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智慧是甚麼

raw-image

智慧是一種對事物本質的洞察和理解,特別是對於「空性」的把握。在佛法中,智慧被視為達到開悟的關鍵要素。智慧的目的是消融對自我的執著,這意味著超越個人的利益和觀念,並尋求更高層次的境界。

智慧的培養需要超越對「我相」的執著,無論是凡夫或修行者都需要放下自我中心。禪定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這個自我中心的盲點,進而開發智慧。觀察事物的無常性,願意放下執著,是佛法智慧的體現。

佛法中的智慧被稱為「觀慧」,它是對事物本質的洞察。佛法教導我們,一切事物都是空性的,沒有永恆、獨立的實體。這種對空性的觀照讓我們超越對物質和自我的執著,並帶來一種豁達的態度。透過放下對外在世界和自我的執著,我們能體驗到一種無我的境界。

然而,這還不是佛法的最終目的。佛法旨在消融眾生對自我的執著,從而體驗到真正的無我。這需要從「有我」的層次逐漸提升到「無小我」而「存大我」的境界,最終體驗到「真正無我」的精神。《維摩詰經》說:「於我、無我而不二,是無我義。」因此,放下自我,即從「有我」中努力,體會「於我、無我而不二」是甚麼境界?這個過程,稱為「智慧」的開發。

開悟的過程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聽聞佛法,通過聆聽和學習佛法,獲得智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第二個層次是思考和深入探討所學佛法,進一步理解和應用。第三個層次是將所學佛法運用到修行和日常生活中,通過實踐獲得更深層次的智慧,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佛法。最終,我們能夠直接體驗到過去所學的精進,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這是真正的開悟,智慧顯現,所有問題和疑惑都得到解答。

智慧不僅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行動和行為。透過智慧的培養,我們能夠領悟到之前未曾理解的事物,並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不斷覺醒。

因此,智慧是幫助我們達到開悟的利器,它是對空性的理解和運用,是通向覺悟的道路上不斷提升的結果,稱為「明心見性」。智慧的功能在於幫助我們超越自我,實現無我境界,並體驗到真正的智慧和開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胡健財,我是法鼓山聖嚴書院兼任講師,也在佛陀教育基金會主講佛學課程,我畢業於政治大學國文學系取得了博士學位,我的經歷住要是在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任教二十多年,曾經當過一屆系主任,五年前退休,我的專長是;佛學與中文偏重於佛教化事業,佛教經典,中文領域的課程,以及最近嘗試的文化藝術創作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