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企業應該具備的人才管理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 / 楊瑪利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這句看似拗口難懂的一句話,背後有什麼樣的涵意呢?

近日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林文政,接受《哈佛商業評論》舉辦的CEO領袖營邀請,主講此刻企業應該具備的人才管理關鍵,充滿許多發人省思的內容。

例如他強調,直到今天,還是有許多企業傾向提拔高績效員工為主管。但其實《哈佛商業評論》早已發表過扎實的研究,指出只有29%高績效員工,具備領導潛能。若不具領導潛能,卻被提拔當主管,就會遇到管理學上的「彼得原理」。

西方管理學者勞倫斯・彼得(Laurence Peter)早在1969年就出版《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一書,指出組織常因某人具備特殊技能,把他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最終變成組織的障礙。

因此,對於績效好又不適合擔任領導的員工,應該有別的激勵辦法。組織要把晉升當成「人才發展」,而非「獎勵」。

延伸閱讀

raw-image

熱愛學習的人常常說一句話:「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聽林文政老師的演講,讓我深有同感。我擔任主管多年,也不知道早在50幾年前,就有學者提出這麼精闢的見解,若早知道,應該會少犯錯誤。可見,學習的重要。

林文政老師當天演講也特別點出「微學習」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微學習,是指「一種即時的敏捷學習法」。

將過去習慣長時間、定點、人員集中學習的方式,化整為零,拆解成無數個3到15分鐘的小單元,可以用文字、影片、純聲音等形式展現,讓學習者依據自己的時間與地點,隨時隨地自主學習。好處是每天占的時間少,員工可以輕易保持學習習慣,甚至可以減少遺忘。

這裡又出現了一個我不知道的「我不知道」。原來德國百餘年前就有一位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豪斯(Hermann Ebbinghaus),他在1885年出版《關於記憶》(Memory)一書,談到他的實驗結果「遺忘曲線」(The 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被認為對心理學的影響,猶如牛頓定律對物理學的影響一樣。

延伸閱讀

多數人一個月後會忘掉80%學習內容

遺忘曲線指出,如果沒有複習,學習後一個鐘頭,已學會的內容就有56%記不起來;一天之後,66%已經遺忘;一個月之後更有將近80%不見了。

我想這個論點支持了學校要求學生複習、測驗的道理,但是一般企業訓練,很少會有測驗、複習的要求。若花很多預算進行一次大型訓練後,就什麼都不再做,員工就會把80%的內容忘光光。此時若能以「微學習」輔助,保持天天學習的習慣,就可以減少遺忘。

在這裡公布許多的「我不知道」,讓讀者見笑了。但我常常阿Q地跟同事說,我不知道的事,應該很多人也不知道吧。所以在此跟「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人分享。

最後也不免老王賣瓜。我們的《請聽,哈佛管理學》Podcast,每週一到週四,每天解讀15分鐘的管理精華,以及官網上的「個人學習雲」設計,絕對可以成為您最好的微學習內容。歡迎收聽與閱讀。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遠見雜誌社長兼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長;原載於2022年5月號《哈佛商業評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遠見雜誌的沙龍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遠見雜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17
現在公司的組織都走向扁平化,升遷不容易,因此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現象,使得屬下左右為難,不知所措,而且沒人教。
Thumbnail
2023/01/17
現在公司的組織都走向扁平化,升遷不容易,因此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現象,使得屬下左右為難,不知所措,而且沒人教。
Thumbnail
2023/01/17
以前我是一個超級怕麻煩的人,不僅怕麻煩自己,也怕麻煩別人,因此就算心裡有需求,就算可以幫忙的人就在旁邊或是好友,也很難開口要求別人幫忙,就怕麻煩到別人過意不去。因此漸漸的有人覺得我冷漠或高高在上,有一種距離感。
Thumbnail
2023/01/17
以前我是一個超級怕麻煩的人,不僅怕麻煩自己,也怕麻煩別人,因此就算心裡有需求,就算可以幫忙的人就在旁邊或是好友,也很難開口要求別人幫忙,就怕麻煩到別人過意不去。因此漸漸的有人覺得我冷漠或高高在上,有一種距離感。
Thumbnail
2022/11/18
文 / 丁菱娟 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認識誰而已,而是在這些認識的人當中,你對他們做了什麼,幫助了什麼。 我有一位朋友非常的特別,他是天生的業務高手,擅長經營人脈關係,他有一條特別的天線,總是可以把他認識的人、事、物串連起來,有時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行業,經常在他的引薦之下連結在一起,然後有更多的合作關係。
Thumbnail
2022/11/18
文 / 丁菱娟 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認識誰而已,而是在這些認識的人當中,你對他們做了什麼,幫助了什麼。 我有一位朋友非常的特別,他是天生的業務高手,擅長經營人脈關係,他有一條特別的天線,總是可以把他認識的人、事、物串連起來,有時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行業,經常在他的引薦之下連結在一起,然後有更多的合作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第五項修練》是一本企管經典書籍,提出了建立學習型組織的三種方式,並探討了管理制度對組織內個人思考能力的壓制。本書使人反思組織中的平庸與熟練之無能,並呼籲讀者正視心智模式,激勵實現個人與團隊共同願景。文章內提供了《第五項修練》的購書連結。
Thumbnail
《第五項修練》是一本企管經典書籍,提出了建立學習型組織的三種方式,並探討了管理制度對組織內個人思考能力的壓制。本書使人反思組織中的平庸與熟練之無能,並呼籲讀者正視心智模式,激勵實現個人與團隊共同願景。文章內提供了《第五項修練》的購書連結。
Thumbnail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不斷升遷,遲早會到達他無法適任的位置」,這本《彼得處方》是作者收集了許多提問而來,他從這些彼得原理受害者的提問中,歸納出兩大類型的問題,並提出了他的解方。避免不恰當的升遷,導致人們工作不快樂,企業也淪為毫無效率的恐龍。
Thumbnail
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不斷升遷,遲早會到達他無法適任的位置」,這本《彼得處方》是作者收集了許多提問而來,他從這些彼得原理受害者的提問中,歸納出兩大類型的問題,並提出了他的解方。避免不恰當的升遷,導致人們工作不快樂,企業也淪為毫無效率的恐龍。
Thumbnail
這次繼續來分享「 風格是一種商機 」,這本書第二章的內容,在閱讀的過程我會用自己的角度來劃出我需要的重點,同時也分享自身的經驗與看法,期望這樣的分享能夠讓您對這本書更有興趣。
Thumbnail
這次繼續來分享「 風格是一種商機 」,這本書第二章的內容,在閱讀的過程我會用自己的角度來劃出我需要的重點,同時也分享自身的經驗與看法,期望這樣的分享能夠讓您對這本書更有興趣。
Thumbnail
作者是LinkedIn創辦人雷德‧霍夫曼,他訪談了Airbnb、Canva、Microsoft、Netflix、Airbnb等企業非凡領導者們,這些厲害的創業家們將會在此書揭示商業擴張的最強規則,並且坦誠地分享創辦公司與經營管理中遇到的風險困難以及克服的方法。 此書的每一章都是創業中的關鍵主題,一共
Thumbnail
作者是LinkedIn創辦人雷德‧霍夫曼,他訪談了Airbnb、Canva、Microsoft、Netflix、Airbnb等企業非凡領導者們,這些厲害的創業家們將會在此書揭示商業擴張的最強規則,並且坦誠地分享創辦公司與經營管理中遇到的風險困難以及克服的方法。 此書的每一章都是創業中的關鍵主題,一共
Thumbnail
會不會最後所有商業問題都會有個解方,如果有這可能,這本書或許道出了經營管理者心中那約70%的定見與思路。 CEO徹夜未眠真心話 作者:何飛鵬,商周出版。 副標-我如何在困難中摸索,思考,突破的內心告白。 書裡拆解了七大主題:如何做老闆,如何做生意,如何經營,如何管理,如何建團隊,如何做事,如何帶入用
Thumbnail
會不會最後所有商業問題都會有個解方,如果有這可能,這本書或許道出了經營管理者心中那約70%的定見與思路。 CEO徹夜未眠真心話 作者:何飛鵬,商周出版。 副標-我如何在困難中摸索,思考,突破的內心告白。 書裡拆解了七大主題:如何做老闆,如何做生意,如何經營,如何管理,如何建團隊,如何做事,如何帶入用
Thumbnail
我讀過不少闗於管理領導績效的企管書籍。但看到這本書書名「記得你是誰?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時,好奇心大起,想探解「最後一堂課」到底談些什麼?我心想這而且還是「哈佛商學業」鼎鼎有名的教授們的上課精華。
Thumbnail
我讀過不少闗於管理領導績效的企管書籍。但看到這本書書名「記得你是誰? 哈佛的最後一堂課」時,好奇心大起,想探解「最後一堂課」到底談些什麼?我心想這而且還是「哈佛商學業」鼎鼎有名的教授們的上課精華。
Thumbnail
每看完書後的一週,內容大至都忘光,想做筆記又沒時間,想說寫些讀後想法,順推薦我認為不錯的書籍給大家參考。 這本「底層邏輯」的作者是「劉潤」,中國著名的商業顧問,曾經擔任微軟中國戰略合作總監,也曾任騰訊、百度、海爾等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 第一次看到「劉潤」這名字是在2006年一篇「出租車司機給微軟員
Thumbnail
每看完書後的一週,內容大至都忘光,想做筆記又沒時間,想說寫些讀後想法,順推薦我認為不錯的書籍給大家參考。 這本「底層邏輯」的作者是「劉潤」,中國著名的商業顧問,曾經擔任微軟中國戰略合作總監,也曾任騰訊、百度、海爾等知名企業的戰略顧問。 第一次看到「劉潤」這名字是在2006年一篇「出租車司機給微軟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