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認識你自己》

希臘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據說鐫刻著一句神諭 —『認識你自己』。千年來神廟已成廢墟,這句神諭卻成了亙古銘言。

但是,可曾想過:為什麼要認識自己?要如何認識自己?要認識自己什麼?人終其一生能否真的認識自己?

人生像舞台,每個人在不同的生活領域中扮演著各種角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認識別人、別人認識我們,其實認識的都只是角色。

例如,我們認識某某人,知道他在家庭裡是一位父親,形容他是「一位嚴厲的父親」;某某人在職場是一位經理,我們形容他是「一位很有領導能力的經理」。父親和經理是他們的身分,他們將身分演活成為「嚴厲的父親」、「有領導能力的經理」就是角色。簡單的說,加上形容詞的身分就是角色。

不論是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來認識別人,或是別人用這樣的方法來認識我們,看似簡單易於明瞭,卻是不完整、不客觀的方法。但就是因為它的不完整、不客觀,才讓我們找到認識自己的第一扇門。

每個人都會期待自己能獲得肯定,於是當別人用某種角色來定義我們,如果這個定義是我們喜歡的,我們會說他是「知己」;如果我們不喜歡,我們會說他給我們「亂貼標籤」。

當別人對我們的評價高於我們的自我感覺,我們會傾向於接受別人對於我們的認識且沾沾自喜;如果別人對於我們的評價低於我們的自我感覺,我們會傾向於拒絕接受且悶悶不樂。這說明了我們在乎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更甚於別人對我們的認識。 於是乎,「恭維」成為世間最受歡迎的禮物,任誰都不會拒絕。即便是「大師」也都不能免俗。

如果我們能誠實的面對、認真的覺察,對照比較別人眼中「我的角色」和「內在真實的自己」是否一致,便開啟了認識自己的第一扇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