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彌補一些,心中曾經擁有過的失落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時候,看著我們這輩的人育兒,會產生一種感覺。


某種層面來說,育兒也像是一種迴圈,

上一代的人,從上上一代人放養式的教養方式(部分)吸取經驗,

以至於當他們有一點能力後,投射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的期許和約束,

很多都是為了滿足他們本身的(上一代人)遺憾而成。


到現在,和我同一代的六、七年級生多數也都成為家長了,

有時候會發現,那些很像、卻又很不一樣的影子,其實一直都在。


我想我們都在彌補一些,心中曾經擁有過的失落。


小時候不停被逼迫唸書、補習、成績至上等,

熬過相對壓抑、苦悶的兒童、青少年時期,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就好。


小時候伴隨的是不可違逆、不容質疑的親子關係,

挺過打罵教育,父母的形象大多都是一堵高牆,

所以也有很多人都希望,可以跟自己的孩子當朋友。


這個想法沒有不對,也沒有不好,單純就是觀念問題。

重點可能在於,

我總覺得,這個「成為朋友」的時間點,是需要仔細斟酌。

我們,好像都,太想要跟,孩子們當朋友了。


我可以跟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但不能真的是朋友,

因為在當他的朋友之前,我有個很重要的身分,叫做家長。


今天剛看完神老師和她的弟弟妹妹合著的《追夢一家》

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因為神媽媽的關係,我好像突然想懂了些什麼。


在確定孩子離我而去後,獨自一人也能好好生活之前,都是家長>朋友

因為我有很多身為家長,需要教他、提醒他、規範他的事情。

而在確定孩子離我而去,獨自一人也能好好生活之後,必須是朋友>>家長

他有他的人生,我既無法替他過活,也無法替他負責什麼,

甚至,到了那時,說不定只需要跟孩子當朋友就可以了。


跟孩子當朋友,這是必須的,只是時機點需要斟酌。

我得先當好個好家長,日後才有機會當個好朋友。


啊~原來,好像是這樣。

養著孩子,我彷彿自己又重新活了一回似的。所有育兒時產生的體悟,都放這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天回顧兩個小孩剛出生,護理師幫他們做基本清潔的影片時, 赫然發現,原來,關於孩子的性格,從出生那一刻就看的出來的。 護理師幫哥哥清潔的過程,他哭得厲害,幾乎沒停過, 當時只有哥哥一個孩子,還是第一次見面,我們以為新生兒都是這樣的。 後來看了弟弟的影片,當然也是有哭, 但除了前面幾聲宏
那天跟朋友聊到, 每次,當我們試圖想「教」孩子什麼的時候, 總容易遇到類似的問題。 哥哥滿三歲後,我跟爸爸興致勃勃地想教他好多種運動, 於是,我們試著教哥哥打羽球, 幻想著有一天,跟孩子一起打球的樣子。 我們沒有多厲害,但基礎還是有學過的, 只是,很快就發現問題,也是那天和朋友聊到
鄰家哥哥一直是個溫和的人,至少對我來說他是。 他每天固定時間出門上班,差不多時間回到家。 因工作需要付諸勞力,回家時會先上樓梳洗乾淨,再下樓吃晚餐。 通常,他不需要自己做太多什麼, 桌上會有長輩準備好的、熱騰騰的飯菜等著他。 (有時甚至是他一坐定,同時間剛好端上桌的熱騰騰) 吃飽後,
除非必要,否則,我很少、幾乎沒有修改過小孩的作品。 約莫是因國小時期,有兩件事情我很在意,記到現在。 (換言之,這篇大概會寫很長) 我很平庸,月考也都中段而已, 大約五年級的時候吧,發現自己美術能力尚可, 談不上多強,但在班上應該能排到中上。 因此在美勞課時,有過幾次被老師肯定的表現
以前我們會跟哥哥說,錯了沒關係、輸了沒關係。 沒說完的還有一句,我們重新來過一次就可以。 有時,其實說了,但沒用。 通常換來的,會是孩子更低落的情緒。 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 明明是站在想要鼓勵他,即便表現不好也不要緊,再試一次就好啦!的角度。 但不管好言好語的說,還是自以為冷
最近特地開了這個純文字抒寫的地方,是因我明白自己需要抒發、書寫。 過去的一切好壞,都是如今模樣的堆疊。 但這六年多來,只要寫到關於教養,總是比較綁手綁腳的。 因為吳女士也就是我的母親,極其敏感,我擔心只要提到關於過去的經驗,即便沒那個意思,她也會覺得,我在影射、指責她當年沒做好。 哪怕我曾親
那天回顧兩個小孩剛出生,護理師幫他們做基本清潔的影片時, 赫然發現,原來,關於孩子的性格,從出生那一刻就看的出來的。 護理師幫哥哥清潔的過程,他哭得厲害,幾乎沒停過, 當時只有哥哥一個孩子,還是第一次見面,我們以為新生兒都是這樣的。 後來看了弟弟的影片,當然也是有哭, 但除了前面幾聲宏
那天跟朋友聊到, 每次,當我們試圖想「教」孩子什麼的時候, 總容易遇到類似的問題。 哥哥滿三歲後,我跟爸爸興致勃勃地想教他好多種運動, 於是,我們試著教哥哥打羽球, 幻想著有一天,跟孩子一起打球的樣子。 我們沒有多厲害,但基礎還是有學過的, 只是,很快就發現問題,也是那天和朋友聊到
鄰家哥哥一直是個溫和的人,至少對我來說他是。 他每天固定時間出門上班,差不多時間回到家。 因工作需要付諸勞力,回家時會先上樓梳洗乾淨,再下樓吃晚餐。 通常,他不需要自己做太多什麼, 桌上會有長輩準備好的、熱騰騰的飯菜等著他。 (有時甚至是他一坐定,同時間剛好端上桌的熱騰騰) 吃飽後,
除非必要,否則,我很少、幾乎沒有修改過小孩的作品。 約莫是因國小時期,有兩件事情我很在意,記到現在。 (換言之,這篇大概會寫很長) 我很平庸,月考也都中段而已, 大約五年級的時候吧,發現自己美術能力尚可, 談不上多強,但在班上應該能排到中上。 因此在美勞課時,有過幾次被老師肯定的表現
以前我們會跟哥哥說,錯了沒關係、輸了沒關係。 沒說完的還有一句,我們重新來過一次就可以。 有時,其實說了,但沒用。 通常換來的,會是孩子更低落的情緒。 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 明明是站在想要鼓勵他,即便表現不好也不要緊,再試一次就好啦!的角度。 但不管好言好語的說,還是自以為冷
最近特地開了這個純文字抒寫的地方,是因我明白自己需要抒發、書寫。 過去的一切好壞,都是如今模樣的堆疊。 但這六年多來,只要寫到關於教養,總是比較綁手綁腳的。 因為吳女士也就是我的母親,極其敏感,我擔心只要提到關於過去的經驗,即便沒那個意思,她也會覺得,我在影射、指責她當年沒做好。 哪怕我曾親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看到不同的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時常讓我想到我與兒子們的關係
等你當家長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希望在此能提供些新的觀點與思考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一輩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將生兒育女當作義務 關於為什麼為什麼會不斷重複父母的養育模式 因為「養育」不是對應他人(孩童)所產生的行為 而是基於我們個體的人性
Thumbnail
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描述我與兩個孩子之間的溫馨時刻,以及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的成長與領悟。 通過孩子們的天真行為,讓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從中汲取了寶貴的教訓。希望透過我的育兒故事溫暖人心,也反映了家庭中的愛與成長的教養歷程。
Thumbnail
只要家長真心想陪伴孩子,不管多忙碌,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而且,孩子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這將會是他們長大後面對挑戰與困境的力量。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許多青年人與其父母的關係常常充滿挑戰,即使已經成年,但與父母的交流仍易不歡而散。 與 CK 一起討論,夾在新舊世代中間的現代青年人該如何改變,面對上一輩並教養下一代。
看到不同的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時常讓我想到我與兒子們的關係
等你當家長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希望在此能提供些新的觀點與思考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一輩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將生兒育女當作義務 關於為什麼為什麼會不斷重複父母的養育模式 因為「養育」不是對應他人(孩童)所產生的行為 而是基於我們個體的人性
Thumbnail
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描述我與兩個孩子之間的溫馨時刻,以及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的成長與領悟。 通過孩子們的天真行為,讓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從中汲取了寶貴的教訓。希望透過我的育兒故事溫暖人心,也反映了家庭中的愛與成長的教養歷程。
Thumbnail
只要家長真心想陪伴孩子,不管多忙碌,相信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而且,孩子也一定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這將會是他們長大後面對挑戰與困境的力量。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