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i世代報告》:身體安全、心卻不安、成長緩慢的世代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i世代報告》書封

《i世代報告》書封

i世代是從出生以來,就有網際網路,手握智慧型手機,度過青春期的世代。而這一批i世代,從小與手機生活、人我互動方式、情緒感知與表達,與之前的世代迥然不同,了解i世代,如何驅動i世代,也是整體社會的方向。《i世代報告》將研究的時間斷限,聚焦在1995年到2012年前後出生,也就是在2012年到2030年度過中學歲月的青少年。在《i世代報告》一書中,亦常提及千禧世代,與i世代的差異,也不斷思索千禧世代如何與i世代溝通,世代之間如何認知彼此成長時刻不同的時代氛圍、思維差異。


i世代:一切在網上

「與手機為伴」似乎已經是我們對於i世代最直覺的印象,畢竟i世代遊戲在網上、社交在網上、購物在網上、學習在網上,與其說i世代沉迷網路,不如說i世代面對的生活環境,「一切都可以在網上」。

i世代的社交型態,不再是面對面互動,而是一起上網打電動、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就算不沉迷於網路遊戲,i世代平均一天有2-6小時,在收發訊息離開手機,青少年真的不知道如何生活面對這樣的趨勢,與其評論好壞,不如就是認知,這就是i世代的生活方式,而i世代要如何從這樣的生活方式中,去創造健康、健全的生活型態,也是這個手機時代的課題。

首先來重新看見i世代的生活型態,與其說藉由社交媒體與朋友互動,不如說i世代花了許多時間與螢幕獨處而藉由螢幕、社交媒體,去認知周遭環境與朋友的i世代,其實並無法真實認知周遭的生活情境,因為社交媒體上,每個人都想表現自己過得超讚,正是如此,當脫離螢幕,一切似乎失去的光而網路世界,資訊龐雜、滑動式的畫面,瀏覽就是閱讀,更多時刻是一閃而過集中專注力,成為最重要的議題。


安全時代的不安全感

i世代的童年,實際上是處在相對於千禧世代,被保護、十分安全的一代。i世代的父母,也接收龐雜的教養資訊、科學育兒,「鑰匙兒童」在i世代也不再出現i世代的童年,不再是「獨自待在家」,而是被安排許多活動,也沒有打工需求。

「獨立」對i世代並不一定是需要的選項,i世代也不急著長大,甚至「成熟恐懼」,「大人」被當作動詞,「大人」意味著「所有樂趣的終結」。此外,i世代,不斷接收著「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恐懼,長大獨立,相對於千禧世代,不再那麼有吸引力。物質條件相對優渥的i世代,從網路看見的花花世界,一切看似都超讚,但一切都超不讚。網路事件一切看似快樂,但螢幕的背後,快樂是什麼?如果在網路上沒有回應,在網路上沒有共同的社群,寂寞感倍增、被冷落的感覺,社群恐慌社群媒體導致的無能感,因為在網路上,通常報喜不報憂缺乏獨立性的i世代,也沒有抵抗逆境的韌性在網路上的言論更赤裸尖銳,針對他人外表評論,重度憂鬱,自殘自殺i世代看世界是帶著憂鬱的藍色甚至為了吸引流量,在網路上張貼裸照,以吸引關注如何離開螢幕,增加與人面對面的能力,會是i世代最重要的練習。

包容與跨越

i世代的成長步調緩慢,但並非毫無準備,網路讓i世代對社會議題有相當的關注,對於傳統的制度、宗教、政治、性別,i世代有更多元的價值觀,是社群結構的根本變化,i世代在社群媒體上發出更多元、打破傳統框架的言論,i世代新世代的政治人物,支持個人選擇,不在乎新聞,渴望表裡如一的政治人物,對政府信任度下降。

但i世代的人生目標,也打破傳統結婚生子的家庭觀念,雖然i世代也想要有終身伴侶,但變化的時代氛圍,i世代也擔心無法替孩子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相對地,在網路上言論不思索種族議題,不容許深入探討議題,對話語冒犯過度敏感。讓i世代的言論思想,浮於表層,難以深化。

這本《i世代報告》對當前與網際網路、手機一起成長的新世代,提出了算是打破對年輕人刻板印象的觀察。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時代議題,從新一個世代的視野重新審視時代流轉起伏,社會制度與個人需求,而如何沉澱出每一個時代的生存姿態,看見新的生存的姿態對我而言,年輕似乎還停留在叛逆、衝動、冒險,但這本《i世代報告》讓我認知到一個與過往年輕截然不同的世代思維:強調安全與實用、更多元自由的想法,對傳統制度的跨越與個人思維,以為是更開闊、更具前瞻性的世代,也容易迷失在螢幕前繭居、在同溫層中取暖、脫離真實世界的土壤,更危疑不安的心靈讓i世代破繭而出,是《i世代報告》給新世代的祝福。

《i世代報告》作者珍.特溫格,是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研究代際差異,包括工作價值觀,人生目標和發展速度。這本《i世代報告》i世代是出生於1995年至2012年的一代,相較於過往的世代都只是數位世界的移民,他們是數位世界的原住民,他們就是在網際網路中成長,更透過網路呼吸的世代。對於i世代的理解,絕不能片面簡化為「手機成癮」或「網路沉迷」。「i世代」指出了一個世代集體的心理狀態,對於網路的全然依賴,使得這個世代不善於實體世界的人際相處,拉長了童年期、延後了長大成人的時間,形成與過往的千禧世代(1980-1994)、X世代(1965-1979)、嬰兒潮世代(1946-1964)全然不同的新世代。



    avatar-img
    8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向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閱讀《如果人生重啟》,世界開始步入老年社會,如何以百歲的時間長度來認知人生旅程,也是當前熱門關鍵詞,當脫離黃金中年(或是迷茫中年),感覺才從一場人生追尋的大夢中清醒,庸庸碌碌究竟要奔赴如何的終點?
    新生訓練,對於導師而言,是要在短短1-2天的相處,認識學生,要最短時間記得學生姓名、揀選可任用的幹部、安排座位、打掃工作、以及替未來一年的活動,如教室佈置、運動會、英語歌謠、語文競賽,去識別可以交付任務的人才。
    一個國中老師的教學筆記:覺得孩子的體能、情緒變化,是需要提醒自己關注的部分,以「節氣」來提醒自己,孩子的睡眠、運動、飲食,要如何關注與提醒。
    《孤獨世紀》要讀者意識科技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而在你看不見的角落,或許有人因為孤獨而犯罪,甚至死亡,孤獨,已經是這個世代不得不重視的一種現象。
    「集體倦怠」,都在陳述千禧世代面臨科技膨脹、經濟結構斷裂,所產生轉型焦慮的倦怠感。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論點是親職是有期限的,有彈性的家庭關係,才能讓孩子有成長的空間。
    閱讀《如果人生重啟》,世界開始步入老年社會,如何以百歲的時間長度來認知人生旅程,也是當前熱門關鍵詞,當脫離黃金中年(或是迷茫中年),感覺才從一場人生追尋的大夢中清醒,庸庸碌碌究竟要奔赴如何的終點?
    新生訓練,對於導師而言,是要在短短1-2天的相處,認識學生,要最短時間記得學生姓名、揀選可任用的幹部、安排座位、打掃工作、以及替未來一年的活動,如教室佈置、運動會、英語歌謠、語文競賽,去識別可以交付任務的人才。
    一個國中老師的教學筆記:覺得孩子的體能、情緒變化,是需要提醒自己關注的部分,以「節氣」來提醒自己,孩子的睡眠、運動、飲食,要如何關注與提醒。
    《孤獨世紀》要讀者意識科技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而在你看不見的角落,或許有人因為孤獨而犯罪,甚至死亡,孤獨,已經是這個世代不得不重視的一種現象。
    「集體倦怠」,都在陳述千禧世代面臨科技膨脹、經濟結構斷裂,所產生轉型焦慮的倦怠感。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論點是親職是有期限的,有彈性的家庭關係,才能讓孩子有成長的空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反映了從平成時代到網路世代的生活差異,描繪了過去下班後的放鬆與現今社交媒體依賴的對比。作者表達了對新科技影響下社交模式變化的無奈和困惑,以及面對同學和家人無法避免的網路互動,讓人懷念過去那個簡單的時代。文章提供了對於新舊世代人在網路與社交之間的碰撞思考。
    Thumbnail
     Z世代是社會學家對1995年到2005年­間出生的這一群人的稱呼,也就是現今16到­25歲的年輕人,他們出生時網路剛誕生,G­oogle隨後註冊網域,而在求學成長期間­智慧型手機問世,他們也是所謂的數位原住民­與隨時隨地上網的一代,網路與社群對他們有­絕對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雖然帶來更多
    Thumbnail
    “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好書分享:過曝世代 作者:臨床心理師陳品皓 親子天下出版   我的孩子還沒有到手機不離身的年紀,但只要大人拿起手機大概就會如同磁鐵一般吸引過來。身為父母可以盡量的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滑手機,不過這個世代就是如此的網路數位
    Thumbnail
    N世代“Net Generation”,指1970年後出生的“網絡世代”或稱“新世代”。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N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年齡差異,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他們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 他們的技術熟練度、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使得他們與以往的員工群體截然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美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960~1970年出生的X世代有70%會在工作上使用Chat GPT。 1980~19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中,這個數字是74%。 但1997~2005 年間出生的Z世代年輕人中,卻只有 63% 。 如果對AI工具的接受程度與年齡無關,那會與什麼有關呢?
    Thumbnail
    常常覺得現在這世代開直播的人自然而然的做直播這件事,從一開始不明白的這東西誰看,到現在自己只看人開直播,我分析了我這時間的轉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反映了從平成時代到網路世代的生活差異,描繪了過去下班後的放鬆與現今社交媒體依賴的對比。作者表達了對新科技影響下社交模式變化的無奈和困惑,以及面對同學和家人無法避免的網路互動,讓人懷念過去那個簡單的時代。文章提供了對於新舊世代人在網路與社交之間的碰撞思考。
    Thumbnail
     Z世代是社會學家對1995年到2005年­間出生的這一群人的稱呼,也就是現今16到­25歲的年輕人,他們出生時網路剛誕生,G­oogle隨後註冊網域,而在求學成長期間­智慧型手機問世,他們也是所謂的數位原住民­與隨時隨地上網的一代,網路與社群對他們有­絕對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雖然帶來更多
    Thumbnail
    “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好書分享:過曝世代 作者:臨床心理師陳品皓 親子天下出版   我的孩子還沒有到手機不離身的年紀,但只要大人拿起手機大概就會如同磁鐵一般吸引過來。身為父母可以盡量的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滑手機,不過這個世代就是如此的網路數位
    Thumbnail
    N世代“Net Generation”,指1970年後出生的“網絡世代”或稱“新世代”。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N世代員工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年齡差異,而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他們已成為職場的主力軍。 他們的技術熟練度、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追求,使得他們與以往的員工群體截然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美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960~1970年出生的X世代有70%會在工作上使用Chat GPT。 1980~19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中,這個數字是74%。 但1997~2005 年間出生的Z世代年輕人中,卻只有 63% 。 如果對AI工具的接受程度與年齡無關,那會與什麼有關呢?
    Thumbnail
    常常覺得現在這世代開直播的人自然而然的做直播這件事,從一開始不明白的這東西誰看,到現在自己只看人開直播,我分析了我這時間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