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史丹佛的經典生涯規劃課《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

Designing Your Work Life:How to Thrive Change and Find Happiness as Work
很喜歡書中的一句開場白:「讓工作為你所用,而不是你為工作所用。」
今天大塊文化與職遊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洪燕茹職涯諮詢師設計了工作坊,帶我們導讀與透析《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這本書的精華,透過Irene老師的引導,我們明白職涯扣合生涯,而我們工作是為了生活;是樂活族的我也是這一派,不過事實上許多人卻把生活過成了只剩下工作。
因此我們要如何當自己的工作設計師,優化自己工作遇到的問題,而將減少不是走就是將就留下這種不安的風險。我們都看過(或自己就是)一種臉孔:明知道效率差、離心離德,將績效不彰的成果歸檔呈上、每天工時超長,情緒臨界點的拉霸拉到最高...等等這些不快樂的臉孔,覺得不適合、待不下去,想改變很難,問題好像無解,究竟該留著還是離職?
在書中一節"反正就是哪裡不對勁"提到,上述工作不快樂的人,請問問自己,到底怎麼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去回推這些起源脈絡,重擬問題:不管去到哪,有辦法搞定的、我是能影響機器的槓桿,不只是小齒輪。
用設計師的腦袋思考,有六種心態:好奇心、行動導向、重擬、覺察、通力合作、說故事,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嘗試某種體驗、牛刀小試,有時候我們卡住,只要正確定義問題,這些過程會使我們專注一一解決。
以上簡單講了本書前幾章的內容,而工作坊也有讓大家思考自己的"自造者混音器",工作中的金錢、影響、表達(創造性或話語權),對你而言分別占了多少比重,哪些可能可以再調整、權衡為自己理想的狀態。
從中我也發現,我選擇的工作及重視的價值觀,比較選擇追隨自己的心,不去迎合市場;即使不是最熱愛,但也不偏離與自己性格或無法接受的職涯方向。這個過程除了透過自己不斷覺察,也透過一些人的幫忙與引導,讓我們能畫出自己的影響力,我們能夠經由學習,嶄新的再創造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是設計人生的意義。
我們也能不斷修正、調整、更新這些設計方法,因此人生不會永遠都是同一種樣態,失敗了就再造2.0都是被允許的,被自己允許。
非常推薦,沒什麼想法,但還想透過實驗來解決工作問題的人,利用撿擇自己的優勢,繼續優化工作與人生。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