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的善與惡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善與惡,這是一個讓人困惑的問題。當我們試圖理解什麼是對的和錯的時候,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答案。這種主觀性的觀點在台灣社會也十分常見,尤其是在面對一些具爭議性的社會案件時。讓我們來探索一下這個議題。
在台灣社會,人們常常就一個行為或事件的善惡進行辯論。舉個例子,許多年輕人對於動物權益非常關注。當有人虐待動物時,他們會認為這是一種邪惡的行為,因為這傷害了無辜的生命。然而,也有人認為,人類的需求和權益應該優先於動物,因此他們可能對一些養殖食用動物與實驗動物的使用持開放態度。
這種不同的觀點源於每個人的價值觀和背景。在台灣社會中,宗教、文化和教育等因素對於塑造個人價值觀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有些人的宗教信仰教導他們要尊重所有生命,而另一些人可能更重視人類的權益。
另一個具有爭議性的案例是婚姻平權。在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是一個重大的社會議題。支持者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愛情和幸福,不論性取向如何。他們主張平等和尊重,認為這是一種善。然而,反對者則認為傳統婚姻的定義應該維持不變,認為這樣的改變違背了他們的價值觀。
這些案例告訴我們,主觀的善與惡是從最小單位的個人的觀點和價值判斷到整個國家歷史文化的演進上的差異會有不同的解讀。我們不能期望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看法,因為我們各自的背景和經歷不同。這也正是這個世界會如此豐富多元的原因之一。
然而,我們也可以從中找到一些共同的價值觀。例如,大多數人都認為人類應該受到尊重,不論他們的性別、種族或宗教信仰如何。這樣的價值觀可以成為我們判斷善與惡的參考依據。
同時,這些案例也提醒我們要保持開放和尊重不同意見。透過對話和理性辯論,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觀點,並找到一個更包容和公正的社會價值體系。
在不停進步的時代洪流中,我們面臨著許多複雜的議題,善與惡的界定也因此變得更加複雜。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同時,我們也需要尊重他人的觀點和價值觀。這樣的辯論和對話有助於我們建立一個更包容、公正和理解的社會。
因此,讓我們一起追尋善與惡的真諦,同時保持開放心態,尊重他人的觀點,並透過對話與辯論來不斷探索和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價值體系。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善與惡,自古以來是道德哲學的核心議題,但其判斷並非絕對。善與惡的概念因文化、社會與個體差異而呈現相對性,後現代的非本質主義思維,打破了固有的二元對立,促使我們以多元視角重新審視道德判斷。這種反思有助於我們在宗教與政治等複雜領域中,超越簡化的標準,促進更和諧的理解與共處。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在「電車問題」被流行文化式地廣泛流傳之前,台灣大眾的一般性知識裡面,最像是道德哲學討論的,是與極度具象與就事論事的電車問題恰好相反的,接近於純思辨問題的「性善論或性惡論」爭議。不幸的是,這個議題能為思考與行動者帶來的實踐意義看起來相當有限。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良的?亦或是邪惡的?這二者都有人認同。 或許在「性善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所以他們深信「性善論」是對的。相對的,或許在「性惡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邪惡的人,所以他們也深信「性惡論」是對的。既然這兩種理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善與惡,自古以來是道德哲學的核心議題,但其判斷並非絕對。善與惡的概念因文化、社會與個體差異而呈現相對性,後現代的非本質主義思維,打破了固有的二元對立,促使我們以多元視角重新審視道德判斷。這種反思有助於我們在宗教與政治等複雜領域中,超越簡化的標準,促進更和諧的理解與共處。
Thumbnail
擇善固執,是我一直執著想要實踐的價值觀 - 但其實我所謂的「善」是否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一直相信#人性本惡 , 所以認為行善是需要努力的事。 而#人慈 的作者則透過不同的數據、歷史、人類進化、科學實驗論證: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善良。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在「電車問題」被流行文化式地廣泛流傳之前,台灣大眾的一般性知識裡面,最像是道德哲學討論的,是與極度具象與就事論事的電車問題恰好相反的,接近於純思辨問題的「性善論或性惡論」爭議。不幸的是,這個議題能為思考與行動者帶來的實踐意義看起來相當有限。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良的?亦或是邪惡的?這二者都有人認同。 或許在「性善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善良的人,所以他們深信「性善論」是對的。相對的,或許在「性惡論」那一派的人,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本性邪惡的人,所以他們也深信「性惡論」是對的。既然這兩種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