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中老年,夫妻同床不異夢~ 但是一個喊冷、一個怕熱!!》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夏末秋初,陸續聽了好幾對六、七十歲夫妻,談到一個現象:晚上睡覺,先生不想開冷氣,太太熱到滿身汗;或者,太太冷氣要調 24 度,先生調到27、8度的,結果因為太太說會流汗,先生裹著棉被一整晚 ...... 。


➤ 陽虛易怕冷、陰虛易發熱

       中醫學理論,我們就不談太多。但是,中醫講“氣血、陰陽”—- “陽虛易怕冷,陰虛易發熱” 的基本保健觀念,還是可認識一下的。


中醫學說的“陽虛”,與年齡漸長多少有些關係 ......

        隨著年紀,心、腎機能的減弱、衰退,使得人體常呈現“心陽虛”、“腎陽虛”的現象,最基本的症狀,就是變得比年輕時怕冷。

  • →→日常保健:
    所以,中醫學,會建議夏季時勿經常出汗過多、冬季時要保暖,平常則可以做些促進心肺機能的運動,例如:退休後可以多到戶外空氣好的地方,爬爬緩坡、郊山等;青壯年時,則可以做點快走、階梯有氧的運動。
  • →→家常飲食:
    在飲食的部分,則可以運用一些辛香料烹煮食物,不但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讓身體發汗排毒。

“陰虛”,則容易有潮熱、發熱的狀況 ......

      女性,則因為 “經、帶、胎、產” 先天體質差異,而與容易在年紀漸長過程中發生“陰虛”現象,主要關聯的是 “肝、脾、腎” 系統,這些直接影響著內分泌,與身體血液、體液。

  • →→日常保健:
    平常留意保暖下腹部、腰腿部,主動作些腰臀腿的拉筋或運動,都可以保健到足三陰經(就是肝經、脾經、腎經)。
  • →→家常飲食:
    並且可以運用一些“滋陰養血”的飲食,例如:紫色(紫米、藍莓、葡萄、紫菜、桑椹......等)、紅色(紅豆、胡蘿蔔、櫻桃、番茄、蔓越莓、覆盆子、枸杞、紅棗.....等)、黑色系(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海參、魚皮、桂圓肉......等)這些食材滋補。
中老年,夫妻同床不異夢 -- 竟然跟體質有關係!

中老年,夫妻同床不異夢 -- 竟然跟體質有關係!


avatar-img
26會員
248內容數
從每天日常飲食吃喝,體會大自然節氣奧妙,輕鬆在生活裡認識中醫~ 好日子,從起居、運動、飲食、睡眠、清潔、好心情,開始! • 深入淺出,從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原典導引。 • 真實依春、夏、秋、冬,四季書寫。 • 涵括日常家常菜、食療、藥膳等,生活化而實用。 • 休閒中養生,美食也健康。 • 圖文並茂,從節氣餐桌上拍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tr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先前聊到,原來即使是已結婚共同生活三十年的中年夫妻,也會因為體質不同,而對相同的飲食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例如:同樣是吃咖哩飯,一個覺得身體暖和放鬆(體質較虛寒),另一位則當晚痔瘡發作(體質偏燥熱,辛香料又過於辛辣刺激)。我們再介紹另一對青壯年夫妻的例子...... ➤ 工作環境、性別、體質
       先前,在夏末秋初,我們來聊聊一些關於夫妻的“日常生活”相處點滴,別小看這些日常小事,從中醫學角度來多一份瞭解,更能有和諧的相處品質。        今天,先來聊聊:即使是一家人,結婚數十載了,吃飯也跟體質有關係 ......
〝健脾〞的各種常用方法與食材 中醫健脾,主要是使脾的〝運化〞作用能夠正常運作。脾胃的虛弱,需以正常飲食、飲食有節制這些基本方法來修補,特別是老、幼、婦、孺、病後的調養,粥飯是中醫養胃氣的基本。 粳米、鍋粑、蕃薯、芡實、菱角、蓮子、山藥、花生、栗子、蓮藕、香菇、鱸魚 ...
長夏初秋,特別需要注重保養的體質         長夏初秋時節,脾土〝喜燥惡濕〞,有些體質者,如氣虛、氣滯、痰濕等體質,特別不宜過度喝水,也要忌寒涼飲食,以免脾土的「升清」功能更加受阻,造成胃脹、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虛、水濕內停的症狀,甚至出現頭暈、嘔吐、口淡、口角流 ......
        粉白的蓮藕粉,以熱水慢沖,酌加黑糖,攪拌時從粉紅轉透,是許多家庭清熱、潤肺的溫和、宜人食補品。在台南白河,每年七、八月間盛產蓮子,卻不產菜藕。經過了秋、冬蓮田乾燥後,蓮田的藕節便採收磨製成藕粉。       醫家李時珍寫蓮藕〝久服令人心歡〞,是「靈根」,〝生於卑污,而潔白自若。質
 秋日山野寶         立秋了,山野的蘋婆也陸續可以採摘了。每年秋季到鄉間傳統市場便可以看到的鳳眼果 - 蘋婆,在市區卻少有人知,倒是曾在東山白河一帶的野菜店,嚐鮮過老闆運用當地盛產食材推出的“龍鳳雞湯”— 以鮮龍眼、鳳眼果搭配烹煮的山產湯品。大家到東山白河一帶不妨也去品嚐一番 ...    
先前聊到,原來即使是已結婚共同生活三十年的中年夫妻,也會因為體質不同,而對相同的飲食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例如:同樣是吃咖哩飯,一個覺得身體暖和放鬆(體質較虛寒),另一位則當晚痔瘡發作(體質偏燥熱,辛香料又過於辛辣刺激)。我們再介紹另一對青壯年夫妻的例子...... ➤ 工作環境、性別、體質
       先前,在夏末秋初,我們來聊聊一些關於夫妻的“日常生活”相處點滴,別小看這些日常小事,從中醫學角度來多一份瞭解,更能有和諧的相處品質。        今天,先來聊聊:即使是一家人,結婚數十載了,吃飯也跟體質有關係 ......
〝健脾〞的各種常用方法與食材 中醫健脾,主要是使脾的〝運化〞作用能夠正常運作。脾胃的虛弱,需以正常飲食、飲食有節制這些基本方法來修補,特別是老、幼、婦、孺、病後的調養,粥飯是中醫養胃氣的基本。 粳米、鍋粑、蕃薯、芡實、菱角、蓮子、山藥、花生、栗子、蓮藕、香菇、鱸魚 ...
長夏初秋,特別需要注重保養的體質         長夏初秋時節,脾土〝喜燥惡濕〞,有些體質者,如氣虛、氣滯、痰濕等體質,特別不宜過度喝水,也要忌寒涼飲食,以免脾土的「升清」功能更加受阻,造成胃脹、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虛、水濕內停的症狀,甚至出現頭暈、嘔吐、口淡、口角流 ......
        粉白的蓮藕粉,以熱水慢沖,酌加黑糖,攪拌時從粉紅轉透,是許多家庭清熱、潤肺的溫和、宜人食補品。在台南白河,每年七、八月間盛產蓮子,卻不產菜藕。經過了秋、冬蓮田乾燥後,蓮田的藕節便採收磨製成藕粉。       醫家李時珍寫蓮藕〝久服令人心歡〞,是「靈根」,〝生於卑污,而潔白自若。質
 秋日山野寶         立秋了,山野的蘋婆也陸續可以採摘了。每年秋季到鄉間傳統市場便可以看到的鳳眼果 - 蘋婆,在市區卻少有人知,倒是曾在東山白河一帶的野菜店,嚐鮮過老闆運用當地盛產食材推出的“龍鳳雞湯”— 以鮮龍眼、鳳眼果搭配烹煮的山產湯品。大家到東山白河一帶不妨也去品嚐一番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最近,家中老媽身體懶重,有氣無力,一吃飽飯之後,不久便開始打瞌睡。一開始聯想她可能是年紀大,氣血不順,但觀察飲食消化正常,走起路來也沒問題,所以沿用既定的思考模式,連續3天燉雞湯補補身體,其中加了黃芪、當歸、紅棗、枸杞、山藥。煮好之後,香噴噴的雞湯,確實十分下飯。 但效果不佳,她老人家依然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傷寒,六七日,下利便發熱」,傷寒邪入厥陰,六七天之後下利,然後發熱,這是陽脫的發熱現象,而不是陽回頭手腳慢慢溫熱的現象,「其人汗出不止者,死」,病人不停的流汗,汗血同源,腸胃津液不停的流失,這是死症,「有陰無陽故也」,陰寒至甚,陽脫發熱的死症。倪氏曰:用白通湯加豬膽汁和人尿,白通湯可以通陽,大劑的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少陰病剛剛開始得到的時候,「口中和」,口中和指的是不燥不吐,曹穎府曰:「不燥則水氣在上,不吐則為胃中無熱」,正是陰寒方盛,胸陽弱、腸胃虛寒之時,理論上水氣氾濫到大腸本應該會下利、手腳冰冷,「其背微惡寒者,當灸之」,但卻出現背微惡寒的太陽表證,這是少陰病兼見太陽表寒之證,但是與
「少陰病,脈微細而沉,但欲寐」,這是少陰證的主證,人整天沒精神,手腳冰冷,不喜歡動,整天想睡覺,「汗出不煩,自欲吐」,汗出不煩是心陽絕而腎陰獨張之象,少陰證的人一般不太會流汗,如果只有頭面出汗,但還沒有煩躁,吃東西吃不下會想吐,這是胃陽將絕之象,這時還有救,用「四逆湯」下去或是「通脈四逆湯加吳茱萸乾
Thumbnail
「少陰病,吐利」,太陽寒水內陷於脾臟,造成胃的熱度不足,併胃中宿食下走大腸而自利腹痛,大便狀如爛泥,這是太陰證的下利;當太陽寒水內陷到腎臟,則併手少陽三焦為病,因為三焦為疏瀉的管道,屬於淋巴系統,當腎臟寒,功能差,無法排除氾濫的寒水之時,寒水往中焦入胃,胃熱不足無法氣化則吐,往下焦水道系統疏瀉不及則
「少陰病」,惡寒而蜷」,少陰病陰虛裡寒,病人整天沒精神不想動,只想躺在床上睡覺,這是身體自救,減少津液耗損的方式,「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但是在什麼情況下仍是可以治療的呢?就是「陽」還在,「陽」就是動能,就像是蒸汽鍋的爐火,驅動鍋內的水沸騰,當手腳還有力量去踢被子,常常會感到煩躁發脾氣的人,這
「少陰病,下利,惡寒而蜷臥」,少陰病患者下利後,身體怕冷,只能躺在床上蜷縮著身體,這是裡虛惡寒的現象,「若利自止,手足溫者,可治」,如果下利停止後,手腳變溫暖不再冰冷了,這是裡寒去胃陽回頭的跡象,此時身和脈微,時見微汗(脾陽回頭,血熱漸溫,水氣得以蒸化為汗),為陰陽自和之象,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脈微就是脈的跳動很弱,心陽不足,陽已經虛掉了,「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發汗是藉由心陽的力量,來推動腸胃津液(免疫力)到體表去與病邪對抗,現在陽已虛,再強迫發汗時,就會讓僅存的陽跑掉了,會很危險,「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尺脈就是指下焦的脈,看身體津液的多寡狀況,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病人陰陽脈俱緊,發熱無汗是太陽傷寒,是麻黃湯證;發熱汗出不止是太陽亡陽,是桂枝加附子湯證;而少陰亡陽之證與太陽亡陽之證不同的地方是少陰亡陽之證的患者,會喉嚨痛,然後會吐且容易下利,這是因為少陰證患者陰已經不足,下焦寒濕很盛,當陰寒很盛的時候,陽就無法待在裡面,就
最近,家中老媽身體懶重,有氣無力,一吃飽飯之後,不久便開始打瞌睡。一開始聯想她可能是年紀大,氣血不順,但觀察飲食消化正常,走起路來也沒問題,所以沿用既定的思考模式,連續3天燉雞湯補補身體,其中加了黃芪、當歸、紅棗、枸杞、山藥。煮好之後,香噴噴的雞湯,確實十分下飯。 但效果不佳,她老人家依然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傷寒,六七日,下利便發熱」,傷寒邪入厥陰,六七天之後下利,然後發熱,這是陽脫的發熱現象,而不是陽回頭手腳慢慢溫熱的現象,「其人汗出不止者,死」,病人不停的流汗,汗血同源,腸胃津液不停的流失,這是死症,「有陰無陽故也」,陰寒至甚,陽脫發熱的死症。倪氏曰:用白通湯加豬膽汁和人尿,白通湯可以通陽,大劑的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少陰病剛剛開始得到的時候,「口中和」,口中和指的是不燥不吐,曹穎府曰:「不燥則水氣在上,不吐則為胃中無熱」,正是陰寒方盛,胸陽弱、腸胃虛寒之時,理論上水氣氾濫到大腸本應該會下利、手腳冰冷,「其背微惡寒者,當灸之」,但卻出現背微惡寒的太陽表證,這是少陰病兼見太陽表寒之證,但是與
「少陰病,脈微細而沉,但欲寐」,這是少陰證的主證,人整天沒精神,手腳冰冷,不喜歡動,整天想睡覺,「汗出不煩,自欲吐」,汗出不煩是心陽絕而腎陰獨張之象,少陰證的人一般不太會流汗,如果只有頭面出汗,但還沒有煩躁,吃東西吃不下會想吐,這是胃陽將絕之象,這時還有救,用「四逆湯」下去或是「通脈四逆湯加吳茱萸乾
Thumbnail
「少陰病,吐利」,太陽寒水內陷於脾臟,造成胃的熱度不足,併胃中宿食下走大腸而自利腹痛,大便狀如爛泥,這是太陰證的下利;當太陽寒水內陷到腎臟,則併手少陽三焦為病,因為三焦為疏瀉的管道,屬於淋巴系統,當腎臟寒,功能差,無法排除氾濫的寒水之時,寒水往中焦入胃,胃熱不足無法氣化則吐,往下焦水道系統疏瀉不及則
「少陰病」,惡寒而蜷」,少陰病陰虛裡寒,病人整天沒精神不想動,只想躺在床上睡覺,這是身體自救,減少津液耗損的方式,「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但是在什麼情況下仍是可以治療的呢?就是「陽」還在,「陽」就是動能,就像是蒸汽鍋的爐火,驅動鍋內的水沸騰,當手腳還有力量去踢被子,常常會感到煩躁發脾氣的人,這
「少陰病,下利,惡寒而蜷臥」,少陰病患者下利後,身體怕冷,只能躺在床上蜷縮著身體,這是裡虛惡寒的現象,「若利自止,手足溫者,可治」,如果下利停止後,手腳變溫暖不再冰冷了,這是裡寒去胃陽回頭的跡象,此時身和脈微,時見微汗(脾陽回頭,血熱漸溫,水氣得以蒸化為汗),為陰陽自和之象,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脈微就是脈的跳動很弱,心陽不足,陽已經虛掉了,「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發汗是藉由心陽的力量,來推動腸胃津液(免疫力)到體表去與病邪對抗,現在陽已虛,再強迫發汗時,就會讓僅存的陽跑掉了,會很危險,「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尺脈就是指下焦的脈,看身體津液的多寡狀況,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病人陰陽脈俱緊,發熱無汗是太陽傷寒,是麻黃湯證;發熱汗出不止是太陽亡陽,是桂枝加附子湯證;而少陰亡陽之證與太陽亡陽之證不同的地方是少陰亡陽之證的患者,會喉嚨痛,然後會吐且容易下利,這是因為少陰證患者陰已經不足,下焦寒濕很盛,當陰寒很盛的時候,陽就無法待在裡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