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台灣民間四處舉辦普渡。早年,值此時際,史明的獨台會與基金會都會在三重舉辦普渡。
史明早年高舉左獨建國與人民革命路線,認為台灣特有的普渡文化,各地祭拜的「好兄弟」,絕大多數是從清朝中國渡海來台謀生、投身分類械鬥,成為路邊屍的年少「羅漢腳」,也就是老左派所稱的「無產階級」。
這是當時史明身為老左派,為宣導「無產階級」的自我階級意識與集體團結,年年在三重舉辦普渡的意念。
清朝中期大量移民來台。這些移民,絕大多數都是年輕羅漢腳,「無某無猴」(無妻無子),無財產更無家業。孤身必須歸屬同鄉,等社會連帶。同鄉移民聚集地相近,與外鄉移民發生利益衝突或文化差異時,屢屢聚眾私鬥。
最甚者,各族群間為搶奪灌溉水源水權、墾地、礦源、建屋蓋廟等各種利益,各地長年不斷爆發「分類械鬥」。
「分類械鬥」,從閩客(閩粵)、漳泉分類,到姓氏宗親分類而聚眾械鬥都有。
一批又一批無產階級的羅漢腳參與分類械鬥,屍首與亡魂很多,屍骨集體合葬或合祭,成為台灣四處舉目可見的有應公或萬善公祠廟等。
羅漢腳「無某無猴」,死後自無後代祭奉,成了孤魂野鬼的「好兄弟」;形塑台灣民間信仰,每逢農曆七月鬼門開,各地普遍祭拜的普渡祭祀文化。
而為搶奪水源水權搶墾地礦源等資產利益而發生分類械鬥的源頭,背景大多是土豪世族等地方頭人的爭奪。漢人內部敬稱這些頭人為「頭家」,特別是地主和大租戶。
一批又一批羅漢腳為一次次的分類械鬥,奮勇當前鋒做「火牛陣」,成了路邊屍。真正坐收水源開圳、田地礦區等絕多數資產與利益的,卻是這些資產階級的地方頭人。
「分類械鬥」與「頭人政治」扈從文化的底蘊,在台灣淵遠流長。終戰迄今,歷久彌新。
二二八事件前後的各庄角頭,終戰後的各地方派系、黨外時代各山頭與其家族政治,到解嚴迄今社運界的工運環運農運婦運學運的「頭人」。
最特別的是台灣的政黨文化。
解除黨禁之後,曾躍上主流政治檯面、取得國會席次的,絕大多數都是「個人扈從型政黨」。或者,政黨主要時期都是個人扈從型態,草創時期或過渡、轉型時期,才會採取黨內頭人聯合共治模式。
從延續兩蔣威權到李登輝、馬英九執政的國民黨,陳水扁或蔡英文執政時期的民進黨,宋楚瑜的親民黨、李登輝的台聯黨、郁慕明的新黨、朱高正的社民黨,甚至陳奕齊的基進黨。
從這個視角看,「時代力量」早期被退黨者或反黃國昌的網民,批評為黃國昌個人的「國運昌隆黨」,這在解嚴後的政黨史,根本不是特例。
早年網路興起,特別是台灣BBS鼎盛年代,許多人曾相信網路,將是開拓公共議論、對話,打造、累積公共性與公共價值的場域。
網路曾被視為開拓台灣民主新內涵的各種可能性。
解嚴後,台灣的民主轉型,特別是總統直選、首度政黨輪替後,台灣人普遍以「民主」向世界、特別是華人世界標示台灣的獨特性與主體性。
但這種實際淪為右翼主要兩大黨統治菁英交換、爭奪的台式「民主」,左右統獨各派都有批判。
台灣的「右翼」認為這種上層精英統治,缺乏「公民社會」的對話與制衡,政策與作為淪為少數政治菁英幕後交換的利益,容易忽視專業或人權,如澄社的專業論述監督或婦運團體的女權平等。
台灣的「左翼」則認為民進黨為求執政早已拋棄左派理念與基層弱勢民眾,而這種菁英政治的民主,只是為資本家服務或統治階級自身利益累積的統治體制;右翼主流的形式民主底蘊就是在壓制公共性,如居住權、勞工權、生存權等社會權,更重要是掠奪欺壓弱勢或無產階級,如樂生或三鶯聚落等議題。
這些各有立場批判台灣主流政治的社會力量,都曾在網路興起之後,以為找到新民主或新政治的可能性。
例如2007年,標榜建立新聞標竿的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把「社會公器獎」頒給左翼立場鮮明的「網路原生媒體」苦勞網,苦勞網曾被部分媒改界或左右翼中產階級菁英視公共論壇、累積公共價值的新場域。
又例如,2008年李明璁在批踢踢PTT發動學生的「野草莓學運」。
但網路進入社群網站時代,政經力量要分化人民,讓人民兩極化,仇恨力道加大,人民在網路世界不斷操演台灣根深蒂固的「分類械鬥」。這種動員比以往任何政治動員或媒體宣傳戰,更簡易且迅速。
而今,網路上,眾多議題都能輕易演變成分類械鬥的溫床,民間內部彼此對立與征伐,無時無刻不再重演。只是現在的分類械鬥型態,早已變成柯粉、昌粉、英粉、館粉等分類的語言與鍵盤猛烈血戰械鬥。
以「開放美豬、美牛政策」為例,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因批評對蔡政府此政策的不滿,即遭「綠粉」出征,討伐林淑芬「不爽就退黨」。
現實生活的街路旁,擺滿一桌桌普渡拜祭過往械鬥身亡的「好兄弟」。
「少年若毋一擺憨,路邊那有有應公」。歷史長河裡,那一群又一群投身分類械鬥而亡的羅漢腳,絕大多數都是血性義憤的英魂。
卡神案或長期傳聞「1450」等,直接間接操作帶風向的網軍,數量必然有限。這種「帶風向」「出征」能屢屢動員操作成功,背後還是更大網路群眾基礎,不斷義勇投身這般粉類「分類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