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巔 - 從流浪教師到年薪百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近期很喜愛的一本書 - 劉潤的「底層邏輯」。

裡面有一段我深有感悟的章節, 是關於概率思維的, 書中提到失敗其實是大概率的事件, 但幸運的是, 只要我們善用「千百十個」, 就能對沖失敗機率, 提高成功率。

千是時代

百是戰略

十是治理

個是管理

千百十個是有順序的, 在錯的時代錯了領域做了一百件對的管理建設, 意義也不大。

所以時代是其中最需要掌握的, 順應時代, 才能獲得極高的成功機率, 我也把它理解為投行領域愛用的風口一詞, 還是那句老話, 站在風口上, 豬都能飛。

而我自己的轉職歷程, 就是一個上班豬, 努力選擇風向飛的故事。

我從師範體系畢業的那幾年, 新聞上經常播報流浪教師專題, 那時一起實習的同期對未來都充滿迷惘, 除了年復一年的投考教師甄試, 還有一些人選擇了公職考試。

我在這段期間思考再三後, 決定加強英文並學習國際貿易的相關知識, 最後順利應徵上國外業務的工作, 從月薪26K開始做起, 從代理教師到國外業務, 是我認知上的第一個轉職。

其後我做過不少領域的國外業務, 手工具產業, 五金產業, 體育產業, 中間也短暫待過國外展場規劃等工作, 國外業務這份工作最啟發我的一點是, 雖然大家總說, 隔行如隔山, 但培養出獲得一門知識(入門等級的就可以了)的技能, 就能踏入許多新領域, 並在該領域從事重要的工作。

我的第二次轉職起發生在一本改變我人生的書 - 吳軍的「浪潮之巔

這本書是吳鈞博士在2007年任職為Google資深研究員時期, 應邀為Google黑板報撰寫文章, 關於他對網路和IT業界興衰變化的觀察和思考, 隨後於2011年集結成書, 內容包含許多IT巨頭(IBM, Apple, Microsoft, Intel, Google, etc)的興起與現況。

首次看到本書時的我大受震撼, 這是我第一次理解到科技對人類過去十年的深度影響, 以及公司成敗中最關鍵的一點, 是能不能具有跟隨浪潮去改變思維以及改變行駛方向的DNA。

這本書我反覆閱讀, 有些章節還會停下來思考, 最後我套用到自己及周邊環境身上, 台灣產業的浪潮在哪, 我的下一個十年又應該去哪?

於是我決定轉換跑道, 前往科技業。

往科技業的道路比當時轉國外業務的道路難的多, 對一個文科出身, 教育專業, 少數可沾上邊優勢的只有還可以的英文溝通能力, 以及幾年的國外業務經驗, 當時廣投履歷, 一天十封二十封的撒, 從做周邊線材的小公司的國外業務, 到大企業的專案助理, 任何有機會與科技業相關的我都去面試去爭取, 雖然有點亂槍打鳥的嫌疑, 但現在想想, 那可以說是我最像海綿的時期之一。

最後被我誠意感動而停下的鳥, 是一間做變壓器穩壓器的電力設備公司。

當時的主管, 一個從國外回台的台大博士高材生, 幫助我從電學的基礎開始學起, 電流電壓功率電磁電路電位差, 好幾個晚上作夢都在刻苦學習, 比高中物理考試還拚。

一段時間的努力後, 我觀察到設備業的薪資及發展, 很多並不類似於電子業那樣有指數性發展的潛能, 以及另一個很重要的認知是我自身能力的天花板, 還是距離能與國外代理商侃侃而談需求及方案太過遙遠, 那是付出10倍努力都達不到的遙遠的彼岸。

於是除了對科技業的追求以外, 我還加上自我能力評量, 重新擬定策略, 將目標公司縮小為"消費型電子產品", 也就是去燦坤3C或順發架上會看到那些電子產品, 專門找那些產品能觸摸能拆解, 能讓我學明白的產業, 重新投遞履歷。

這次很快就找到合適的台廠公司, 一待就是快7年, 從產品小白痴逐漸成長為產品設計參與者, 職位也轉換為account sales兼任program manager, 跑案子, 做報價, 帶團隊, 下產線, 喬交期, 各種各樣項目都包, 薪資加獎金已能突破百萬, 這是社會新鮮人時期的我沒有夢想過的一天。

多年後我跟錄取的主管聊到當年面試的一些小事, 原來那時負責的人資不太清楚設備業與科技業的差異, 就將我的履歷轉發給部門主管, 而她錄取我的主要原因還是這個妹妹合她眼緣......我想, 對職場的理解我道行還是太淺了些。


又經歷一兩次跳槽, 最後我成了科技業外商的產品經理, 雖然每天都有無法預期的難關要克服, 有大量的溝通, 有各種怪要打, 有層出不窮的妖魔故事, 但我想不出這世上有比這份工作更讓我嚮往的職業。而這次的轉職跟浪潮的關係, 大概就是目前任職的公司, 每兩三年都會因應潮流及資本風向, 成立新團隊建立新口號, 或是併購新的事業單位...吧(目前狀態: AI學習中)。


回到標題, 關乎人生的大半時間的工作選擇, 為何要緊跟浪潮, 努力走在浪潮之巔呢? 我自己的答案是比較跳脫理性的, 我認為是跟上浪潮帶來的幸福感。

跟上浪潮的這段旅程, 我收穫到財富上的餘裕, 對世界更深的認知, 以及能夠對不確定性始終抱持樂觀。

風口能夠吸引資本, 資本願意給出更高薪的誘因留才, 雖然這份薪水還沒有讓我到全款買房財務自由, 但不需要煩惱每個月帳戶餘額帶來心靈上的餘裕, 依舊是金錢能夠買到的快樂。

浪潮及帶來的周邊效應, 會讓大量訊息短時間湧入一個領域, 就像新冠疫情期間大量的報導, 讓大眾對病毒疫苗以及衛生保健的理解一下子上升到另一個層次一樣, 工作上如果順應浪潮而行, 市場及技術的訊息大門簡直不設防, 完全不用擔心消息封閉, 久而久之, 看待社會與事物越發全面與深入。當然, 大量訊息以及快速變化的浪潮, 有時會讓人生出一股跟不上的疲憊感, 這是許多科技人的共同心聲, 很少有一個技術能夠引領風潮10年以上, 我們總在浪潮中追趕新事物。這時候我會停下工作, 去旅行, 去多接觸一些很接地氣的東西, 浪潮很快, 但我們可以慢生活。能夠在兩種衝突的價值中依舊能正常工作, 應該是我們這一代上班族很多人的必修課題吧。


由於長時間看到浪潮起伏, 公司興衰, 工作上的修行不知不覺落實到生活中。 以前我總認為規劃好的事情沒有按照軌道進行, 是需要修正的, 是需要有人為其負責的, 但現在已經能好好理解到, 這世上唯一不變的, 就是這世界一直在變, 生活是如此, 人群是如此, 工作是如此, 股票市場也是如此(...關網頁)


回顧這一路, 雖然沒有英雄同行, 沒有絕地而後生的激情故事, 但有許多值得感謝的貴人, 有些也走向自己的成功創業之路。最後凝結在我心頭的, 竟然是 「勇氣」一詞。 跟隨浪潮做出改需要的, 是相信自己做得到的勇氣。相信自己沒有國外學歷, 沒有本科優勢, 沒有從新鮮人就累積起的行業知識, 依舊能有追求的權利。跟上去之後, 不被甩掉的堅持其實要容易許多。


我身邊許多朋友在教師甄師的路上堅持多年, 最終得償所望成為了一群優秀的教師新血, 看著他們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國家未來棟樑, 甚至有些人的學生已即將大學畢業貢獻社會, 我想, 這也是屬於他們的一股浪潮。


有些浪潮是我們能選擇的, 有些浪潮是推著你不能回頭的, 如何抉擇, 多傾聽心底的那股聲音。

祝福大家, 都能走在自己的浪潮之巔。







作者: Vivian, 外商產品經理資歷6年, 科技業工作超過10年, 社會打滾超過15年, 認為人生就像是遊戲的一場體驗, 越多有趣的任務這趟開局才越值回票價。 目前與一隻貓咪在台北快樂生活中。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幾個月的一個周五的下午, 我從供應商那裡開會結束, 正搭乘捷運要前往公司的路上接到我娘的電話, 電話那端她措辭謹慎支支唔唔的說了好一會兒, 我才聽出來她想表達的是: 我弟被資遣了, 第二次。 兩年內被兩間公司資遣, 對我娘那個活在一生懸命年代的人, 覺得特別是件大事, 她認為我這個在職場摸魚滾
前幾個月的一個周五的下午, 我從供應商那裡開會結束, 正搭乘捷運要前往公司的路上接到我娘的電話, 電話那端她措辭謹慎支支唔唔的說了好一會兒, 我才聽出來她想表達的是: 我弟被資遣了, 第二次。 兩年內被兩間公司資遣, 對我娘那個活在一生懸命年代的人, 覺得特別是件大事, 她認為我這個在職場摸魚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科技業的快速升遷經歷,從基層客服到外商高階經理人的過程。成功關鍵在於選擇與策略。在不同職涯階段,透過自我充實、有效管理、善用團隊和市場需求等方法,作者逐漸提升影響力,並強調選對時機和方向的重要性,在職場中找到「遊戲規則」進行反向操作,才能實現快速職涯進步。
Thumbnail
這是一篇引導文,談談一個契機,剛出社會前幾年面試了許多工作,相比起我的表姐,出社馬上得到體面的工作,我前後碰撞了好幾次的面試,各種奇耙的主管,體驗了各種不類型的主管,當時的家人開玩笑說:你可以出一本書叫做我與我的一百位主管,原本聽了還蠻不服氣的,但十年過後的現在,我已經是職場老鳥,想起當初這個點子,
Thumbnail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在學習,你有沒有能力不斷的學習、獲得新能力,是你跟別人拉開差距的關鍵。本書教你如何利用大學4年培養真正的實力?讓你瞭解超級學霸都是如何學習的...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底層邏輯是由潤米諮詢創始人並為『5分鐘商學院』的主持人─ 劉潤所撰寫而成。這本書在談論一種核心思維:方法論為不變的「底層邏輯」與隨時改變的「環境變數」所組成。並著重於前者的介紹。它提供了深刻的視角與例子激發讀者的思考。這本書的每個章節皆為互相獨立,非常適合在閒暇時間選擇感興趣的部分閱讀。
Thumbnail
在職場中經歷了轉職、面試的挫折,路編通過不斷學習與進修,在35歲找到了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工作,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的職涯轉折與成長。
Thumbnail
關於我的升遷之路,其實頗不順遂。 在金融業浪跡天涯十來個年頭,待過幾間本土金控跟外商銀行,雖然外表title看起來還行,做的事也都還在線,但其實心裡清楚,自己恐怕不是當主管的料,也很大機率沒那個命,繼續當孤鳥的機率不低。 特別是這幾年看到同儕一個個開始出頭,不管是在local戲棚下等到位置混到科
Thumbnail
透過分享我的資訊科技業初探故事,探討如何從非相關背景且不懂寫程式的人進入資訊科技業,並介紹了我因薪資潛力和遠距工作機會而受到吸引的經驗。
Thumbnail
工作創業這麼些年,起起伏伏,雖不能說是一帆風順,倒也一路有驚無險。每次遭遇逆境,總能很快逢凶化吉。這一大段路,時而逆水行舟,時而柳暗花明。其中,[變化]是最大的劇情元素, 而且,經常周而復始的出現。 我所面臨的第一次工作上的變化,結局是我職業生涯的[歸零]。用現代的電腦術語描述,就是有人在我的職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科技業的快速升遷經歷,從基層客服到外商高階經理人的過程。成功關鍵在於選擇與策略。在不同職涯階段,透過自我充實、有效管理、善用團隊和市場需求等方法,作者逐漸提升影響力,並強調選對時機和方向的重要性,在職場中找到「遊戲規則」進行反向操作,才能實現快速職涯進步。
Thumbnail
這是一篇引導文,談談一個契機,剛出社會前幾年面試了許多工作,相比起我的表姐,出社馬上得到體面的工作,我前後碰撞了好幾次的面試,各種奇耙的主管,體驗了各種不類型的主管,當時的家人開玩笑說:你可以出一本書叫做我與我的一百位主管,原本聽了還蠻不服氣的,但十年過後的現在,我已經是職場老鳥,想起當初這個點子,
Thumbnail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在學習,你有沒有能力不斷的學習、獲得新能力,是你跟別人拉開差距的關鍵。本書教你如何利用大學4年培養真正的實力?讓你瞭解超級學霸都是如何學習的...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底層邏輯是由潤米諮詢創始人並為『5分鐘商學院』的主持人─ 劉潤所撰寫而成。這本書在談論一種核心思維:方法論為不變的「底層邏輯」與隨時改變的「環境變數」所組成。並著重於前者的介紹。它提供了深刻的視角與例子激發讀者的思考。這本書的每個章節皆為互相獨立,非常適合在閒暇時間選擇感興趣的部分閱讀。
Thumbnail
在職場中經歷了轉職、面試的挫折,路編通過不斷學習與進修,在35歲找到了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工作,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的職涯轉折與成長。
Thumbnail
關於我的升遷之路,其實頗不順遂。 在金融業浪跡天涯十來個年頭,待過幾間本土金控跟外商銀行,雖然外表title看起來還行,做的事也都還在線,但其實心裡清楚,自己恐怕不是當主管的料,也很大機率沒那個命,繼續當孤鳥的機率不低。 特別是這幾年看到同儕一個個開始出頭,不管是在local戲棚下等到位置混到科
Thumbnail
透過分享我的資訊科技業初探故事,探討如何從非相關背景且不懂寫程式的人進入資訊科技業,並介紹了我因薪資潛力和遠距工作機會而受到吸引的經驗。
Thumbnail
工作創業這麼些年,起起伏伏,雖不能說是一帆風順,倒也一路有驚無險。每次遭遇逆境,總能很快逢凶化吉。這一大段路,時而逆水行舟,時而柳暗花明。其中,[變化]是最大的劇情元素, 而且,經常周而復始的出現。 我所面臨的第一次工作上的變化,結局是我職業生涯的[歸零]。用現代的電腦術語描述,就是有人在我的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