不太真實的理想。「人的素養來自於閱讀所產生的氣質昇華」,然而台灣社會現在瀰漫著人文學科無用論的觀點,忽略教育的意義、及風度和內涵對一個人的幫助。

    所以,每一個人都不一樣。背景不一樣、教育觀點不一樣、理念有差異,所執行出來的作法當然就不一樣。對我而言,如何做到以人為本就不只是老師「怎麼教?」的問題。它應該回歸到「領導者怎麼帶領老師與團隊的問題」,從這一端去思考或許會有效的多。因為每一個老師都有自己的個性氣質,與所養成的背景,如何在和心裡「願意」和「學習」,絕對不是「老師本身」這麼單純的思考。那是一種一連串的效應與發展。另外,這也不能說「只要有經驗」就好,就能交代一切的虛晃,當神秘的面紗揭開之後的真實,有時我們會發現「教育真的不簡單」。那秘面面紗揭開之後裡面是什麼?自己就能有好多可以問問自己的問題了。可以接受嗎?到底我是什麼?是「醜陋的?無力的?怨憎的?可怕的?」還是「充滿希望的?是對的?是熱情的?是可以繼續的?」這兩者都很真實,也都騙不了自己,而自己是什麼,自己得先處裡好,你才能提到什麼是以人為本。確定了之後,你才能在教育裡去執行「以人為本」並還很真誠地看見自己的快樂與開心。而這個「確定」,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首先,你得當自己是個人,是個充滿活力、願意繼續努力的人。

    家長在面臨孩子要入學時會有許多焦慮,孩子能適應嗎?老師可以應付孩子嗎?當然老師一定在這之中用了許多方法,讓孩子從大聲哭泣到偶爾想到才哭,其實已經耗費老師不少心力。我教導老師要安撫的不只是孩子,家長也挺脆弱的,老師懂也願意連這一塊都能吸收與包覆,它一定是全面性的。全面到一個孩子的適應連結到各個面向,所以新生適應的這個階段幼兒園裡團隊的每一個必須進入一種很緊密的網絡,當各種狀態進入一個恰似穩定的狀態時,不會是只有孩子不哭了。還要有家長開始放心和不焦慮、還有老師在一種正向看待自己的過程中的細微。

    在蒲公英家,每一個人在每一周的第一天都必須規劃自己的閱讀,用一週的時間讓自己在機制中學習符合和養成自己。洪蘭教授說葉丙成教授在台大畢業典禮的致詞中就說,剛去美國時,以為只要書讀的好就前途,後來發現社交場合,別人講什麼他插不上嘴,無法打進小圈圈,才趕到茲事體大趕緊去補起來。洪蘭教授所見到的幾個美國頂尖大學的校長,不論他本身的專業是什麼,幾乎任何題目都侃侃而談,讓人感到他們的學養的深厚。人文素養堆每個領域都很重要,柏林圍牆倒下的那一年,她在加州大學擔任醫學院入學的甄試委員,口試的共同題目是「你對柏林圍牆倒下的看法」。有人覺得離譜,它跟醫學沒有關係,但是當一個醫生沒有人文關懷,他是醫匠,不是醫生。決定一個人是誰不是他的出生和財富,而是他的品味和氣質。同樣的,老師不能只界定自己是個顧小孩的人,完成每一天的作息流程安全無誤的一天過一天,在內心中沒有限制的開啟自己,才能在心靈的各個區塊繼續去完整自己所需要的,而我們以人為本的一個身軀與靈魂裡頭,其實我們不會知道何時我們需要什麼。

    近來由於求職不易,高等教育偏向了以實用為主的功利化。教育本應學以致用,實用並沒有錯,但是過度忽略人文會危險,現在社會專業的人很多,但懂得應對進退的人很少。她說一個國家的前途決定於它人民的品質和素養,這個素養就是國民的基本知識,它來自閱讀所產生的氣質昇華。秀才和土豪自是不同,「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變化氣質。但是現在很多人卻覺得說話只要別人聽得懂就好了,愈粗才愈有個性,有錢代表成功,才是大爺,說話才有人聽,這個觀念現在年輕人中很流行。他們不了解風度和內涵對一個人事業的幫助。

    每一天我都得看老師的日誌,不管是發現愛與感動的事件,或是疑難雜症處裡、或只是流程中的細項,我在這裡頭看見一個老師是如何鍛鍊變成一個專業的老師,如何在他的反省歷程中的調整與修正,更感受到它們如何在事件中獲得成長與滋養。雖然我得用去不少時間,但在回應的同時,我有太多的感動,我看到一個在以人為本的環境裡如何成就自己並在獲得的同時也用同樣的方式給了出去。

    我要給老師們大大的鼓勵,我也要給自己大大的鼓勵,我也更證明了一件事,一個地方只要是對的,不論新人或舊人他們都能在共同的核心理念裡繼續成就他們自己。新人有新人的努力,資深老師有資深老師的傳承和愛的給予,因為他們仍是這樣走過來的。給這些老師們鼓勵是是因為他們盡力做到最好的心念大過於原先就有的能力,整合起來就有了所謂的「能耐」,自己必須為了自己的「偉大」而願意承擔,並學習看見自己的未來;給自己大大的鼓勵,是感謝自己這麼盡心盡力的帶領他們的已知與未知,不管是專業領領域還是個人的成長,我很盡力,所以我當然要謝謝我自己。

    幾天前一個家長想要跟新老師會談,老師很緊張,我說你很棒不用緊張,而且這些歷程都是必然的,你會很安全的。短短的時間內,我們都在共同經歷,家長說「我們都相信黃老師聘進來的每一個新人都有一定的理由」光是這一句,就足夠讓我覺得值得一戰再戰。事實上,雖說家長從老師身上取得他們想要的答案,而我們也在被依賴中看見我們彼此的價值。這真的是一種正面能量的頻率震動後的結果,這各種連結的確夠深夠廣老師一定要被支持,被愛護,他們在這之中找到一種支持自己的力量,然後我們創造了自己的良性循環,更繼續在對的情境中完成每一天。所謂的以人為本就是建立在一個相互尊重與支持肯定中互相學習「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只是孩子還有大人。

    以後我們的孩子會長大,長大後的他們會是什麼樣子,來自於我們現在選擇怎麼教育他們。洪蘭教授說我們花了五百億在高等教育上,卻無法教育出區分快樂和樂趣不同的學生來,現在大家追求的「小確幸」其實只是樂趣,它會飽和、消失,只有有意義的人生才會帶來長久的快樂,這個快樂來自於人文素養,不在於欲望的滿足。

    我想蒲公英家團隊的老師們,有著不只是幼教老師的思維,我們閱讀、學習藝術,學習音樂,學習生命中持續的探索自己想要的,這之於一般就兒園老師或許不太好想像,但有必要...真的有必要。因為我們希望孩子在未來長大的過程中,也能尊重自己,看見自己的好,遇見自己更好的未來;而不只是太好動就建議孩子吃藥,或是只想收好教的、乖乖的孩子...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的老師,這種思維是老師與家長都必須學習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