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奧修-欲望與正念:超越評判,純然無偏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欲望與正念:超越評判,純然無偏見
像剛睜開眼的嬰兒一般,毫無觀念地存在著
--奧修
當我們擁有欲望時,焦慮往往會伴隨而來。我們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實現欲望,是否可能達到目標。欲望帶給我們對未來的想像,同時也將焦慮滲入我們的生活中。然而,一旦我們擁有了欲望,我們與當下的連結便逐漸失去。
正確的正念並非一個目標,也不能成為目標。因為當所有的欲望和目標消失時,我們才能真正置身於當下,這才是正念的時刻。為什麼我們稱之為「正確」呢?因為正念超越了對錯的分別,不做任何判斷,消融了一切評價,使我們變得純然無偏見。
舉例來說,當我們看到一朵玫瑰花時,是否會產生「這是對的」或「這是錯的」的念頭呢?當我們目睹晨星消失時,是否會有「這是對的」或「這是錯的」的思緒?當我們以無偏見、無判斷的態度來看待生活時,我們就達到了正確的正念狀態。正如耶穌曾經說過「不要再評判」,並且告訴我們「不要抵擋邪惡」,連邪惡也不需要被抵抗。這樣一來,正確的正念便會浮現。
當我們既不受道德約束,也不陷入非道德之中,就像樹木、動物、鳥類和野獸一樣,或者像剛睜開眼的嬰兒一般,毫無觀念地存在著,那時我們就處於寂靜和純淨的狀態中,那便是正確的正念。
我們就如同一面鏡子,當我們站在鏡子前時,鏡子不會評斷我們的美醜,它只是靜靜地反射著,不帶任何批判或讚賞。同樣地,當我們的意識成為一面鏡子,只是純粹地反映著事物的真相,那才是正確的正念。
奧修教導分享
avatar-img
69會員
140內容數
「豐盛能量宣告」專題旨在透過宣告的力量,展示如何將豐盛能量顯化財富。這個專題鼓勵正面宣告和積極心態,將豐盛能量注入生活中。透過有意識地宣告自己的豐盛、繁榮和財富,我們吸引更多成功。本專題提供宣告指南和技巧,激發內在能量,以正面自信態度引導財富進入生活。這是通過宣告和能量引導實現豐盛之旅,實現個人和財務上成功的探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倫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摧毀心靈,追求純真生命 摧毀舊心靈,讓新生命湧現 簡單來說,我試圖摧毀我所想要消滅的心靈,而不是實現它。因為只有當舊的心靈完全被摧毀時,新的心靈才能誕生。正是在毀滅中,創造力湧現;在死亡中,生命流轉。我的工作就是要摧毀心靈,因為它對你有著巨大的束縛。那些聰明、狡猾和計算的人們,這些迷戀理論、將理論看
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 要尋找佛道,我們必須直接面對我們的本性。這個本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且無所作為的人。如果我們無法看清這個本性,我們將整天茫然不知所措,一直向外追求,但卻無法真正體驗到佛的存在。 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
聆聽內在的呼喚:回應真實本性的重要性 無論我們以何種方式或何種名稱來稱呼我們的真實本質,無論我們稱之為真實本性、靈性、靈魂、道、佛性、基督、虛無,或如我稍後引用的禪師王波所稱的「一心」,無論我們如何稱呼它,我們都知道這個深層的存在真理,即我們的本質,是非常嚴肅的。然而,這種真理在靈性或一般生活中並未
休憩之旅(Journey of Rest) 在你踏上這趟休憩之旅之前,先讓我們停下腳步,感受一下當下的氣息。閉上眼睛,深深呼吸,將注意力轉向內在。你可以感受到呼吸的節奏,感受到身體的輕盈感。此刻,你已經開始踏上一段探索內在觀照的旅程。 這是一段旅程,一個遠離外在干擾的過程。這不僅僅是身體的休息,更是
放下自我,以意識休息──認識存在狀態 意識並非真正的旁觀者,也非真正的見證者。這兩者都是自我所行的活動。自我可以在成為見證者或旁觀者方面變得熟練或存在於當下之中。這些都是自我或許擅長或不擅長的領域,若自我真的努力嘗試。然而,這並非我所談及的「在意識中休息」。在意識中休息並非一種活動狀態,而是一種存在
在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一種潛藏的精神,這種精神有意識地自由蘇醒,即是觉醒的意義。佛教徒稱之為佛性,基督教徒則稱之為意識。每個人心中都潛藏著這種東西,而靈性就是喚醒它,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狀態。靈性覺醒的奇怪之處在於,它不是對自我的概念的覺醒,這就是奇怪之處。你一直在尋找、努力實現某種願望,不管是尋找上
摧毀心靈,追求純真生命 摧毀舊心靈,讓新生命湧現 簡單來說,我試圖摧毀我所想要消滅的心靈,而不是實現它。因為只有當舊的心靈完全被摧毀時,新的心靈才能誕生。正是在毀滅中,創造力湧現;在死亡中,生命流轉。我的工作就是要摧毀心靈,因為它對你有著巨大的束縛。那些聰明、狡猾和計算的人們,這些迷戀理論、將理論看
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 要尋找佛道,我們必須直接面對我們的本性。這個本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且無所作為的人。如果我們無法看清這個本性,我們將整天茫然不知所措,一直向外追求,但卻無法真正體驗到佛的存在。 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
聆聽內在的呼喚:回應真實本性的重要性 無論我們以何種方式或何種名稱來稱呼我們的真實本質,無論我們稱之為真實本性、靈性、靈魂、道、佛性、基督、虛無,或如我稍後引用的禪師王波所稱的「一心」,無論我們如何稱呼它,我們都知道這個深層的存在真理,即我們的本質,是非常嚴肅的。然而,這種真理在靈性或一般生活中並未
休憩之旅(Journey of Rest) 在你踏上這趟休憩之旅之前,先讓我們停下腳步,感受一下當下的氣息。閉上眼睛,深深呼吸,將注意力轉向內在。你可以感受到呼吸的節奏,感受到身體的輕盈感。此刻,你已經開始踏上一段探索內在觀照的旅程。 這是一段旅程,一個遠離外在干擾的過程。這不僅僅是身體的休息,更是
放下自我,以意識休息──認識存在狀態 意識並非真正的旁觀者,也非真正的見證者。這兩者都是自我所行的活動。自我可以在成為見證者或旁觀者方面變得熟練或存在於當下之中。這些都是自我或許擅長或不擅長的領域,若自我真的努力嘗試。然而,這並非我所談及的「在意識中休息」。在意識中休息並非一種活動狀態,而是一種存在
在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一種潛藏的精神,這種精神有意識地自由蘇醒,即是觉醒的意義。佛教徒稱之為佛性,基督教徒則稱之為意識。每個人心中都潛藏著這種東西,而靈性就是喚醒它,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狀態。靈性覺醒的奇怪之處在於,它不是對自我的概念的覺醒,這就是奇怪之處。你一直在尋找、努力實現某種願望,不管是尋找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何為「正念」? 在此引用心理學博士蔡宇哲,及臨床心理師蔡佳璇合著之《好好休息》一書中,第一百一十五頁之內文進行補充: 「『正』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正在』,也就是『當下』,表示現在進行式。例如你正坐著,眼睛正看著書,耳朵正聽著音樂。」接續說明: 「『念』是指心中的念頭、想法、感受、情緒等心理內
Thumbnail
越練越明白為什麼「正念」那麼容易被誤解為「正向思考」。 先讓我推薦一本書:《失控的正向思考》。喜歡正向思考的人請找來看看,很有參考價值。 「正念」的意思是:「正確」的「覺察」。 「正確」的意思是:帶著「平等心」的覺察。 「平等心」的意思是:所有的感受都是一樣會升起也會滅去,無論是正向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應該做的事很多,但冥想卻能帶來周全的同步、增進Vision的能力,最後脫離線性成長而成為指數型成長。 但這些都不是目的地,目的地是給予,而給予的來源是愛。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正念(mindfulness)是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心理治療方式,源自於佛教的概念。從字面上來看,似乎是指正向的念頭,但其實正念跟正向心理學沒什麼關聯,正念指的是覺察當下自己的想法及身心狀態。 一、要怎麼來執行正念呢 目前正念已經被醫學界證實,是最有效治療物質濫用的療法了,只要能夠將自己的腦子清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 何為「正念」? 在此引用心理學博士蔡宇哲,及臨床心理師蔡佳璇合著之《好好休息》一書中,第一百一十五頁之內文進行補充: 「『正』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正在』,也就是『當下』,表示現在進行式。例如你正坐著,眼睛正看著書,耳朵正聽著音樂。」接續說明: 「『念』是指心中的念頭、想法、感受、情緒等心理內
Thumbnail
越練越明白為什麼「正念」那麼容易被誤解為「正向思考」。 先讓我推薦一本書:《失控的正向思考》。喜歡正向思考的人請找來看看,很有參考價值。 「正念」的意思是:「正確」的「覺察」。 「正確」的意思是:帶著「平等心」的覺察。 「平等心」的意思是:所有的感受都是一樣會升起也會滅去,無論是正向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應該做的事很多,但冥想卻能帶來周全的同步、增進Vision的能力,最後脫離線性成長而成為指數型成長。 但這些都不是目的地,目的地是給予,而給予的來源是愛。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正念(mindfulness)是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心理治療方式,源自於佛教的概念。從字面上來看,似乎是指正向的念頭,但其實正念跟正向心理學沒什麼關聯,正念指的是覺察當下自己的想法及身心狀態。 一、要怎麼來執行正念呢 目前正念已經被醫學界證實,是最有效治療物質濫用的療法了,只要能夠將自己的腦子清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