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念念‖夏季的能高安東軍未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清晨的電塔營地

清晨的電塔營地

  認真回想起來,這似乎是第一次從行程計畫中撤退。雖說如此,我一直都不是那種追求登頂的登山客,會有如此低的撤退比例,大概是因為在天氣預報中發現一絲的行進間降雨可能,就會提早自主倒團吧。只是涉及多天數的縱走,若不是老天保佑或是人品爆發,真的很難要求日日晴天,也因此這次雖有午後雷陣雨的風險,隊友們仍在評估後判斷,早些起登便可躲過午後的雨勢吧?懷抱著一絲絲僥倖的心情出團。

「以後只要Windy預報雨量那格有數字就直接倒團!」然而這也是在第三日撤退時,全身溼透的我們真實心聲。

各有收穫的團體尺寸

  能高安東軍是我登山元年就心心念念的夢想路線,這條縱走路線A進B出,因此雖然這幾年逐漸習慣了雙人迷你小團的徒步,但考慮包車的便利性,這次和揪團的山友一起組成七人小隊,行走的這幾天真心覺得感恩有這些夥伴。迷你小團體驗的是山林中的靜謐以及與自己的內心對話,而和山友一起行走多了一份安定感,同時也能分享山中植物與地貌的知識,當然也少不了分享歡笑。

刷一波箭竹!

  這也是第一次體驗到總是被形容成像在游泳的與箭竹相伴而行,這是第一次遇到濕的箭竹,行程第二天是露水,撤退日第三天是露水加上雨水,即使穿著雨衣雨褲,雙腿和雙腳依然被雨水和汗水浸濕。老實說我滿喜歡衝破箭竹行走的感覺(迷上被箭竹洗臉?)但身體濕透且濕氣悶在防水衣物裡頭的感覺真不好受。一邊行走也需要注意是否仍在路徑上,被箭竹蓋住的路,需要用登山杖輔助稍微撥開確認路徑。比較讓人埋怨的是穿插在箭竹之間的薊,堅韌的枝葉不似箭竹那般柔軟,總是刺痛皮膚,沒戴手套的雙手手背上出現大大小小的傷痕。

一路上都是箭竹林,有些與人齊高

一路上都是箭竹林,有些與人齊高

  雖然從第二天清晨起就雲霧聚集,走在本該兩側都是大景的稜線上望著滿滿的白牆,但也許正是因為如此使行走的我們更頻繁地注意到沿途各種顏色、大大小小的花。這是我爬山遇到最多種類小花的一次,形形色色的花減緩了陡上的疲勞,觀察小花坐落在什麼樣的環境中也是有趣的。

精選我最愛的不知名小花

精選我最愛的不知名小花

  午後在大陸池紮營,隊友們往返陡峭的路取水歸來,也有在營地包壽司卷的朋友(在夏天山上吃到多汁小黃瓜是極致的幸福)。風雨將至,還好有天幕能讓我們在觀景第一排欣賞山林裡的風雨,是快樂的午後。

  隔天清晨五點起登,風雨不斷。走在毫無避風處的稜線上,有一種「我們是流亡難民」的體感。撤退之路並非無險,前兩日的上上下下得在淒風苦雨之中全數還回,濕滑的碎石路仍得帶足全副精神小心地走,直至過了天池山莊天空才露出良善的樣子。

裝備即生命

  這是我最真切感受到對裝備充滿敬意的一次,從前一晚的風雨挺過來的帳篷(睡前還在嫌棄這個用了六年的雙人帳好重),行進間給身體提供保護的風雨衣褲以及穩定度高的登山杖......到了山上所有的裝備都是保命工具,脆弱渺小的人類適應天氣的法門大概就是給自己添上合適的裝備吧。

晚上開始溢流的大陸池

晚上開始溢流的大陸池

  充滿水鹿的高山草原以及珍珠般的高山池們只能約好下次再見了!上山和下山都是不強求的練習,不曾真正擁有也沒失去些什麼,每次走進山裡的拜訪都是又一次感受身心和自然連結的機會。到一個安靜無聲的地方去聽聽看自己害怕的是什麼?又有什麼能使我奮不顧身地去靠近?

以自己的身心認識這個世界,在日常感到內心澎湃的時刻,到虛擬的山谷吶喊出來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個月經歷了一場網路身分遺失的風波:Facebook帳號被盜用,由於對方發布了違反社群守則的貼文,因此帳號在幾分鐘後就被停用,與Facebook帳號連動的Instagram也同步被禁止登入了。一瞬間我斷離所有社群媒體的世界。
  想來覺得荒謬,曾遊歷尼泊爾這個頌缽之鄉三次的我,竟一顆缽也沒買。當時看見路上的頌缽店甚至是小攤時,也曾興起:「是不是該買個一顆?」的心情,但對這樣謎之物毫無概念的我,想想也就作罷。
  有些事情的好壞似乎無庸置疑,像是吃原形食物、充足的睡眠、保持活動。那些越像廢話的論述反而越有可能是真的,已經基礎到不再有人試圖挑戰它,那麼再複雜一點、再細節一些的呢?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以及各自深入的方式,身為一個還沒有主見的學習者該如何面對這些他人的經驗及所謂的知識呢?
  還記得第一次踏上無動力跑步機時我有多害怕,雙手緊緊抓著兩側的扶手,頭也不敢亂動,深怕重心一改變,跑步機的履帶會失控加速,跌落在地的畫面早就出現在我腦海了,我可以想見一不留神會發生什麼事。
回憶過往明確意識到自己活著的時刻,似乎都和死亡有關,一步之差就會死的那種。
  以書寫作為方法這個名稱,仿效的是人類學家項飆的著作《以自己作為方法》,書中提倡那種以自己、以小人物為出發點去描繪、闡述時代與世界的論點很打動我。
  上個月經歷了一場網路身分遺失的風波:Facebook帳號被盜用,由於對方發布了違反社群守則的貼文,因此帳號在幾分鐘後就被停用,與Facebook帳號連動的Instagram也同步被禁止登入了。一瞬間我斷離所有社群媒體的世界。
  想來覺得荒謬,曾遊歷尼泊爾這個頌缽之鄉三次的我,竟一顆缽也沒買。當時看見路上的頌缽店甚至是小攤時,也曾興起:「是不是該買個一顆?」的心情,但對這樣謎之物毫無概念的我,想想也就作罷。
  有些事情的好壞似乎無庸置疑,像是吃原形食物、充足的睡眠、保持活動。那些越像廢話的論述反而越有可能是真的,已經基礎到不再有人試圖挑戰它,那麼再複雜一點、再細節一些的呢?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以及各自深入的方式,身為一個還沒有主見的學習者該如何面對這些他人的經驗及所謂的知識呢?
  還記得第一次踏上無動力跑步機時我有多害怕,雙手緊緊抓著兩側的扶手,頭也不敢亂動,深怕重心一改變,跑步機的履帶會失控加速,跌落在地的畫面早就出現在我腦海了,我可以想見一不留神會發生什麼事。
回憶過往明確意識到自己活著的時刻,似乎都和死亡有關,一步之差就會死的那種。
  以書寫作為方法這個名稱,仿效的是人類學家項飆的著作《以自己作為方法》,書中提倡那種以自己、以小人物為出發點去描繪、闡述時代與世界的論點很打動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40803 本來約好的霞喀羅大山因為颱風攪局改往小錐麓/小鬼瀑布, 9:30 南新宮停車場整裝才想到忘記要吃早餐,雜貨店買了二個太陽餅充數後 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當天的天氣炎熱,抵達南子吝後躲在傘下看著遠處風光, 心想這曾經走過的南子吝怎麼跟印象中的不一樣了~ 接著出發陡下溪
Thumbnail
您寫過登山計畫嗎?留守人欄位都是怎麼填寫的?是家人?親朋好友?還是登山伙伴?留守人知道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嗎?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山難事件,一隊3人的登山隊伍,於7月20日凱米颱風正式形成前,由台東向陽登山口入山縱走南二段,中途因誤判天氣,導致全隊罹難,原因為何,請待本文細細分曉。
Thumbnail
20231104-07 南橫通車之後默默的被放進待爬名單的一段縱走正是南一段,岳界擁有「小關難纏,雲水無水,卑南不死,藤枝必亡」之稱,因路程沿途箭竹刺柏密布,加上水源匱乏,可見難度非同小可,也確實是非常不容易。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03/24/2021 退役的雨衣 穿上這件退役的雨衣,我走向登山口。 雨勢不小,順著滴落的雨滴,低頭看著身上的雨衣。 雨滴滴落在雨衣上,雨滴的氣味,夾雜著雨衣的氣味。 是熟悉的場景,心想上次穿是什麼時候? 腦海中跳出能高安東軍, 但緊接著我告訴自己,不對,上次決不是在能高安東軍。 只
11/23/2019 能高.安東軍   人活著只要能, 走得動, 吃得下, 睡得著。 這道理,人人都懂。   這六天, 我走在中央山脈的深山裏, 才知曉,這道理,登山者才能體會。   東北季風的鋒面來臨, 雲霧圍繞著三千公尺的高山。 潮濕的世界中, 讓我多體會了一個道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3/28/2015 太加縱走—縱走   我一頭鑽進疏疏又密密的箭竹林中, 再穿越或高又或低的倒木上下。 由太平山往加羅湖的路上,由西往東。 我們將橫越中央山脈。   箭竹海中,沒有風景,真的是無所謂, 中級山試煉才正要開始, 擔開箭竹後,仍是箭竹。 我才將心,專注的走在步道上
Thumbnail
20240803 本來約好的霞喀羅大山因為颱風攪局改往小錐麓/小鬼瀑布, 9:30 南新宮停車場整裝才想到忘記要吃早餐,雜貨店買了二個太陽餅充數後 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當天的天氣炎熱,抵達南子吝後躲在傘下看著遠處風光, 心想這曾經走過的南子吝怎麼跟印象中的不一樣了~ 接著出發陡下溪
Thumbnail
您寫過登山計畫嗎?留守人欄位都是怎麼填寫的?是家人?親朋好友?還是登山伙伴?留守人知道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嗎?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山難事件,一隊3人的登山隊伍,於7月20日凱米颱風正式形成前,由台東向陽登山口入山縱走南二段,中途因誤判天氣,導致全隊罹難,原因為何,請待本文細細分曉。
Thumbnail
20231104-07 南橫通車之後默默的被放進待爬名單的一段縱走正是南一段,岳界擁有「小關難纏,雲水無水,卑南不死,藤枝必亡」之稱,因路程沿途箭竹刺柏密布,加上水源匱乏,可見難度非同小可,也確實是非常不容易。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03/24/2021 退役的雨衣 穿上這件退役的雨衣,我走向登山口。 雨勢不小,順著滴落的雨滴,低頭看著身上的雨衣。 雨滴滴落在雨衣上,雨滴的氣味,夾雜著雨衣的氣味。 是熟悉的場景,心想上次穿是什麼時候? 腦海中跳出能高安東軍, 但緊接著我告訴自己,不對,上次決不是在能高安東軍。 只
11/23/2019 能高.安東軍   人活著只要能, 走得動, 吃得下, 睡得著。 這道理,人人都懂。   這六天, 我走在中央山脈的深山裏, 才知曉,這道理,登山者才能體會。   東北季風的鋒面來臨, 雲霧圍繞著三千公尺的高山。 潮濕的世界中, 讓我多體會了一個道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3/28/2015 太加縱走—縱走   我一頭鑽進疏疏又密密的箭竹林中, 再穿越或高又或低的倒木上下。 由太平山往加羅湖的路上,由西往東。 我們將橫越中央山脈。   箭竹海中,沒有風景,真的是無所謂, 中級山試煉才正要開始, 擔開箭竹後,仍是箭竹。 我才將心,專注的走在步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