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的身體就不是很健康,總是多災多難,有時感冒鼻竇炎、有時腹痛掛急診,然後常常生皮膚病,甚至在我國小畢業典禮時兩眉中間長了個疔瘡,成了名副其實的「三眼神童」。
因為失眠及家庭因素,我輾轉到了教會,後來發生了一些人際關係上的事,開始讓我重新省思我原有的人生信念。
說到信念,我本身沒有什麼信念,有的只是原生家庭和教會影響或教導的信念,基本上我的母親很相信「萬一」,深信這麼小的機率會降臨在自己身上,所以電視新聞播放的倒楣或災難,很有可能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要不斷地小心再小心、注意再注意。
至於宗教上的教導,很多都是以一種「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教條」的標準的形式出現,規定你固定時間上教堂、對教義不可質疑、固定金額的十一奉獻等等,至於生活中發生的好事或壞事都有一套宗教上的說法可以解釋,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我那時的想法是---很多人在宗教的外衣變得表裡不一,所說的和所做的全是兩碼子的事,和他們交際來往得有兩套標準,不是睜眼說瞎話,不然就是閉眼說明話,第一種我做不來,第二種則是讓我得罪了一些人。
我原生家庭一些金錢上、生活上的信念是不健康的,同樣的我所接觸的宗教所衍生出來人際關係也是不健康的,面對不健康的人事制度,我最終選擇了「修正」和「擺脫」。
「修正」指的是「修改」我原生家庭影響我的信念,從「萬一」變成「合理」,「萬一」就「機率」而言,發生的可能性很小,這就是合理化的一種思維。「擺脫」則離開一些麻煩的人事物,在生活中常常都會發現,很多的煩惱根本不是從自己生發的,而是因為遇到了麻煩的人、事或環境,這時你就應該慧劍斬煩絲,重新給自己一個清心自在。
在教會中曾經有一個朋友,我總喜歡跟他分享生活中的種種,不過奇怪的是一聽到好事,馬上就酸言酸語,意思是我不可以太驕傲,那種感覺有點像興沖沖的結果被人當頭淋下一桶冷水,後來才覺得他可能見不得別人好,離開這段交情以後,我竟覺得有些海闊天空。
在學校教書二十幾年,朋友不多,最後成了獨行俠,只好利用時間從事學習和創作,這樣的生活充實但是不快樂,後來班上有一個特殊兒童被家人寵得無法無天,誰的話也不理,對我而言,這就是一個導火線,於是我跟老婆商量,意思是這樣的教學工作已經不再適合我了!後來我便退休做自己覺得快樂的事。
人生在世,健康才能快樂,這是很多人用不健康的前車之鑑告訴我們的,很少人告訴我們生活在這世上的意義是什麼?也就是存在是什麼?於是許多人渾渾噩噩地浪費時光、忽視健康,一眨眼一生就過了,這實在是一件浪費人生的事!其實人存在在這世界上,有使命的去實現他們的使命,不然就去經歷悲歡離合、欣賞風景名勝,總之就是去經驗這個世間所要帶給你的種種感受。
比較好的經驗狀況,就是帶著健康的身心靈,這件事不容易的原因在於,許多人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時,往往都是已經失去健康的時候。
現在我衡量事物的標準在於健康,不健康的人事物我是能避則避、能躲則躲,名氣財富我是覺得剛好就好,太多就不太健康了!山珍海味偶而吃一下,平時還是粗茶淡飯就好,至於朋友嘛!三五好友勝過酒肉朋友,如果沒有知己「其實一個人的生活也不算太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