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
要尋找佛道,我們必須直接面對我們的本性。這個本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且無所作為的人。如果我們無法看清這個本性,我們將整天茫然不知所措,一直向外追求,但卻無法真正體驗到佛的存在。
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須參善知識,切須苦求,令心會解。生死事大,不得空過,自誑無益。
在追求內心解脫時,我們必須意識到一個關鍵的事實: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真正擁有。這意味著我們的內心是空無一物、不留任何痕跡的。然而,如果我們渴望達到心靈的解脫,我們仍然需要從真正悟道的人那裡學習。這些善知識能夠提供真正的指導和啟示。因此,我們必須刻苦追求,藉此讓我們的心靈得到開悟。
生死是一個極其重大的議題,我們不能忽視它。如果我們自欺欺人,對生死視而不見,那毫無意義。我們應該真實地面對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並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虛偽的自我欺騙並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好處。
縱有珍饈如山,眷屬如恆河沙,開眼即見,合眼還見麼?故知有為之法,如夢幻等。若不急尋師,空過一生。
即使擁有像山一樣珍貴的美食,親人如同恆河中的沙,當我們睜開眼睛,這些一切都可以看到。然而,當我們閉上眼睛,這些仍然存在嗎?因此,我們知道一切有為的現象,包括這些事物,都像夢幻一般虛幻不實。如果我們不迫切尋找一位良師,我們將浪費一生。
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師,終不明了。不因師悟者,萬中希有。若自己以緣會合,得聖人意,即不用參善知識。此即是生而知之,勝學也。
我們都擁有佛性的本質,但如果沒有一位師父的引導,我們將難以真正理解和領悟。那些能夠獨自覺醒的人在眾多眾生中是極為罕見的。
如果我們能夠透過因緣的匯合而悟入神聖自性的本質,那麼就不需要尋求善知識。這意味著我們在出生時就具備了某種內在的智慧,這種自我了悟的認知勝過世間的學習。
若未悟解,須勤苦參學,因教方得悟;若自明了,不學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別皂白,妄言宣佛法,謗佛忌法。
如果我們尚未覺悟,就需要努力學習,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因為透過師父的教導我們才能獲得覺悟。如果我們能夠自覺地明白事物,那麼學習也不再是必需的;我們可以直接獲得理解。不要與迷失的人一樣,不去分辨是非對錯。妄下定論宣揚佛法,謗佛或避開佛法都是不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