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菸酒生有感而發

其實到現在為止,始終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焦慮的情緒...

明知有些事情急不得、心思也不是無時無刻都能跟上「應該」要有的步伐,但怎麼樣也抵擋不了心裡的著急,而一急,事情就變得更混亂了。

我始終百思不得其解,當人們在面對可能是有關人生的抉擇時,究竟是會先試圖尋求做這件事的意義?還是不假思索、硬著頭皮先做再說,過程中有可能會找到意義、但也有可能發現『啊~這不是我想做的』,然後瀟灑地旋即換條路走呢?

像進入研究所這件事,總讓我感覺心裡有個芥蒂存在。

三年情疫情剛爆發時我正在實習階段,約莫下半年才臨時接到備取進入研究所的消息,當時只想著,至少實習結束後暫且還有安排。但到入學前還有長達半年的時間,我想著正好可以準備考試。當時雖然早上會出門運動、但每天悶在家裡,長久下來其實情緒狀態漸漸變的不好...後來,開始讀研究所之後,不知道為何,那時I人特質開到最強,完全不想跟別人有互動、一下課也是直接跑回小窩待著,課修很多、想要更廣泛接觸不同的領域,找尋題目的靈感,但最後也沒有如預期很快就想到、仍然耗費了相當多時間;加上課業負擔很重、根本沒心思去兼課,只有在校內接一些簡單的工讀。說真的,當時的生活真的好無趣...

為什麼實習結束後沒有馬上去兼課、去代理、而是選擇進研究所呢?向其他人的官方說法是因為疫情啊、因為以後早晚都要讀啊等等,但真正其實是我感受不到當老師這件事的意義為何、我為什麼要做?回想大學時期我對於老師一職的態度雖然不排斥、但也談不上有多熱愛,因為實習有期限,而我在那段期間只感覺到上課、跟同學、師長們的互動,就像是一場表演,我感受不到事物真誠、真心的那一塊,因為沒有那種打從內心讓人感受到做這件事的價值,我也因此提不起勁再繼續下去,所以才會選擇再次回到校園。

我之所以每件事需要想很久,是因為想要謹慎評估事情的任何可能性,讓事後的後悔值盡可能降到最低。但我發覺,真的這麼做,後悔的感受好像也沒有消失。也就是說,儘管我想得再久,事情仍然並不如預想的發展,那麼我所謂的「事前評估」,看起來似乎只是想太多而已。

抱怨到這邊,也就只是在排遣自己為何二年的研究所,明明沒兼課卻也要讀到三年而以啦!但值得欣慰的是,我現在已經找到當老師的價值與意義所在了!(歡呼~)我想要透過結合我興趣與生命歷程的研究題目,將之帶進課程,以根本性的教育達到我的目標,我現在充滿力量,這次,我相信我能做到。雖然比別人走得慢、但我終於走在一條我真的非常喜歡的路上,一切漸漸都值得了。

之後有機會再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研究題目,非常有趣喔~敬請期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