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系列(9)一念間的天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耶穌看見這一群人,就上了山,坐下後,門徒到他跟前來, 他開口教導他們說: 「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謙和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憫人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蒙憐憫。
清心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
締造和平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
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迫害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要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很多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迫害他們。」

馬太福音 5:1-12

天國是留給想要改變的人的。這個天國並不是一種空間上的天國,不是一個高高在上,不在地上的國度,而是在我們生活中面對需求被滿足的時刻,那種身心的提升,或是在生命真實的祈求中,所展現出的純粹,那就是天國,不是單純是種理想,也不是一種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因此,心靈貧窮的人才有機會追尋價值,飢渴的人才會追求飽足,因為他們的需求不是貪求,他們的渴望是真實需要被滿足,因此那個允諾正是我們對抗無價值感和飢餓真正的良善。

哀慟的人才會尋求安慰,他們的軟弱才因此尋求支持,也因此他們的哀慟需要勇氣,在這時的誕生的安慰,使他們真的能走出來。

憐憫人的人才有機會體會被憐憫,心靈清潔的人才有空間容納上帝,締造和平,使人真正的和好,合作,不正是耶穌的工作嗎?為了義受逼迫的人,不正是因為他心中有這樣的期盼嗎?

只有當我們行動的時候,我們才會開始被唾棄,並且是當我們面對真實的需求時,才會面對可能受傷的景況,也因此我們才有可能與先知相仿,因為我們都是為了人性真實的方向而努力的人。

而我們如何擁有這樣的眼光呢?在我們的價值觀中,我們相信什麼樣的觀念,也決定了我們看到的事情,將事情解讀成什麼樣的意義,因此最終決定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的事。

這個過程好像在我們眼前,又距離我們遙遠而陌生。在眼前是因為這只是生活中的大小事,而不是抽象的道理,是周圍的人的變化,自己的變化,種種事物恆常的變化;而這也是遙遠而陌生,則是因為我們身處其中,以致於看不見,因為我們太過注神於在當下渺小的種種,也忘記了事情正在改變的路上,我們也在改變的路上,世界正在轉變之中。

什麼是你想看到的事物呢?是天國還是地獄呢?有時真的只有一念間。

崔斯坦的的新詩,分享崔斯坦對生活的觀察,感情的點滴,以及自我成長的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我們習慣於使用先知道答案 回推其實我們不理解的經文時 所有的經文或是事物的道理 看起來沒有矛盾,事實上是自圓其說而已。
「我們這個工作需要有三到五年的工作經驗。」「很抱歉我們這次競爭者滿多的。」不知道大家求職是不是有類似的經驗呢? 很多時候我們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會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工作經驗的缺乏或是學歷不夠高,因為現在的大學碩士生非常的多,當你遇到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時,是不是也覺得自己能力不錯卻賺不到錢呢?
在討論許多思想上的問題時,我們也常常落入先入為主的判斷,我們先預設好結論,尋找好的反例佐證,看起來是運用這些反例在歸納道理,實際上,是透過預設的觀念尋找例子,經過演繹,才做出推論的。
快樂快感昇華的限界焦點 如原子般的缺口 傳來 一聲冷笑
對於一個想投入職場和市場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自我懷疑,「到底這樣的成績,自己能做什麼呢?」 對我們來說,重新思考下面的問題就會是個很重要的議題: 能力是什麼呢? 我們怎麼看待能力? 怎麼回到市場看待能力呢?
在眼神交會的片刻 誕生似人非人的魔獸 心裡 身外 人群 大眾 一刀切除同理人性的媒介
當我們習慣於使用先知道答案 回推其實我們不理解的經文時 所有的經文或是事物的道理 看起來沒有矛盾,事實上是自圓其說而已。
「我們這個工作需要有三到五年的工作經驗。」「很抱歉我們這次競爭者滿多的。」不知道大家求職是不是有類似的經驗呢? 很多時候我們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會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工作經驗的缺乏或是學歷不夠高,因為現在的大學碩士生非常的多,當你遇到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時,是不是也覺得自己能力不錯卻賺不到錢呢?
在討論許多思想上的問題時,我們也常常落入先入為主的判斷,我們先預設好結論,尋找好的反例佐證,看起來是運用這些反例在歸納道理,實際上,是透過預設的觀念尋找例子,經過演繹,才做出推論的。
快樂快感昇華的限界焦點 如原子般的缺口 傳來 一聲冷笑
對於一個想投入職場和市場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自我懷疑,「到底這樣的成績,自己能做什麼呢?」 對我們來說,重新思考下面的問題就會是個很重要的議題: 能力是什麼呢? 我們怎麼看待能力? 怎麼回到市場看待能力呢?
在眼神交會的片刻 誕生似人非人的魔獸 心裡 身外 人群 大眾 一刀切除同理人性的媒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為Amazing Grace,知道無法通達是一種苦,讓平衡制衡機制存在更是一種苦,而在上位的自己,居然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種事實,成為嚮往。 明明只要禱告著、嚮往著,就能成就的人,卻開始嚮往著吃苦,這種捨本逐末的降維,就好像時刻在訴說著自己「德不配位」,那又該怎麼說? 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Thumbnail
根本沒有所謂「上天堂」這一回事。只有你已經在那兒的一種明白。那是一種接受,一種了解,而不是努力追求或奮鬥。 你無法去你已經在的地方。除非你先離開你在的地方,而那是自己扯自己後腿。 但諷刺的是,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必須離開他們現在的地方,以便去到他們想在的地方。因此他們離開天堂,只為了去到天堂——中間
Thumbnail
現在我們處在五濁惡世,修行太難了!想認真用功修行,會有人嫉妒,想盡方法障礙,因此障緣太多,修行就很困難。西方淨土沒有障礙,確實沒有嫉妒、瞋恚,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到了極樂世界,在那裡修行,每個同參都歡喜讚歎,都幫助我們。這樣好的人事環境,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找不到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直覺的知識,並且可以一睹內在的實相。 宇宙在這方面對我們每個人說話。靈魂或內在的自我並不是我們之外的東西,而是我們存在的媒介。「真理」不是從老師到老師、教會到教會,或管教到管教,而是從自我的內心找到。「宇宙的神祕」意識的親密知識,並不是深奧的真相而不可隱瞞。 這種信息對人來說就像空氣一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我們這一生大半沉溺在世俗生活中,所奔忙的都無非和世間的享樂相關。如何賺到更多的金錢?如何使生活所需的財富取得更多?如何使自己及家人更有安全感?佔據了我們所有的心思。我們討厭被各階層的權柄掌管,也不想被神管教。
小天堂,当他真正清醒的时候,他会回到这里。躺在黄花树下的小孩睁开了眼,夕阳难得的把世界染的金黄                                            人死后,会去往哪里?大部分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认为自己死后只会去往天堂或地狱,会遇到它们信仰的神,但如果它们中
Thumbnail
老法師說,天堂很寬敞,因為人少,走來走去都碰不到,相對的,地獄場場爆滿,像人間的夜市,黑壓壓一片。老法師說,因為造善業的人少,造惡業的人多,造善業要有慈悲心,要能捨,現代人捨不出去,只想從別人那邊得,得不到就起邪念,偷搶拐騙,造成受害人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個果報《地藏經》寫得非常清楚。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為Amazing Grace,知道無法通達是一種苦,讓平衡制衡機制存在更是一種苦,而在上位的自己,居然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種事實,成為嚮往。 明明只要禱告著、嚮往著,就能成就的人,卻開始嚮往著吃苦,這種捨本逐末的降維,就好像時刻在訴說著自己「德不配位」,那又該怎麼說? 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Thumbnail
根本沒有所謂「上天堂」這一回事。只有你已經在那兒的一種明白。那是一種接受,一種了解,而不是努力追求或奮鬥。 你無法去你已經在的地方。除非你先離開你在的地方,而那是自己扯自己後腿。 但諷刺的是,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必須離開他們現在的地方,以便去到他們想在的地方。因此他們離開天堂,只為了去到天堂——中間
Thumbnail
現在我們處在五濁惡世,修行太難了!想認真用功修行,會有人嫉妒,想盡方法障礙,因此障緣太多,修行就很困難。西方淨土沒有障礙,確實沒有嫉妒、瞋恚,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到了極樂世界,在那裡修行,每個同參都歡喜讚歎,都幫助我們。這樣好的人事環境,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找不到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直覺的知識,並且可以一睹內在的實相。 宇宙在這方面對我們每個人說話。靈魂或內在的自我並不是我們之外的東西,而是我們存在的媒介。「真理」不是從老師到老師、教會到教會,或管教到管教,而是從自我的內心找到。「宇宙的神祕」意識的親密知識,並不是深奧的真相而不可隱瞞。 這種信息對人來說就像空氣一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我們這一生大半沉溺在世俗生活中,所奔忙的都無非和世間的享樂相關。如何賺到更多的金錢?如何使生活所需的財富取得更多?如何使自己及家人更有安全感?佔據了我們所有的心思。我們討厭被各階層的權柄掌管,也不想被神管教。
小天堂,当他真正清醒的时候,他会回到这里。躺在黄花树下的小孩睁开了眼,夕阳难得的把世界染的金黄                                            人死后,会去往哪里?大部分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认为自己死后只会去往天堂或地狱,会遇到它们信仰的神,但如果它们中
Thumbnail
老法師說,天堂很寬敞,因為人少,走來走去都碰不到,相對的,地獄場場爆滿,像人間的夜市,黑壓壓一片。老法師說,因為造善業的人少,造惡業的人多,造善業要有慈悲心,要能捨,現代人捨不出去,只想從別人那邊得,得不到就起邪念,偷搶拐騙,造成受害人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那個果報《地藏經》寫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