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與懷疑的交戰 | 談北義大利城邦會計文化的性情 (八之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從舊約聖經中「利維坦」和「貝西摩斯」的海陸分野來看,西元十四、五世紀興起的北義大利城邦文化顯然帶著濃厚的海上民族風格。

然而,從海洋史的觀點來看,最早的會計文化應該源自于定居民族,所以當我們在探討北義大利城邦的會計文化時,還是可以先從會計史的角度著手,談談會計文化在東地中海文化的源起。

會計的起源不明,但顯然只要是定居文化有了庫存品,就需要製作存貨目錄,而在地中海東部,最早建立一套統一格式的管理系統是早期進入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人。事實上,蘇美人建立的系統今天依然存在,諸如一打的數目、一天有二十四小時,都是蘇美人所創。除此之外,蘇美人還因為會計目的而在西元前3500年創造了黏土代幣,以掌握運出或收到貨品的數量。不過,這種代幣很快就被一種寫了基本存貨帳目的黏土平板所取代。到了巴比倫人在美索不達米亞流域建立帝國時,其在西元前1772年所頒立的漢摩拉比法典中著名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法條所反映的其實是一種欠什麼,還什麼的會計原則。

總之,會計制度應該是在位於東地中海和波斯灣之間的兩河流域的城邦和帝國開始成形,而巴比倫人在記錄交易的同時還發展出了防弊的相關規定如:「代辦人在收受金錢時,如果沒有使用封蠟及簽字,一律不能在他的會計帳冊中記錄這筆交易」並且影響到了地中海周邊民族的管理思維。

到了古希臘的雅典時代,雅典人認爲金庫是屬於神的,所以將金庫設在提洛島,並責成財政官員嚴密監督金庫的狀況,至於繁鎖的簿記工作則是交由卑微的國民和奴隸所做。至於為什麼雅典人不將簿記工作交給自由民呢?理由可能令許多現代崇尚雅典民主的人士傻眼:因為雅典人認爲奴隸可以拷打,而自由人不可以。

另一方面,重視國家財務的雅典人雖然發展出嚴格的會計記帳制度和政治當責的觀念,卻也一直有相關人士抗拒這種嚴格的查帳手法。很多人主張雅典人願意容忍特定程度的舞弊行為,並認為這是人之常情。或許,就如希臘歷史學家波利比烏斯含蓄的指陳:「聰明人總是能找到假造帳冊的辦法」,人們很早就發現想要透過公開的帳冊控制國家經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於地中海的後起之秀羅馬人則是採取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一套管理公共財產的觀念,在民間推廣會計作業。他們規定戶長必須在日記簿上紀錄家庭所有交易收據,每個月再將其轉登到一本按照收入與支出分類的登記簿,最後再由國家的收稅官根據每戶的家庭帳冊來決定應繳納的稅款。

羅馬共和國與早期的羅馬帝國則是由一組稱為財政官的審計官來管理和監督公家金庫。金庫的會計人員則和鑄幣廠的會計人員及其助理保持流暢的聯繫,以確保國庫擁有足夠的流通貨幣可支付國家開支與大多數的軍事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羅馬雖然是一個階級之間涇渭分明的社會,並且以財富決定期政治位階,但金錢只是晉升權力階層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羅馬從共和時代起就定期舉辦普查,也會評估各家的家庭狀況與財富,無法維持財富標準的元老院成員,就會喪失地位。此外,元老院每一年也會開放席次,讓已經進入元老院的家族彼此競爭,設法替親族贏得席位。另一方面,為了防止元老院議員過度利用權勢,羅馬也會利用制衡的概念,對元老院議員的經濟利益加以限制。

基本上,共和時期的羅馬是透過不斷地征服而擴大領土,所以羅馬也必須在不斷地征服後,努力想法管理這些新取得的土地與人民,以維持戰果。

當然,說到羅馬的共和政體,由於其自稱「元老院與羅馬人民」(SPQR),所以很多人會想當然爾的以為元老院是羅馬的行政機關。

SPQR

SPQR

其實,從嚴格的法律來說,元老院只是一個諮詢機構,其成員主要來自原來的行政官。至於,羅馬共和主要的行政官則在20位上下,包括兩位監察官、負責管理公民的民冊、兩位執政官統率軍隊、六到八位執法官組織審訊、八位財務官負責國庫、還有四位市政官負責管理城市的街道、建築和市場。此外、享有否決權的護民官,雖可與行政權相抗衡,但並不能算是行政官。至於公民大會則是在有行政官願意出面召集時才聚會,而且聚會時只能就該行政官員所提交的議案進行投票,回答「贊成」、或「反對」,而不能對議案進行辯論和修改。

很顯然地,在這種情況下,行政官的任期雖然只有一年,而且需要公民大會的同意,但是,貴族階級還是可以把持著大多的公共事務,一般平民則因無法參與討論而吃盡苦頭。

一個關於羅馬中早期共和的重要問題是;元老院基本上是由少數非常富有的世襲貴族階級所構成的,他們又是如何與公民大會中那些自覺被不公平對待的公民和諧相處,取得共識呢?

幾個因素也許可以說明元老院和公民大會在早期可以互相妥協的原因:

第一、元老院讓代表平民的護民官可以進入元老院,算是提供階級流通的管道。需要說明的是,羅馬共和雖然一直都是寡頭政治,但是菁英之間對有限的職位競爭其實非常激烈,所以元老院願意開放一些職位給一般公民出身者應該算是非常大的讓步了,更重要的是護民官真正的職責與義務其實是為受害的平民提供救助金。

第二,羅馬共和的官職其實都有一定的「晉升階梯」,每個職位都有不同的年齡要求和前提條件。比如說,較為富有的公民、騎士等級的成員必須要服役十年後才能競選財務官的職位。其他公民則只能在步兵服役十六年後,才能競選同樣的職位。在這種情形下,即使是貴族,想要謀求政府開放的職位,也並不容易,而且這當中有許多職位是必須通過公民大會選舉所決定的,因此羅馬的公民大會的決議一直能決定貴族職位的升遷。

第三,羅馬的金權政治中有很明確的「當責」觀念。公民的權力和責任取決於監察官將其歸於哪一個等級,而最為繁勞的軍役一般只會落在富有的公民頭上(這些人才有能力負擔好的武器與馬匹),無產者和其他人則要在很緊急的狀況下才會被徵召入伍。在這種情況下,由負責繳納戰爭稅的有產者扮演政治決策的指定和實施似乎也是很合理的事。

最後,還有一個不那麼「理性」的理由:就是羅馬人喜歡貴族。這個理由也許太感性,難以說服錙銖必較的腦袋,卻恰恰說明羅馬貴族式教育的成功。總之,羅馬貴族的晉升之路既然往往需要公民大會的同意,所以一般家長都相當注意自家子弟的性情養成,畢竟,一個個性不討公民喜歡的青年貴族,在未來政壇上注定難有大的發展。

雖然,到了羅馬共和中後期時,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和諧關係因為各種社會和經濟因素被打破,不過,羅馬人基本上還是很喜歡有貴族風度的領導者。關於這點,我們也許可以猜想,或許是因為後來公民大會的組成越來越複雜,想法也越來越無法凝聚共識,在這種情況下遭遇困難的公民多半還是把希望寄託在可以想出辦法的貴族比較實在!

推薦參考書籍: 大查帳   作者:雅各索爾(Jacob Soll)

~~~~~~~~~~~~~分隔線 ~~~~~~~~~~~~~~~~~~~

                                 (以下為創作部分)

聽說豬獾父子心中有病,拉丁羊特地前往自由競技場的豬棚探視。

「照我看,你們父子倆的問題在於鼻子。」拉丁羊表示:「不過,現在我手中的藥都是治鼻子過敏的藥,對你們可能幫不上忙。」

「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自己鼻子的形狀嗎?」豬獾小弟問。


拉丁羊和小葉刀

拉丁羊和小葉刀


拉丁羊拿出一把小葉刀和白雲膏:「如果你願意每天早上對鏡子削掉一點鼻肉,再塗上一點白雲膏,一兩個月後,你的鼻子就會和豬很不一樣。」





「問題是,如果你們不喜歡自己的豬鼻子。」<司馬遷>問豬獾:「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新鼻子。」

「我不知道我可以有什麼樣的選擇。」豬獾小弟表示。

答答和鼻子海報

答答和鼻子海報


「這簡單。」答答舉起選單:「這裡有各式各樣的鼻子,你自己挑一個喜歡的。」







「我想要一個最靈敏的鼻子。」豬獾小弟毫不猶疑地提出要求。

「其實,豬鼻子算是動物界中最靈的鼻子之一。」答答建議:「 所以,你的問題應該不是在鼻子上。」

「哈哈哈!」無名小豬開心極了:「我就知道我不是一無是處。」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到底,神聖羅馬帝國是如何變成「既不神聖、又不羅馬、更非帝國」嵙?在西元1806年後被拿破崙解散的神聖羅馬帝國有沒有繼承者呢? ,
雖然神聖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都是以基督教為國教,但究竟是兩者的發展卻大為不同。究竟、神聖帝國在中世紀時將世俗權力和神聖權力分開運作的作法,對帝國的命運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如果我們從比對拜占庭和神聖帝國的不同,又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呢?
歐洲的封建制度究竟有何獨特之處,為什麼以騎士為主角的浪漫愛情故事至今仍然受到許多年輕讀者的歡迎?讓我們從日耳曼人的民族特性看起吧!
西羅馬帝國亡後,神聖羅馬帝國究竟為何興起?歐洲人的共同意識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也許我們可以從歐洲人所熟悉的歷史架構找到一點線索。
自從奧古斯都以後,羅馬軍隊的特性有了重大轉變。若說共和時期的羅馬軍隊,不斷試圖擴大疆域,進入帝國時期後,其主要功能則在維持區域和平與秩序。只是,隨著越來越多蠻族士兵加入羅馬軍隊時,羅馬軍隊也越來越無法肩負其維和任務。
「結構」既然是西方學術理論的強項,我們不免要從結構的角度了解羅馬是如何從一個小城邦一步步擴大領域成為地中海世界的主人?羅馬共和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慢慢成形的?
到底,神聖羅馬帝國是如何變成「既不神聖、又不羅馬、更非帝國」嵙?在西元1806年後被拿破崙解散的神聖羅馬帝國有沒有繼承者呢? ,
雖然神聖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都是以基督教為國教,但究竟是兩者的發展卻大為不同。究竟、神聖帝國在中世紀時將世俗權力和神聖權力分開運作的作法,對帝國的命運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如果我們從比對拜占庭和神聖帝國的不同,又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呢?
歐洲的封建制度究竟有何獨特之處,為什麼以騎士為主角的浪漫愛情故事至今仍然受到許多年輕讀者的歡迎?讓我們從日耳曼人的民族特性看起吧!
西羅馬帝國亡後,神聖羅馬帝國究竟為何興起?歐洲人的共同意識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也許我們可以從歐洲人所熟悉的歷史架構找到一點線索。
自從奧古斯都以後,羅馬軍隊的特性有了重大轉變。若說共和時期的羅馬軍隊,不斷試圖擴大疆域,進入帝國時期後,其主要功能則在維持區域和平與秩序。只是,隨著越來越多蠻族士兵加入羅馬軍隊時,羅馬軍隊也越來越無法肩負其維和任務。
「結構」既然是西方學術理論的強項,我們不免要從結構的角度了解羅馬是如何從一個小城邦一步步擴大領域成為地中海世界的主人?羅馬共和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慢慢成形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羅馬帝國的繼承人選定方式,是相當不明確的。它既不是明白地告訴你家族繼承,也不是真正共和地選賢與能。一切都是各方勢力喬出來的結果。 我認為這是因為,羅馬從共和過渡到帝制的過程,也相當不明確。屋大維之後的統治者,明顯已經與普通的元老不同,但總還要文飾一下,維持共和制度,假裝一切安好,皇帝只是元老之一等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羅馬帝國一直是共和色彩濃厚的一個「帝國」,而執政官(Consul),這個在共和時代位高權重的職位,到了帝國時代仍得保留,直到東羅馬/拜占庭時期依然存在。只是,在君士坦丁堡的執政官,已喪失昔日的權威。執政官在一年任期內的主要任務,是主持各項大型競技、慶典、娛樂活動,並且施捨給人民金錢與禮物。 看起來
Thumbnail
在羅馬帝國中後期,為了因應過長的邊界和控制疆界外的部族,羅馬帝國向特定幾支部族提供經濟援助、乃至允許他們定居在邊界內,反過來他們必須提供作戰部隊,為帝國跟其他部族戰鬥。這種措施,在當時就叫做「Foederati」,意思是由條約綁定的人民或城市。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在這個美麗的古城,我們參與了workaway的換宿機會,有輕鬆的工作內容,並在閒暇時間遊覽附近的景點。此外,我們還到了附近的圖爾達Turda和阿爾巴尤利亞,體驗當地的風情。文章中分享了美食、市集、市中心等資訊,完整呈現了我們在錫比烏度過的心動時光。
晚明因為邊疆戰事屢戰屢敗,財政陷入惡性循環,因此屢次請求天啟皇帝掏出私房錢應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羅馬帝國的繼承人選定方式,是相當不明確的。它既不是明白地告訴你家族繼承,也不是真正共和地選賢與能。一切都是各方勢力喬出來的結果。 我認為這是因為,羅馬從共和過渡到帝制的過程,也相當不明確。屋大維之後的統治者,明顯已經與普通的元老不同,但總還要文飾一下,維持共和制度,假裝一切安好,皇帝只是元老之一等
Thumbnail
巴爾幹半島是三世紀到五世紀間,羅馬帝國重要的兵源。最重要的是今日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達爾馬提亞及其內陸(古名伊里利亞,Illyria,約當今日的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等國)以及色雷斯。 大家可能知道,在這段時間,羅馬帝國遭遇數不盡的內亂與外患。軍人的聲量自然提高,士卒也更想推戴自己效忠
羅馬帝國一直是共和色彩濃厚的一個「帝國」,而執政官(Consul),這個在共和時代位高權重的職位,到了帝國時代仍得保留,直到東羅馬/拜占庭時期依然存在。只是,在君士坦丁堡的執政官,已喪失昔日的權威。執政官在一年任期內的主要任務,是主持各項大型競技、慶典、娛樂活動,並且施捨給人民金錢與禮物。 看起來
Thumbnail
在羅馬帝國中後期,為了因應過長的邊界和控制疆界外的部族,羅馬帝國向特定幾支部族提供經濟援助、乃至允許他們定居在邊界內,反過來他們必須提供作戰部隊,為帝國跟其他部族戰鬥。這種措施,在當時就叫做「Foederati」,意思是由條約綁定的人民或城市。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先前提到,早期的教父們寫的一堆教父書信,除了勸勉自己教區的信徒,同時寫信指責其他教區的神學觀點,這樣不斷的透過神學辯證來強化各稐論述,但基本上還是各自信各自的。 但到了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的時候,沒想到這招卻有了很大的影響。 是這樣的,日耳曼蠻族來了,之所以說是蠻族,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文字能力(盧
Thumbnail
西方文明的搖籃,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興盛,始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是今日義大利的歴史根基。
Thumbnail
在這個美麗的古城,我們參與了workaway的換宿機會,有輕鬆的工作內容,並在閒暇時間遊覽附近的景點。此外,我們還到了附近的圖爾達Turda和阿爾巴尤利亞,體驗當地的風情。文章中分享了美食、市集、市中心等資訊,完整呈現了我們在錫比烏度過的心動時光。
晚明因為邊疆戰事屢戰屢敗,財政陷入惡性循環,因此屢次請求天啟皇帝掏出私房錢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