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的經典生涯規劃課《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Designing Your Work Life:How to Thrive Change and Find Happiness as Work
很喜歡書中的一句開場白:「讓工作為你所用,而不是你為工作所用。」
今天大塊文化與職遊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洪燕茹職涯諮詢師設計了工作坊,帶我們導讀與透析《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這本書的精華,透過Irene老師的引導,我們明白職涯扣合生涯,而我們工作是為了生活;職涯錨定是樂活族的我也是這一派,不過事實上許多人卻把生活過成了只剩下工作。
因此我們要如何當自己的工作設計師,優化自己工作遇到的問題,而將減少不是走就是將就留下這種不安的風險。我們都看過(或自己就是)一種臉孔:明知道效率差、離心離德,將績效不彰的成果歸檔呈上、每天工時超長,情緒臨界點的拉霸拉到最高...等等這些不快樂的臉孔,覺得不適合、待不下去,想改變很難,問題好像無解,究竟該留著還是離職?
在書中一節"反正就是哪裡不對勁"提到,上述工作不快樂的人,請問問自己,到底怎麼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去回推這些起源脈絡,重擬問題:不管去到哪,有辦法搞定的、我是能影響機器的槓桿,不只是小齒輪。
用設計師的腦袋思考,有六種心態:好奇心、行動導向、重擬、覺察、通力合作、說故事,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嘗試某種體驗、牛刀小試,有時候我們卡住,只要正確定義問題,這些過程會使我們專注一一解決。
以上簡單講了本書前幾章的內容,而工作坊也有讓大家思考自己的"自造者混音器",工作中的金錢、影響、表達(創造性或話語權),對你而言分別占了多少比重,哪些可能可以再調整、權衡為自己理想的狀態。
從中我也發現,我選擇的工作及重視的價值觀,比較選擇追隨自己的心,不去迎合市場;即使不是最熱愛,但也不偏離與自己性格或無法接受的職涯方向。這個過程除了透過自己不斷覺察,也透過一些人的幫忙與引導,讓我們能畫出自己的影響力,我們能夠經由學習,嶄新的再創造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是設計人生的意義。
我們也能不斷修正、調整、更新這些設計方法,因此人生不會永遠都是同一種樣態,失敗了就再造2.0都是被允許的,被自己允許。
非常推薦,沒什麼想法,但還想透過實驗來解決工作問題的人,利用撿擇自己的優勢,繼續優化工作與人生。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比起對於個人工作態度的檢討,更多著墨在文化、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結構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說明大環境的因素如何引響我們選擇工作、執行工作,以及想像工作,最後提醒我們應該思考工作對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設計思維不僅僅是創作工具,更是一種職涯規劃的有效方法。透過這篇文章,你將學會如何用設計師的心態進行人生規劃,了解如何制定目標、實施原型、重擬問題,並在過程中尋找最佳的職涯道路。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改變思維的方式。
Thumbnail
不得不說,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真的很值得一讀,尤其是對於工作職涯感到迷惘、或覺得人生沒有選擇的人,真的要來讀這本書,並且透過書裡的練習,幫助自己找到方向及人生的掌控感。(備註:這本書主要針對工作職涯做探索) 為什麼推薦呢?以下慢慢介紹我覺得這本書的亮點。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x改變思維,找
Thumbnail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英文原名為《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這本書結合了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原則,幫助讀者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找到方向和滿足感。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書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你的人生卡住了嗎?對於現在的工作生活是否滿意呢? 如果你心中有一點遲疑,那麼你就需要翻開這本書,好好分析現在的自己 提供三個我最喜歡的練習 還有我閱讀完的三個體悟
Thumbnail
作家黃麗群在「抱住那個問題」中提出一個問題:「職業這件事,是一個人成立自我景觀最重要的根系嗎?」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從追逐卓越的菁英形象到改變心態,實現快樂的自己。文章中提到的關鍵字有企業教練、工作效能、自我覺察、自我價值。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也是如此,不知道該往哪個職涯方向努力,這次參加了一個很特別的工作坊,運用「人生設計卡」帶你找到熱愛的職涯方向,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比起對於個人工作態度的檢討,更多著墨在文化、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結構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說明大環境的因素如何引響我們選擇工作、執行工作,以及想像工作,最後提醒我們應該思考工作對自己的意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設計思維不僅僅是創作工具,更是一種職涯規劃的有效方法。透過這篇文章,你將學會如何用設計師的心態進行人生規劃,了解如何制定目標、實施原型、重擬問題,並在過程中尋找最佳的職涯道路。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改變思維的方式。
Thumbnail
不得不說,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真的很值得一讀,尤其是對於工作職涯感到迷惘、或覺得人生沒有選擇的人,真的要來讀這本書,並且透過書裡的練習,幫助自己找到方向及人生的掌控感。(備註:這本書主要針對工作職涯做探索) 為什麼推薦呢?以下慢慢介紹我覺得這本書的亮點。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x改變思維,找
Thumbnail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英文原名為《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這本書結合了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原則,幫助讀者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找到方向和滿足感。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書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你的人生卡住了嗎?對於現在的工作生活是否滿意呢? 如果你心中有一點遲疑,那麼你就需要翻開這本書,好好分析現在的自己 提供三個我最喜歡的練習 還有我閱讀完的三個體悟
Thumbnail
作家黃麗群在「抱住那個問題」中提出一個問題:「職業這件事,是一個人成立自我景觀最重要的根系嗎?」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從追逐卓越的菁英形象到改變心態,實現快樂的自己。文章中提到的關鍵字有企業教練、工作效能、自我覺察、自我價值。
Thumbnail
相信許多人也是如此,不知道該往哪個職涯方向努力,這次參加了一個很特別的工作坊,運用「人生設計卡」帶你找到熱愛的職涯方向,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