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框架」:你腦內的限制器,從何而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理解的限制,是否必然?

常聽有人這麼說:「我心裡就是有一道崁過不去」。

會這麼說的人,代表著他心裡明白自己應該去做某一件正確的事,但就是無法付諸行動,就像是有一道無形的障礙擋著他的去路。

另外也有一句網路上流行的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通常這句話,是網民們見識到了極度有錢的富豪令人瞠目结舌的花錢方式之後,驚訝地頭腦一拍,發自內心的讚嘆之語。因為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原來錢、還可以這麼運用。

就像是看到這段影片裡蝙蝠俠如何解決超人的經濟問題時,一般觀眾會有的感慨。

這兩句話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反映了一個事實──人類的思維,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如同我之前的文章所述,人類的思考就像是水一樣,並且不是一般的水,而是朝向四面八方流湍的山洪。

把普通的水裝在瓶子裡,除非瓶子破損、或著是水滿出來,否則水的流動範圍永遠只會侷限在瓶子裡。四處泛濫的洪水如果沒有堤防的阻礙、或是引水渠加以疏通,就會沖垮人類的居住環境,造成巨大損害。

如果要駕馭水,就要對水設下限制。人類的思考框架為了駕馭思維,勢必會對思維設下諸多限制條件。

限制從何而來?

那麼人類思考框架的限制,從何而來?這個問題可以歸結為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因為人類的認知能力有限,而世界卻極為廣泛且複雜。我們不可能一次性而且全盤理解世界的一切,只能一次把世界切出其中一小塊,放到人類的腦海裡模擬。

思考框架就是這樣的工具,輔助人類在他們的大腦裡模擬世界的一小部分。

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想要知道整個地球地表的樣貌之時,我們會怎麼做?是不是會畫個世界地圖?

raw-image

而不論我們用何種方法所描繪出來的世界地圖,都不可能呈現出地球表面上所有的真實樣貌。

例如山岳、河川、湖泊、峽谷、森林、樹木、建築物等各種複雜的地形和地貌,當要放到地圖上來呈現之時,這些細節當然只能省略掉,雖然它們實際存在於地球上。一方面技術有限,一方面我們的感知能力更是有限,當我們使用「地圖」這種平面的思考框架來理解地表時,我們只能這麼做。

更別說棲息在地球上的各種動植物了,當我們必須以全球等級的宏觀尺度來觀察世界的時候,勢必得做出非常多的取捨,刪去大部分的細節,去蕪存菁出最抽象化的輪廓呈現在一張平面的紙上。

我們每次只能把世界的某個片段放到思考框架裡,讓大腦來思考它、理解它,然後把這個對於世界局部的模擬結果一點一點地拚接起來,讓它更接近世界的真實樣貌。因此,思考框架這個容器肯定會有邊界,勢必會有限制。



來自機體本身的限制

我們人類本身的身體機能,某種程度上也會限制我們的思考。

人類感知外界的能力,基本上不外乎五種基本感官能力: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而人類這五種感官能力的作用和範圍,都非常有限,跟其他動物相比也各有長短、互有千秋。

以視覺為例,人類的左右眼加起來只能看到前方約 200 多度的範圍,不像昆蟲具有 360 度的視野,也就是說平常狀態下,同一時間內人腦所接收到的視覺情報就硬生生地少了昆蟲一大半。然而昆蟲的一顆眼睛裡有無數個小小的複眼,同樣看一個蘋果,人類腦子裡接收到的就是一個蘋果,而昆蟲腦裡會接收到的是上百個小小的蘋果。

如果人類的眼睛跟昆蟲一樣的話,那麼現在人類所有的知識體系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面貌。

人類的身體構造會影響到學問和知識的發展嗎?很有可能。

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人的身體像蛇一樣的話,那我們對於數學的理解會跟現在有著相當大的不同。

蛇沒有人類那麼靈活的雙手,沒辦法抓握、排列東西,自然不可能像人類那樣子一邊伸手拿起一個又一個的東西、一邊數這些東西的數目。因此,人類的身體若是如此這般,很有可能發展不出 1、2、3 ……等自然數的概念。

不只是身體,人類大腦的機能限制,也會影響到人類思考框架和知識體系的發展。
例如說,人類大腦的短期記憶(5 到 20 秒的短時間之內有辦法處理而不致遺忘的資訊數目),據研究只能達到 5 ± 2 個元素。 

因為這個原因,許多思考框架為了方便讓人使用,也通常都是集合成這個數字範圍內的元素。四個是最常見的,例如說:PDCASCQAOODA等,族繁不及備載。

成功學的經典名著:史蒂芬.柯維博士的《與成功有約》之中所彙整出來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向來為人津津樂道,至於為什麼是七個,而不是八個或更多呢?也許柯維博士當年下筆之時,也是考慮到了人類大腦的這個特性吧!



問題本身的限制

另一個為何思考框架會有所限制的原因,在於──每個思考框架所處理的問題並不相同。

某些思考框架專注於處理與生存相關的問題,例如:戰逃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這也是一種人類身為動物、必定內建於其生理機制裡的一個基本反應。當遭遇到威脅時,動物第一時間之內會採取的反應動作不外乎「戰鬥」與「逃跑」兩大目的。

這類的思考框架,所處理的第一要務是「如何確保生存」。

然而,還有一些其他思考框架,它們處理的問題則更為抽象和學術性,所追求的是某些原則和規律,與人類的生存不一定有那麼直接的關係。

舉例來說,物理學就是這樣的思考框架,它所關注的是世界運作的基本原則,把世界主要細分成物質與能量,並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規則,以期找出放諸四海普遍適用的一個基準。

同樣身為學科,心理學說不定比物理學更為複雜。心理學並試圖找出人類的心理運作和行為是否有其規律,然而這些規則或許可以解釋大多數人類的行為,但總有一些個別的人不符合這個規則的解釋。這並不能代表心理學跟物理學相比是有個問題的學科,只能說人類的心理比物理現象更為複雜和難以捉摸。

這也代表著,不同的思考框架就是在模擬世界的不同部分。每個思考框架都有其獨特的規則和適用環境,這也是它們本身的限制。


下個禮拜,會對人類的思維與思考框架有著何種限制,做出更多延伸和解析。


avatar-img
44會員
65內容數
以簡明的文字,探索心智、思考與知識的本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eorge 的其他內容
「試圖做別人」的階段,才能成就今天的人類,以及今天的我們。
一種對自己有限的生命感到行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試圖做別人」的階段,才能成就今天的人類,以及今天的我們。
一種對自己有限的生命感到行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每個人看待世界的侷限性,尤其是如何通過編織故事來填補未知的空白。我們的解釋受限於心理模式,常常忽視真實的複雜性,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中。通過心理學角度分析,本文強調信心過剩和錯誤決策之間的關聯,並試圖揭示人類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求安慰。這樣的侷限性無形中促進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思想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思想的深邃和擴展,類似於地球上的演化,一直到宇宙中,思想的力量無所不在。文章探索了思想的力量和深度,表達了在不同時代,不同星系中,思想者對於世界的影響和激發。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愛因斯坦: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有限,而想像力無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動著進步,是人類進化的源泉。” “邏輯會帶你從A點到達B點,想像力將把你帶到任何地方。” “創新不是由邏輯思維帶來的,儘管最後的成果需要一個符合邏輯的結構。” … …….. 愛因斯坦的名言中,曾一度提昌過想
生活裡,我們常常給自己設限,好像被無形的牆圍起來似的。這些牆,其實不是別人給我們建的,而是我們根據自己的過去、害怕的東西和各種擔心,慢慢在心裡堆砌起來的。可是,真正的障礙,其實不是外頭那些挑戰,而是我們沒那麼相信自己。一旦我們開始衝破這些自我設的限制,大膽地往那些未知的地方邁進,就會發現自己比想象中
Thumbnail
邏輯是我們思考的基礎,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和進行推論。透過假設前提和推論,我們可以從邏輯的角度來思考生活中的各種情況和決策。深入瞭解邏輯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思考,理解事物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充滿了無盡的可能性 人生就像一片浩瀚的大海,充滿了無盡的可能性。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是這片海洋中的一滴水珠,蘊含著豐富的潛力和可能。然而,有時候我們卻自己給自己設定了種種限制,就像是一條無形的鏈子,阻礙著我們向前奮進。這樣的限制,就像是一道牢籠,將我們禁錮在固定的框架裡,無法盡情展翅飛翔。 界線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Thumbnail
「思考僵化」意指思惟被固定住了,不能動了,被侷限某個窄小的範圍內,無法考慮到外在影響或是另一種可能,而且越深度思考反而可能越鑽牛角尖,造成完全沉浸在同一個觀點裡無法自拔。 我們可以試著與他人進行討論,用對方想到的補充你沒想到的部分,甚至去找一個想法與你截然不同的人,或許你可以聽到讓你眼睛一亮的不同論
Thumbnail
本文探討每個人看待世界的侷限性,尤其是如何通過編織故事來填補未知的空白。我們的解釋受限於心理模式,常常忽視真實的複雜性,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中。通過心理學角度分析,本文強調信心過剩和錯誤決策之間的關聯,並試圖揭示人類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求安慰。這樣的侷限性無形中促進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思想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思想的深邃和擴展,類似於地球上的演化,一直到宇宙中,思想的力量無所不在。文章探索了思想的力量和深度,表達了在不同時代,不同星系中,思想者對於世界的影響和激發。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愛因斯坦: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有限,而想像力無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動著進步,是人類進化的源泉。” “邏輯會帶你從A點到達B點,想像力將把你帶到任何地方。” “創新不是由邏輯思維帶來的,儘管最後的成果需要一個符合邏輯的結構。” … …….. 愛因斯坦的名言中,曾一度提昌過想
生活裡,我們常常給自己設限,好像被無形的牆圍起來似的。這些牆,其實不是別人給我們建的,而是我們根據自己的過去、害怕的東西和各種擔心,慢慢在心裡堆砌起來的。可是,真正的障礙,其實不是外頭那些挑戰,而是我們沒那麼相信自己。一旦我們開始衝破這些自我設的限制,大膽地往那些未知的地方邁進,就會發現自己比想象中
Thumbnail
邏輯是我們思考的基礎,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和進行推論。透過假設前提和推論,我們可以從邏輯的角度來思考生活中的各種情況和決策。深入瞭解邏輯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思考,理解事物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充滿了無盡的可能性 人生就像一片浩瀚的大海,充滿了無盡的可能性。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是這片海洋中的一滴水珠,蘊含著豐富的潛力和可能。然而,有時候我們卻自己給自己設定了種種限制,就像是一條無形的鏈子,阻礙著我們向前奮進。這樣的限制,就像是一道牢籠,將我們禁錮在固定的框架裡,無法盡情展翅飛翔。 界線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Thumbnail
「思考僵化」意指思惟被固定住了,不能動了,被侷限某個窄小的範圍內,無法考慮到外在影響或是另一種可能,而且越深度思考反而可能越鑽牛角尖,造成完全沉浸在同一個觀點裡無法自拔。 我們可以試著與他人進行討論,用對方想到的補充你沒想到的部分,甚至去找一個想法與你截然不同的人,或許你可以聽到讓你眼睛一亮的不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