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筆記-學佛五講第一講 宗教與佛教 心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第一講是宗教與佛教。講的是「何謂宗教?」「宗教有哪些分類?」「佛教是不是宗教?」和佛教的起源。

這種研究學問的講題,看了讓人退後三步,聽完卻釐清我內心很大一部份的困惑。

「宗教」是起源自上古時代,大自然中有地水火風種種現象,人有趨吉避凶的渴望,而創造出種種的解釋,也產生了神明、造物主、主宰者的概念,而在人與神之間需要一個媒介來溝通對話,溝通也必須要有對象,而產生了對話的「偶像」和媒介(祭司),代代相傳的解釋和解決方法,產生了神道、祭儀、偶像、靈力、神祕、消災祈福的種種宗教形式。過去藉由天子和靈媒以種種的方式解釋這些現象,在佛教則是以緣起的觀念來解釋。

而存在不同時空背景的各種宗教,可以用民間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的方式來區分,有些侷限在特定的空間和民族,有些則可以擴展到全世界而成為普世的價值。

「何謂宗教?」師父在學佛五講中說到:「神道設教是宗教、偶像崇拜是宗教、神祕禁忌是宗教、靈力信仰是宗教、禳災祈福是宗教、儀式祭典是宗教」

所以「佛教是不是宗教呢?」答案是:「是也不是。」

原因是佛教的基礎是宗教,因為佛教有宗教形式和功能,有儀典、信有鬼神、膜拜偶像、神祕經驗、消災祈福,觀音、地藏、藥師、彌陀等信仰。但本質不是宗教,因為不信有造物主而信因果,依戒法,不神化佛陀,而無偶像崇拜,重智慧解脫,不重神祕經驗,重視慈悲利他,不重自私自利,故不是宗教。

聽完師父的這番論述,對我來說豁然開朗的是,我終於明白什麼是「正信」。

我認為正信是強調理解佛教的本質思想,而從思想的改變,而達到行為和語言上的改變,也就是身、口、意的改變。 所以佛教在基礎上會用傳統宗教的方法,像祈福和儀式來接引眾生,但要達成個人的修行還是必須從觀念、方法、和實踐上入手。

avatar-img
18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佛教的歷史,其實有許多是因為中國僧人前往印度取經,而留下歷史風土相關的紀錄而來,因為當時的印度文化並沒有歷史的概念,所以經由中國佛教的保存而留下足跡。
開講緣起:學佛五講是1991年三月為聖嚴師父編纂,為農禪寺的常住法師講的五次課程,目的在讓大眾理解基礎的佛學,知道如何以佛法來修行。也為成為一般大眾深入浩瀚的佛法的一塊指引的敲門磚
由三學到三慧:透過訓練、行為改變、達到學佛目標。戒為行為訓練,定為心理訓練,慧為改變/轉變,聞慧/思慧為佛學,修慧為學佛,藉由佛學和學佛,轉凡成聖。
十二因緣說明人怎麼形成來到世間,貫穿現在/過去/未來。任何人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十二因緣分析過去現在至未來會怎麼發生
為什麼佛陀初轉法輪談苦,而不是談樂?快樂使我們暫時忘卻苦,卻像是缺鹽但拼命吃糖。
因緣果貫穿三世,現在當下的果也是未來的因。凡事在「因」上去努力,活在當下,為過去負責,不驕傲也不氣餒,也知道現在的苦果為過去惡業成熟,歡喜受報則不會再造惡業。
佛教的歷史,其實有許多是因為中國僧人前往印度取經,而留下歷史風土相關的紀錄而來,因為當時的印度文化並沒有歷史的概念,所以經由中國佛教的保存而留下足跡。
開講緣起:學佛五講是1991年三月為聖嚴師父編纂,為農禪寺的常住法師講的五次課程,目的在讓大眾理解基礎的佛學,知道如何以佛法來修行。也為成為一般大眾深入浩瀚的佛法的一塊指引的敲門磚
由三學到三慧:透過訓練、行為改變、達到學佛目標。戒為行為訓練,定為心理訓練,慧為改變/轉變,聞慧/思慧為佛學,修慧為學佛,藉由佛學和學佛,轉凡成聖。
十二因緣說明人怎麼形成來到世間,貫穿現在/過去/未來。任何人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十二因緣分析過去現在至未來會怎麼發生
為什麼佛陀初轉法輪談苦,而不是談樂?快樂使我們暫時忘卻苦,卻像是缺鹽但拼命吃糖。
因緣果貫穿三世,現在當下的果也是未來的因。凡事在「因」上去努力,活在當下,為過去負責,不驕傲也不氣餒,也知道現在的苦果為過去惡業成熟,歡喜受報則不會再造惡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信仰和依循的系統 宗教,一個全球各地無數人信仰和依循的系統,無論你身處何方,它幾乎都會在你的生活中有所體現。對我來說,台灣的廟會是我接觸宗教文化的一個起點,這不僅是民間信仰的活動,也是台灣多元宗教文化的縮影。當然,對於宗教的認識,並不僅限於台灣的廟會或是我們所熟知的道教、佛教,也不僅是基督教、天主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宗教的形成及其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角色,揭示宗教並非來自超自然力量,而是人類對生命的無常、死亡的恐懼與社會秩序需求的產物。文章分析宗教如何作為社會控制工具,規範行為、增強凝聚力,並協助人類理解未知的世界。最終,本文提出重新思考宗教的目的及其對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傳統上,佛陀與耶穌是佛教與基督教的核心創立者,教義也是這些宗教的根基。若試圖剝離這些核心人物來重新定義其宗教,邏輯上似乎難以成立。然而,在語言遊戲中,如果一個社群開始使用「佛教」或「基督教」來指代不同於傳統的思想體系,這些異化的宗教概念便在特定語境中取得意義,即使它們可能與原有的宏大敘事相悖。
佛教的核心可以從多個角度理解,因為佛教的教義和修行體系非常廣泛且深奧。但整體來說,佛教的核心思想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關鍵點: 1. 四聖諦 四聖諦是佛陀最初成道後的核心教法,概括了佛教的基本教義,是理解佛教的根本: 苦諦:指出生命中的苦難是普遍存在的。 集諦:揭示苦的根源在於人們的執著與欲望。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佛教徒說的業,梵文意思是「行為」。所有的行為皆產生相應的結果,佛教徒稱之為業力法則或因果法則。 《達賴喇嘛談心經》 初期的佛教並沒有崇拜偶像的習慣,當時的佛教徒禮拜的對象是存放舍利(稱為窣堵波)的寶塔或是紀錄釋迦生涯的佛像圖。佛像的出現在釋迦入滅後約莫西元一世紀半左右時期。日本則隨著渡來人(古代日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信仰和依循的系統 宗教,一個全球各地無數人信仰和依循的系統,無論你身處何方,它幾乎都會在你的生活中有所體現。對我來說,台灣的廟會是我接觸宗教文化的一個起點,這不僅是民間信仰的活動,也是台灣多元宗教文化的縮影。當然,對於宗教的認識,並不僅限於台灣的廟會或是我們所熟知的道教、佛教,也不僅是基督教、天主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宗教的形成及其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角色,揭示宗教並非來自超自然力量,而是人類對生命的無常、死亡的恐懼與社會秩序需求的產物。文章分析宗教如何作為社會控制工具,規範行為、增強凝聚力,並協助人類理解未知的世界。最終,本文提出重新思考宗教的目的及其對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傳統上,佛陀與耶穌是佛教與基督教的核心創立者,教義也是這些宗教的根基。若試圖剝離這些核心人物來重新定義其宗教,邏輯上似乎難以成立。然而,在語言遊戲中,如果一個社群開始使用「佛教」或「基督教」來指代不同於傳統的思想體系,這些異化的宗教概念便在特定語境中取得意義,即使它們可能與原有的宏大敘事相悖。
佛教的核心可以從多個角度理解,因為佛教的教義和修行體系非常廣泛且深奧。但整體來說,佛教的核心思想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關鍵點: 1. 四聖諦 四聖諦是佛陀最初成道後的核心教法,概括了佛教的基本教義,是理解佛教的根本: 苦諦:指出生命中的苦難是普遍存在的。 集諦:揭示苦的根源在於人們的執著與欲望。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佛教徒說的業,梵文意思是「行為」。所有的行為皆產生相應的結果,佛教徒稱之為業力法則或因果法則。 《達賴喇嘛談心經》 初期的佛教並沒有崇拜偶像的習慣,當時的佛教徒禮拜的對象是存放舍利(稱為窣堵波)的寶塔或是紀錄釋迦生涯的佛像圖。佛像的出現在釋迦入滅後約莫西元一世紀半左右時期。日本則隨著渡來人(古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