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該幫助員工找到天賦....之於教育
文/黃莉莉所長 《參考引自遠見雜誌0229年8月號》
專訪《讓天賦自由》作者 肯‧羅賓森...以下參考
「在教育理,『創造力』的重要性應該被視同『識字能力』!」
一段論述後,他又說:「大學教授象徵著教育體系的傑出成果,但他們的身體看起還來,
似乎只是運輸腦袋的交通工具,不是嗎?」此時,台下已數不清是第幾次哄堂大笑。
此段是2008年以幽默軟性批辦教育的演講短片,至今仍在網路上熱播。
這位身型高大、因小兒麻痺而走路有些顛簸的講者,就是肯‧羅賓森〈Ken Robinson》
羅賓森曾以創造力為題,出版過書籍。這次以「天賦」為主軸,
令人好奇他怎麼看這個廣為人知卻複雜抽象的概念。
「天賦〈Element〉就是『天份』與『熱情』結合之處!」
羅賓森說,前者是你天生擅長做什麼,後者則是你熱愛做什麼。
要能夠活出天賦,羅賓森則強調,還需要「態度」與「機會」。
他在書中一共舉出了59位名人的生命故事,包括《歌劇魅影》編舞家吉莉安‧林恩、
《辛普森家庭》卡通原創者麥特‧葛洛寧、「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以及知名演員梅格‧萊恩。
找出門道,讓自己活出天賦
《遠見》問...你最想透過這本書告訴讀者哪些訊息?
羅賓森答:
相信每個人都擁有與生俱來的才華,這本書想引導大家去更了解何謂天賦,
並且有能力去找到自己的獨特天賦。
在我看來,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所在,日復一日、無聊地工作,只是期待周末的到來。
但我也看到許多人,對所從事的工作充滿熱情,擁有非常豐富的想像力,
即便別人阻止他們去做。
問:通常人們都會找到自己的天賦,還是大部分處於渾然不覺的狀態?
羅賓森答:
天賦具備兩個成分,一個是「天分」,就是你天生擅長做什麼事情;
另一個是「熱情」,你熱愛做什麼。
例如:我在書中提到的數學家特倫斯‧陶〈Terence Tao〉,
他從小對學有天份,但我認為光是具有天份是不夠的,
有些人可能對某些事沒有足夠的天分,但樂在其中。
要活在天賦的歸屬中,首先你要懂得享受你所喜歡的事物,如果是這樣,
你終究會在這個領域成為專家,並找到方法實踐長才。
實踐天賦,不靠運氣靠態度
問:多數人又是如何發現自己的天賦呢?
羅賓森答:
實踐天賦,另外兩個條件是「態度」與「機會」。
就像剛過世的麥克‧傑克森,他有很好的表演天份及絕佳的熱情,
而且還非常努力地在表演事業上精進,讓自己突破困難、找機會展現最好的一面。
有趣的是,活出天賦的人通常會說自己很「幸運」。
「幸運」是個很複雜的概念,通常指好運意外地、偶然地降臨,
但我認為這些人的「態度」才是關鍵,是他們努力突破困境的正面態度,
促成了可以實現天賦的好運。
據我的觀察,這些人也很能創造並抓住「機會」即便他們可能受到朋友、家庭、社會文化、
成長環境等現實因素的打壓,使他們在實踐天賦的過程中備感挫折,但仍然勇於追求夢想。
「教育」也是影響人們是否找到天賦的關鍵因素。但我發現,通常教育會妨礙人們發現天賦。
因材施教,教育不能太制式
問:教育應該意幫助孩子發掘天賦才對,怎麼反而是阻礙呢?
答:不管是在美國或亞洲,我們的教育體制變得愈來愈制式化、充斥著各種考試,
但教育應該要讓人們更有機會自我實現。
線在的教育觀念仍停留在:讓孩子在學校得到好成績,一路唸好學校,
然後取得好學歷,就會找到安穩的好工作,但這樣的教育根本無法跟上時代腳步。
目前全球化的趨勢讓世界面臨許多挑戰,例如資訊科技、人口結構、劇烈氣候、產業生態不一樣,
現在需求的是懂得彈性變通、創新思考的人才,但學校都不教這些。現代人的學歷愈來愈高,
但也愈多高學歷者找不到工作,美國就有愈來愈多的失業博士。
美國的輟學率也愈來愈高,許多孩子在學校與家庭中承受過多的壓力。
教育系統的根本思維方式已經到了轉變的時候了,應該緊密結合全球政經社會的脈動,
讓孩子更有能力去掌握資訊、回應世界的變局。許多的教育系統甚至落後這個時代50年。
問:你有看到哪些成功的教育變革的例子嗎?
羅賓森答:
在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例子逐漸出現,芬蘭就是個好例子。
芬蘭對於教育投入龐大資源,也很尊重教學專業,校園中有很好的設備。
學校允許學生有玩樂的時間,有豐富的藝術、音樂等人文課程,也有緊密的社群連結。
我的意思是,你不能把教育辦的太制式化,讓學校像是一個有標準作業流程的製造工廠。
學校必需要去思考如何因材師教,幫助每個孩子達到可能企及的成就,這樣的教育才算是成功。
問: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尋找天賦?
答:在幫孩子之前,父母也許應該先讓自己活出天賦。
首先,要很有耐心地去觀察孩子,看看孩子特別著迷於哪些事物,這也許就是尋找天賦的線索。
例如,美國奧運金牌體操選手巴特‧康納,他從小就喜歡用手撐在地上走路,
他媽媽觀察到他這樣的才能,鼓勵他去練體操,
換做別的父母可能就阻止康納玩這種無俚頭遊戲,要他趕快去做功課。
全球知名卡通「辛普森家庭」的原創畫家葛洛寧,小時候喜歡一邊做功課,一邊畫點卡通;
披頭四成員麥卡尼則花大把時間在聽音樂、寫作詞曲;數學奇才陶從小熱中解答數學謎題。
只要肯花時間留心觀察,孩子的所作所為就會釋出訊息,告訴你他的天賦何在。
書中提到的林恩,她後來成為全球知名舞者與編舞家,但他小時候曾因老在課堂上坐立難安,
無法融入同儕,而被懷疑需要特殊治療,其實他只是需要治療。
讓孩子有足夠時間探索、玩樂
問:大人們老大不小了才要發現天賦,不會帶太遲嗎?
羅賓森答:
活出天賦永遠不嫌遲!人生不是一條單行道
,在尋找天賦的過成中隨時可以回頭過去,重拾你曾經喜歡、卻沒機會去做的事情,並樂在其中。
現在通常把「業餘當程是第二流、不專業,這是誤解了這個字眼。
人們通常會餵了得到報酬而做某些事情,但當你熱愛一件事情時,就算你會拿它當作營生的專業,
也會不顧一切要去做這件事,因為這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是得到信心、快樂的源頭。
即便只能當成興趣,但當你活在這樣的天賦中,你的生命就會有所轉變。
做喜歡的事可以帶給你能量。
問:在台灣,大部分的家長考量現實壓力,還是希望孩子可以有好成績、讀好校,
不敢放手讓孩子順性發展,你的建議?
答: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經常太過焦慮,為孩子過度安排各種課程,
希望孩子十項全能,但我認為孩是要讓孩子有足夠的玩樂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去多方面探索,
不然你怎麼知道他對哪些事情有天賦。
最重要的是,多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孩子為獨立的個體。
因此,鼓勵他們尋找機會去做各種嘗試,對他們有責任,但卻不過渡安排他們的人生。
*****************************************************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進來蒲公英的孩子都會在孩子熟悉環境適應以後,
開始透露出蛛絲馬跡的訊息,每當發現孩子的某種能力出現...就會如歌功頌德一般傳講開來...
這一課多麼重要,讓老師發現、以崇拜式的語言公開,
然後孩子明白的知道自己的能力...有機會就自然的展現,這是一件極美好的事,
記得..有一個家長分享著自從被選為演唱畢業歌曲的錄音者的那一刻起,
孩子真的覺得自己歌唱得很好,常常會告訴別人自己可以唱歌唱得很好聽...
的確,孩子要唱不走音...真的的不容易,在一群唱早會歌的孩子中湊到身旁去聆聽...
真的還很難找出不走音的,後來挑中的幾個是真的與生俱來的有音準的孩子....
媽媽還說,有時我真覺得不好意思...那麼大言不慚...
我說...這不過是孩子肯定自己的一個方法而已!這樣很好啊!
我們應該說的是「你真的唱得很好喔!」
以上文章其實大部分說的與蒲公英的教育理念相去不遠,
我們所希望的、我們所想執行的不過是一個'像羅賓森這樣的人想執行的想法而已,
只不過,我們就在這樣的一個執行困難重重的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