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培訓會看不出成效?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知道為什麼培訓後會看不出成效嗎?
跟你說2個關鍵的數字,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在1880年到1885年的發現,
人們在學習新知識後,如果不進行刻意的複習和應用,
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快速遺忘所學的知識,甚至

一天之後平均只會記得33.7%
圖片來源:mebook (http://www.mebook.com.tw/app/main/memorizea.asp)

圖片來源:mebook (http://www.mebook.com.tw/app/main/memorizea.asp)


而在2009年,由倫敦大學健康心理學家費莉帕・勒里(Phillippa Lally)研究,

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平均需要「66」天

是的,並不是我們常常聽見的21天,其中受測者最短是18天,最久需要254天。

養成習慣平均需66天。圖片來源 (https://www.slideshare.net/dbaetens/tiny-habits)

養成習慣平均需66天。圖片來源 (https://www.slideshare.net/dbaetens/tiny-habits)

由此可見,如果上完課,沒有一些方法與機制,
幫助學員克服遺忘的問題,更別說拿出來運用,
這裡提供三個較常見在課程結束後運用的方法,提高學習成效的發生機率:

  1. 課程結束立刻規劃最近會運用的時機
  2. 安排回訓
  3. 提供回饋


可至以下網址觀看完整內容
https://trainer-way.com/blog/training-effect

avatar-img
19會員
23內容數
提供講師與教育訓練領域的夥伴,關於教學與培訓的相關知識與觀點,包含教學設計、教學技巧、培訓規劃、培訓知識等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韋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幾週進行一場講師訓,學員大多是有自己的正職,兼著接演講或課程,也有些是公司內部講師, 因為事前看過學員提交的課程大綱,有部分大綱都比較屬於個人經驗分享的內容,因此在課程中我說明了我個人認為專業講師在教學上應該具備的三個特點,也是我自己在區分「分享型演講」或是「專業教學」的不同點
如何開始設計課程的第三篇,也是最後一篇, 除了前一篇提到的,從頭開始設計課程以外, 隨著授課邀約增加、經驗累積、對象不同...等, 原本的課程很可能會需要調整, 或是跟其他內容搭配重組, 以下就分享 現有課程調整 以及 原有課程的重新組合 的相關建議。 ​
具有專業知識、技能或經驗,但尚未規劃成課程, 通常我會建議用便利貼進行整體的發想, 除了實體的便利貼以外,也可以用線上的便利貼軟體進行, 線上便利貼的好處是不用擔心牆面不夠用😆
每年都會有幾位新手講師 或是在課程設計上遇到瓶頸的朋友找我聊聊課程設計的問題, 2年前寫了一大篇課程設計的建議步驟, 原本只有私底下提供給有相關需求的講師朋友, 現在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設計大原則:先想架構→再想內容→再想手法
在教育訓練領域當中,應該會常聽到 體驗活動、教學活動、遊戲教學、遊戲化教學這四個名詞 之前跟講師或辦訓人員聊天時,發現會有不清楚這四種差異的狀況, 所以想發這篇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以下都是我個人的定義與理解,也歡迎交流彼此的見解,
競賽加分可以讓學員有一種比賽的感覺, 營造一種較輕鬆愉悅的氛圍, 像是一場有趣的競賽遊戲, 教學中運用競賽計分的三種簡單的小變化提供參考: ①隨機加權 ②指定行為加權 ③物品蒐集
前幾週進行一場講師訓,學員大多是有自己的正職,兼著接演講或課程,也有些是公司內部講師, 因為事前看過學員提交的課程大綱,有部分大綱都比較屬於個人經驗分享的內容,因此在課程中我說明了我個人認為專業講師在教學上應該具備的三個特點,也是我自己在區分「分享型演講」或是「專業教學」的不同點
如何開始設計課程的第三篇,也是最後一篇, 除了前一篇提到的,從頭開始設計課程以外, 隨著授課邀約增加、經驗累積、對象不同...等, 原本的課程很可能會需要調整, 或是跟其他內容搭配重組, 以下就分享 現有課程調整 以及 原有課程的重新組合 的相關建議。 ​
具有專業知識、技能或經驗,但尚未規劃成課程, 通常我會建議用便利貼進行整體的發想, 除了實體的便利貼以外,也可以用線上的便利貼軟體進行, 線上便利貼的好處是不用擔心牆面不夠用😆
每年都會有幾位新手講師 或是在課程設計上遇到瓶頸的朋友找我聊聊課程設計的問題, 2年前寫了一大篇課程設計的建議步驟, 原本只有私底下提供給有相關需求的講師朋友, 現在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設計大原則:先想架構→再想內容→再想手法
在教育訓練領域當中,應該會常聽到 體驗活動、教學活動、遊戲教學、遊戲化教學這四個名詞 之前跟講師或辦訓人員聊天時,發現會有不清楚這四種差異的狀況, 所以想發這篇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以下都是我個人的定義與理解,也歡迎交流彼此的見解,
競賽加分可以讓學員有一種比賽的感覺, 營造一種較輕鬆愉悅的氛圍, 像是一場有趣的競賽遊戲, 教學中運用競賽計分的三種簡單的小變化提供參考: ①隨機加權 ②指定行為加權 ③物品蒐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同學參加完就業服務乙級的總複習班,考完試後,及格了,我會要求他們寫一下上課前、後的差別,同時有什麼給同學的建議,以前要整理總覺得麻煩,現在把檔案丟上去,整理的內容方向有條有理…你怎麼能不善用CHATGPT呢? 以下是「上課前後的十大學習效果改善」及學員的感謝與建議: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Thumbnail
1. 什麼是記憶力 記憶力是人腦儲存、保留和回憶信息的能力。它是我們學習、思考和日常生活的基礎。記憶可以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容量有限,通常只能保留幾秒到幾分鐘。長期記憶則可以儲存大量信息,並保留很長時間。良好的記憶力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學習新知識、解決問題和完成各種任務。 2
Thumbnail
學習效率提升指南 一、什麼是學習 學習是一個獲取新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它涉及接收信息、理解概念、記憶重點,並將所學應用於實際情況。學習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過程,不僅發生在正式教育環境中,也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 二、為何我們要學習 1. 個人成長:學習幫助我們擴展
1. 體驗前後的差異: - 「學習,一言以蔽之,就是‘體驗前與體驗後的差異’。」這句話出自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澤潮的著書《独学の地図》中的第58頁。他們認為,體驗某件事以前的你,與體驗某件事後的你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習。這種透過「體驗前後的差異」來定義「學習」的角度相當新穎。 2. 將日
Thumbnail
「花多久時間能養成一個新習慣」這問題最誠實的答案是「永遠」,因為一旦你停下做那件事,它就不能被稱之為一個「習慣」了。 習慣不是需要被跨越的終點線,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請各位試想一下,若我們要將寫的文章與經驗錄製成線上課程時,勢必會遇到學員注意力低弱的問題!
Thumbnail
同學參加完就業服務乙級的總複習班,考完試後,及格了,我會要求他們寫一下上課前、後的差別,同時有什麼給同學的建議,以前要整理總覺得麻煩,現在把檔案丟上去,整理的內容方向有條有理…你怎麼能不善用CHATGPT呢? 以下是「上課前後的十大學習效果改善」及學員的感謝與建議: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Thumbnail
1. 什麼是記憶力 記憶力是人腦儲存、保留和回憶信息的能力。它是我們學習、思考和日常生活的基礎。記憶可以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容量有限,通常只能保留幾秒到幾分鐘。長期記憶則可以儲存大量信息,並保留很長時間。良好的記憶力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學習新知識、解決問題和完成各種任務。 2
Thumbnail
學習效率提升指南 一、什麼是學習 學習是一個獲取新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它涉及接收信息、理解概念、記憶重點,並將所學應用於實際情況。學習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過程,不僅發生在正式教育環境中,也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 二、為何我們要學習 1. 個人成長:學習幫助我們擴展
1. 體驗前後的差異: - 「學習,一言以蔽之,就是‘體驗前與體驗後的差異’。」這句話出自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澤潮的著書《独学の地図》中的第58頁。他們認為,體驗某件事以前的你,與體驗某件事後的你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習。這種透過「體驗前後的差異」來定義「學習」的角度相當新穎。 2. 將日
Thumbnail
「花多久時間能養成一個新習慣」這問題最誠實的答案是「永遠」,因為一旦你停下做那件事,它就不能被稱之為一個「習慣」了。 習慣不是需要被跨越的終點線,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請各位試想一下,若我們要將寫的文章與經驗錄製成線上課程時,勢必會遇到學員注意力低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