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取自《作家生存攻略 - 作家新手村 技術篇》一書之個人讀後心得與章節重點整理。
「為了本來可以發光的才華,扛住寫作以外的考驗。」 — 朱宥勳
1. 什麼是入行「作家」的最好時機?
首先,究竟何謂「作家」?
以粗廣的定義而論,「作家」便是「以文字維生」、「靠文字吃飯」的人,工作性質偏向「自由SOHO族」。其中以「入行」到「專職」又有明確的區別。
簡易而論,從「與文字創作相關」的工作中獲取報酬,便是一種入行。傳統一點的手法包含:寫專欄雜誌、散文小說,或發表文學報刊得到補助或版稅,現代的話,撰寫文章、專欄或文案,賺取部分稿費,也可以是一種「入行」。「專職」的話則是將以上所有可能獲取報酬的管道成為自己的談資,支撐生活所需,拜現代多媒體與科技時代所賜,純粹靠「文字創作」維生的作家,也就是想像中單純靠出書賺取收入的作家正逐年變少,現實中,如今的「專職作家」(不論他是自願或被情勢所逼)都無不開始斜槓起來。
以「文字維生」的工作如今廣泛地包括:公開演講、線上授課、作家訪談、撰寫文章或專欄、書評或參賽評審、電影/連續劇編劇、遊戲編劇、影視劇本創作……等,如果能開拓文字創作的發展,這些都可能是一位作家的工作。
「作家」的工作與其他契約型工作有明顯本質上的不同,並非向某一單位簽下契約,定期付出勞動、定期獲得報酬。因此它的前提,並不是需要某種特定的學歷、技能、經驗或特質。事實上,它就是一項需要長期的投入與規劃,慢慢擴展個人名聲與資質的行業,在能夠穩定地以「文字工作獲得酬勞」以前,越快理解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並盡其所能投入這樣領域,越能讓「案主」早些發現你,並拓展你的文字才華在其他領域獲得報酬的可能。
所以如果你是真心想要投入這樣的行業,那麼你最佳的時機,就是現在!
2. 如何步入文壇 — 自食其力、不做不食的舞台
呈上所述,「作家」就是一種「自由SOHO族」,又稱「獨立接案自由工作業者」。常理中人們認為的作家本業 — 「出書」,本質上是一項大型專案,其他較為常見的工作 — 邀稿、演講、座談、評審,也是一次次的小型案件。而它字面上的「自由」,實際上是大部分情況只是「有選擇自己工作時段的自由」。
的確作家不需要像一般的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或配合某一公司的體制而輪班,可以每天睡到下午兩點、可以不用忍受平日上下班的通勤人潮,也可以避開連假高峰時期出遊。也正因為如此,所有視「文字」為業的人,都必須習得專職作家的技能 — 紀律。為了保住飯碗、維持個人在圈內的信用度,所有答應下來的工作都必須在期限內交出,否則便是與當次報酬與個人名聲開了天大的玩笑。
而在打出一片天下以前,默默無聞的寫作者通常得先極力推廣自己,主動搭建自己的舞台,以逢未來有更多的「案主」知道怎麼用你。
「主動」的方法有許多種,較為常見的方法包含投稿文學獎、小說比賽、發布文章或刊物、撰寫部落格、經營網路社團,當然如果願意透過多媒體資源展露自己,創建自己的YT頻道或Podcast也是一種管道,方法有許多種,只要是符合自己的目標、有意願且有建設性的想法,都值得嘗試。盡快將這些管道成為自己資源的方法,當然是多元開闢,這也是剛踏入文壇的前期,雖沒有報酬、但也沒有包袱的時候。
當你的成績開始讓案主回頭,也就是你的創作得到回報的時機,然而長期下來當你穩定的「有利可圖」時,也要面臨另一項資源枯竭的問題 — 越來越窄的生存路徑。無論一開始是以什麼主題做出成績,日後必定有越來越多的新人一起瓜分大餅,同一主題的文章也容易有江郎才盡的一天。如何開闢出屬於自己的新產線也是一項重要課題,是所有長期投入職業作家生涯不得不面臨的考驗。
要如何選擇經營自己的管道、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舞台,在不同的時機與選擇下會有截然不同的答案。建議在沒什麼包袱的初期,在每週的創作時間,花50% 時間創作自己真正想要的作品,30% 投入在未來可能帶來回饋的活動,剩下20% 時間藉由各式網路媒介推廣自己。當然這樣的時間安排,在每逢即將來臨的截稿日,還有自由調整的空間。
3.作家新手村 – 文學獎
關於「文學獎」,只要涉及過寫作領域的都曾經(或正在)面臨的一項難關,台灣各式各樣的文學獎,舉凡大專院校舉辦的青年文學獎、地方縣市政府的地方文學獎,以及林榮三、金車、台積電、Penana、POPO等民間文學獎,對新人來說每年都是嶄露頭角的重要平台。
然而,「文學獎」其實是「相對而言公平,But其實也沒那麼公平」的舞台。它公平的點在於它的制度幾乎都要求參與的創作者,是還未出版過作品的新手,不太可能遇到文學論壇的大老下場來和你玩的窘境。
而關於它「沒那麼公平」的論點則是基於「評審機制」上。一部作品能不能得名,除了作品本身的「品質」,也往往與評審的「品味」有關。如果作品的整體風格不對審判它的評審胃口,或是作品被認為存在某一方面的「致命缺陷」,也可能在初審或複審便被裁決,畢竟每場比賽,往往是幾百件作品中選出十幾件得獎作,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有所爭議在所難免。而這個「有所爭議」的論點往往在後期,也就是決審,愈加顯而易見。
詳細而論,從初審至決審,如果作品能夠過關斬將一路來到決審,通常至少會經過六位以上評審的檢視,能夠在決審中得獎,有許多眉眉角角,甚至能說與「幸運」有點關係。因此作者在書中的建言是:
「如果你投了某獎,榜單公布時沒有你,請先別急著沮喪,你要立刻去找決審的會議紀錄來看(通常都會公布在報刊或得獎作品集裡),然後去看你有沒有進入決審。如果你已經進入決審,只是剛好沒得獎,那請你對這篇作品保持信心,能進決審的作品一定能找到家的,不是這個文學獎也是同級的其他文學獎,繼續投就對了。」 — P83
更多關於投稿、參賽文章。推薦你看:
《投稿小說有獨門技巧(下) 》:
4.不要再把出書當成夢想了
感性所言,自己的創作被印刷成冊,牢牢實實的握在手上真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它就像是人生的馬拉松中難以握住的那面大旗,看著比自己晚出發的後輩紛紛超越了自己,或是沒什麼才華卻憑藉著名氣而出書的人,有時真是有種憤恨不平的感覺。
自己很像是在原地踏步。心底總會有股聲音,告訴你那太困難了,整個作家生態圈都重複講到爛掉的事情,就是現在的書有多難賣,逼得讓半點資源都還不在手上的新人,不斷反思自己的困境。然而,當你只關注眼前那面名叫「出書」的旗幟的時候,便難以看見它背後整條路途的情況。
在世界竄入了影音平台,「影片」形式的娛樂奪去了大部分人的眼球,對現今靠「文字而生」的作家而言,「出書」真的不是唯一的工作,只是它們的其中一個工作。(當然大概也是他們投入的心力最多,卻不見得回報能成正比的工作)。如果你細心觀察,已經投入到YT創作、遊戲或影視產業的台灣作家真的不是少數,也包含那些被認為是文學界的大佬,而且這樣的趨勢未來只會越來越明顯。
但對於新手而言。「不要再把出書當成夢想」這個口號,恐怕都難以體會,道理我們都懂,被受困的是心態問題,沒嚐過甜頭的總會跟著慾望跑。在此,我只想給同樣在這條路上的所有創作者一句建言:「我們的目標不是出書,我們的目標是寫出一個我們都十分滿意的好故事。」
如何寫出好故事?推薦你看: 《偷故事的賊》:
本篇文章取自《作家生存攻略–作家新手村技術篇》讀後心得整理
作者: 朱宥勳
出版社: 大塊文化
本文章創作者: 諾貓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追蹤我的IG、FB
我在方格子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