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的現場通常有兩類人,一類是真的在找工作上出現了迷茫和疑惑,需要跟人聊聊,替他們理出頭緒,另一類則是因著政府的一些就業獎勵措施"被迫"接受諮詢的,今天進到諮詢室的這位,就是屬於後者。
問起他為什麼在打工的大學四年期間,除了一份在食品加工廠的工作外,其他的工作時間都來得特別短,他說:其實,他真的很喜歡超商那份工作,若不是換了一個別店來的店長的話......我開始好奇他發生了什麼事。
於是他接著說起自從那個新店長到職後,什麼都要拿他在別店的制度和規範來管理個案打工的這間店,即使個案憑著他在那間店的元老級別(說是元老也就只是五個多月的時間)跟有心改革的新店長溝通,都一樣無法說服他接受,硬推一堆改革,讓他忍不住跟新店長吵了起來,也就這樣離開了那間店......。
問他接下來想做什麼,他說自己剛當完兵,也不確定要做什麼,不過,他的朋友們已經替他找了幾份工作,有居酒屋的服務生、有酒店的經理、保險業務員......,
"再怎麼找不到工作,我也可以去做YOUTUBER,反正年輕嘛,什麼都可以試試看,對吧?"最後他說。
我完全認同地點點頭,但進一步問他剛剛他說的那些都是朋友幫他安排的,他自己真心想做的是什麼?他說,他想過要做房仲,也想過要當保險業務,也有想要賣車......聽起來,真的什麼都願意做。
接著我開始分析他的CPAS,從開始講解第一個人格特質,他就頻頻點頭,不時的發出"對耶"、"好準哦"的評論(有時個案的反應真的會讓我覺得自己很像是在馬路上擺著一個"鐵口直斷"的攤子替人算命的半仙)
講解完畢後,他就說:"老師,你剛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就懶得改......"
我對他說:"最近在追的一齣劇裡每一集都會有一個主題,其中一個主題叫做「比什麼都不做多做一點點」,你要不要試試這種做法?
他沈思了半晌,說:"我本來以為這個諮詢就是為了申請津貼,走走流程而已,但老師,你講得很對,我想試試看,如果我認真改變的話,會不會有什麼不一樣"
接著他很認真的問:"就像沒有同理心這件事,我要怎麼練習?"
我對他說:"那你試著扮演一下跟你吵架的那位新店長吧!"(等待他轉換角色後)接著我問他:"你為什麼一定要把你在前一家店裡的規矩帶到這間店?"他看看我說:"因為這樣好管理啊!""可是你看原來的店員都在反對你啊?你怎麼管理?你現在心裡怎麼想的?......"經過了幾次又來又往的對話後,他說他好像有點理解店長的想法了,也說他不應該跟他吵的,大家都是出來工作的......。
諮詢結束前,他問可不可以加我的賴,我笑著對他說:"沒關係,職涯諮詢一年有三次機會,你也還有履歷健檢和模擬面試的額度,回去改好履歷再來,我會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