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父親生前最後的七封信 _ 2nd坦誠的面對自己,覺醒之門才會打開 》

💡智者Sri Nisargadatta Maharaj說:「求道者就是在尋找自己的人」,所以若你都不願意看見自己、對自己坦誠,那何來的覺醒呢?💡
(Photo by Federico Enni on Unsplash)
(Photo by Federico Enni on Unsplash)
一位不斷在尋找自己的女子,偶然間收到已逝父親寄來的信,這封信引動了記憶投影機,很多遺忘的片段紛紛冒出,現實和回憶就像二個平行時空畫面同時呈現於「現在」。其中一個片段是她問著一位可看見前世的高人:「既然我不是因業力而投胎,為什麼她會當我今生的母親?」
「這是你自己選的。」他回答。
小女兒長期不解這個答案「我是有病嗎?選擇投胎來自找苦吃。」
這一週進行感謝練習的過程中,她似乎意會到為什麼會做這個選擇,這個清楚的瞥見出現的很奇妙。心心念念想著身邊人事物的好時,一個母親載她上學的記憶片段突然出現「她其實也有照顧我,為我付出的。或許母親出現在生命裡,是為了要成全我這一段尋找自己之路,如果沒有她,也許我就不會想要找答案,而不會有這個看懂。」這個剎那,內心某個角落的冰塊融化了,一股甜意包圍著身體。
「原來這就是感謝的力量。」
有了這段經驗後,小女兒更認真的練習感謝。以前去便利商店買東西時總是冷漠的走進然後冷漠地踏出,這次她換成感謝的樣貌,看著貨架上的韓式泡菜三角飯糰,就覺得在台灣好幸福可以有這麼乾淨便利的24小時商店,拿起飯糰到櫃檯結帳時,她對著店員燦笑著並說了聲“謝謝”,原本撲克臉的年輕店員似乎愣了一下,秒間露出笑容回應了這個謝謝,這個感謝也化解了對方的冰冷。
「原來這就是感謝的力量。」
​​
感謝的練習不是只在紙上每天寫下今天值得感謝的五件事,而是落實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段,小女兒這時候才懂佛教智慧裡強調的「座下修」,只有真正落實於生活的座下修,才能真正的修到心。過去靜心是靜心,生活是生活,所以靜心時的各種體悟,一遇到鳥事就會被煩躁與怒氣席捲,很想躲回靜心的世界,但卻又不得不回到現實中為五斗米折腰。
現在看見身邊人事物的好的那個當下,所散發出的味道和靜心時感覺雷同,都是種心開闊的感覺。這種開闊感讓自己即便站在擁擠的捷運車廂裡,也可以放鬆下來欣賞著身邊的每一個盯手機看的人,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風味,每一個人也都是美麗的風景。
小女兒心想「原來這就是感謝的力量」。她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父親的第二封信會寫什麼。
​​
這一天,打開outlook,收到了一封未讀信件。
​---------------------------------------------------------------------
陌陌:
這一週過得好嗎?相信你應該感受到感謝的力量,這個生活中一直在做的事情,過去的生活裡也有感謝,這一週也有感謝,但你應該有發現差異,過去的感謝就像是每天使用的衛生紙一樣,知道別人對你好時要說謝謝,但這個謝謝像是個反射性動作而少了覺知;這一週的感謝是你帶著覺知所體會到的謝謝,這種有覺知的謝謝才能啟動靈魂的力量,當你拼圖搜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再告訴你靈魂的力量為什麼可以解決家族業力問題。
你今後要持續這份覺知,感受身邊人事物的美好,一開始會是外界的美好而啟動你內心的感謝與善意,到最後你會發現,自己可以是那個善意的發動者,而你的善意將可以帶給別人美好。所以持續地繼續,把感謝的練習內化為生活的一部分,讓它不會是一種練習,而是一種習慣。
今天要給你的第二個拼圖是「坦誠的面對自己,看見對每一件人事物的感覺,然後記錄下來。」
我知道你偶爾會寫日記,但寫著寫著就停下來,你以為是自己沒有毅力,事實上是你覺得日記的內容很無聊,所以寫不下去。過去的日記是記錄當天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你的感想,這樣的寫法只是任由自己的信念去評斷周邊的事物,不夠客觀也很無趣。這片拼圖要你記錄方式跟以前不同,不是評斷而是要記錄對每一件人事物的感受,好的與壞的都要記下來。記錄時可以變換角色,比方說今天是第一人稱記錄,過幾天變成以第三人稱記錄,用不同的角度記錄事情,你會看到原來自己所看不到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日記本裡沒有別人,不需要遮遮掩掩,當你坦誠地看著自己時,才會知道該怎麼調整自己,這也是種對自己告解的儀式。
當這些感覺被記錄下來的那一刻,你也會重新檢視它們,這也是「反省」的一種,沒有被記錄下來的就會被遺忘而藏在潛意識裡,未來的某個片刻你會覺得「好熟悉」,因為你曾經經歷過類似的感覺。我們每天都會做夢,但總睡醒就忘了,其實夢不見得都會被遺忘,而是我們並沒有想去記住它,當你起了念頭想記錄夢時,漸漸的,你就會記起你做的夢,不過記夢的時間最好是剛睡醒時。所以你一天下來的種種感覺,也是發生後的記憶最強烈,隨著時間流逝與其他外物干擾,這段記憶就會越來越淡,若當下無法記錄,最好晚上可以做個總整理,回顧今天種種的五感感受。
記錄事情,文字會是平淡的;記錄感覺,文字的濃度會增加,你也會清楚的回顧發生了什麼事情,而非只是流水帳。和同事一起吃中餐時,他說了件你不贊同的事情。過去你的記錄法會是:「A今天中午說B同事是個好人,我不這麼認為,我老實告訴A說B同事是個標準的雙面人,A覺得我在批評B,下午我們都不想跟對方說話。」,新的看見自己記錄法則是:「A今天中午說了段讓我覺得不認同的話,那時候有著氣憤的感覺,這個氣憤讓我不禁直接的反駁A,反駁後自己也沒有變得比較開心,反而感覺怪怪的,下午和A相處也變得很不自然。為什麼我講出自己想講的話,感覺卻沒有比較好?難道我對B的看法是有問題的?也許我應該要從A的角度思考B這個人。」
女兒,你發現這兩種的差異沒?過去你雖然是記錄自己的事,但焦點都放在描述事情上,這樣是無法好好地看見自己的感受也比較主觀,當你開始看見自己的感覺時,你的生命會出現很多問號,你會好奇這些感覺是怎麼來的,然後進行思考,進而反省自己。所以「反省」的結束不會是句點,而是問號與動詞。為什麼我會這樣做?為什麼自己被感動?為什麼會傷心?這些問號都是在幫助你認識自己。所謂的愛自己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坦誠的面對自己、改變自己、珍惜自己。
記錄的過程如果陷入到一種情緒中,而這股情緒持續好幾天化不開,那可能是有個課題需要處理,你得找信任的老師去聊一聊,趁問題還沒在你內在繼續擴大之前,把它看清楚,然後處理它。當你開始對自己坦誠之後,很多深藏的情緒、習慣、小我會慢慢的浮現出來,甚至你會覺得自己怎麼變糟糕了,不用擔心,問題是成長的基礎,他們會浮現不代表以前沒有,而是被埋藏起來,這些浮現表示你的人生將要向前跨越一步了。所有的問題不隱瞞、不躲藏,每一個真實的面對與處理,都在敲開覺醒的大門。
女兒,最後提醒你,生命中每一刻冒出的問題,都正是你有辦法解決的問題,無法解決難度更高的問題,會在你的覺醒程度提升後才會讓你看見。真誠面對自己的告解,會讓你有種開闊的感,你這週好好享受這個感覺吧。
祝福你,我們下週見。
父字
​---------------------------------------------------------------------
小女兒想著「為什麼爸爸知道我有寫日記?!那他還知道了什麼?!天啊…..」帶著父親好神的想法,小女兒打開筆記本開始記錄第一天生活的點點滴滴。
🌼影音版,請至podcast “心靈花路333號”收聽 (spotify,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KKBOX)
Podcast傳送門:podcast傳送門
🌼個人生涯相談室
問題無法解決?生命找不到出口?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天賦?
這時候很適合來人生花滿院聊聊,探尋自己的下一步。
→ 預約「個人生涯相談室」,連結預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