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7):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弟子規》的總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第一)。

raw-image

孔子的這段話,涵蓋性很強,全面闡述了儒家對門徒弟子的基本要求和學習的次序。因而被當成了後世儒家啟蒙讀物《弟子規》的總綱。

 

《弟子規》開篇總敘言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這段話有二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先學行為規範,再學文化知識;行為規範比文化知識更重要,更基礎,分量也更大。拿我們現在的教育來比方,就是先得學會遵守《學生守則》,再開始學習文化知識。但我們現在的教育其實並不這麼要求,更重視文化課,也不將行為規範做為文化課的前提。行為規範與文化課是並行教育。

 

過去師父教徒弟功夫或技藝也是這樣。徒弟入得門來,師父不會馬上傳授技藝。得先幹上幾年雜活,擔水劈柴之類的。幾年下來,師父覺得這個徒弟品性不錯,孝順師長,對師父言聽計從,任勞任怨;跟同門師兄弟關係也處得可以,交的朋友也很正派。通過師父考察後,『豎子可教也!』才會開始傳授技藝。禪宗六祖慧能,在得到師父真傳之前,一直就在柴房幹粗活。

 

其實呢,給師父老師幹活等於是交學費。可能富家子弟有錢交得起學費,就不用『入則孝』了,直接就教知識本事了。師父老師交徒弟也算是長期投資,希望將來有回報。當然也有看走眼的。徒弟學成後,翅膀硬了就不聽師父招呼了,甚至大逆不道,幹出欺師來祖的勾當來,這種事情也是有的。

 

第二個層次,行為規範裡,先做到孝弟;其次做到謹慎守信;再者,在一個群體中,對所有人都要和和氣氣,但不必與所有人都深交,而要多與正派人士交往。泛,廣而淺的意思。

 

儒家特別強調謹慎。說話做事三思而後行,講究考慮周全,滴水不漏,面面俱到。新奇的想法,得罪人的話,儒家不會說;冒險危險的事,儒家不會做。這非常容易導致明哲保身和虛偽。這很可能是中國古代嚴酷的政治制度所致,一言不慎,就會招來殺身之禍。但謹慎僅對做人有利,對做事則不利。這正是中國人固步自封,缺乏創新意識和冒險精神的重要原因。

 

《弟子規》對孔子的這段話做了細化,使得這段話具有了可操作性。當然,孔子說這話的時候,肯定也有具體的行為規範要求。但《弟子規》的意義在於將這段話與具體的行為操守直接聯繫起來了,並將孔子對成人弟子的要求轉移到適宜于幼童,從娃娃抓起,成為了儒家的啟蒙教材。

 

《弟子規》成書於清康熙年間,距今300多年了,影響很大。今天又重新得到重視。作者李毓秀只考取了秀才,是個教小孩的私塾先生。這個《弟子規》等於是他的自編教材了,原名《訓蒙文》。但因其琅琅上口,三字一句,特別容易被小孩接受;又符合孔子原意和清朝統治者的需要,就流傳開來。後來經他人修訂,改名為《弟子規》。

 

現在看來,《弟子規》中許多對小孩的行為要求,不再適宜于現代社會了。比如說『冬則溫、夏則凊』。 要求小孩冬天為父母暖被窩;夏天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根本不可行。古代的小孩,恐怕也難做到。本來就應該父母照顧小孩,怎麼能讓小孩照顧父母呢?對小孩的要求主要應當是逐步自理和自立。

 

我覺得,對《弟子規》等所謂古代啟蒙讀物,現在的學生知道就行了。知道有這麼本書,瞭解其大致內容就可以了,不必從小誦讀記住。背下了,也大多做不到。能遵守中小學校手冊就行了。花時間學習《弟子規》完全沒有意義,反而束縛了兒童的個性發展,容易養成服從權威,不求真知的個性。

 

2017年3月24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3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為政第二)。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對君子和小人的許多論述。但卻沒有給君子一個完整的定義。可以肯定的是,君子有一定社會地位,然後,還要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和修養。孔子對君子的論述就集中在這些方面。但根據這些要求,我們也只能知道
Thumbnail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為政第二)。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對君子和小人的許多論述。但卻沒有給君子一個完整的定義。可以肯定的是,君子有一定社會地位,然後,還要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和修養。孔子對君子的論述就集中在這些方面。但根據這些要求,我們也只能知道
Thumbnail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這段話分兩句。後一句,『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在後面『子罕第九』篇中又單獨出現了一次。兩句話之間有聯繫,前者強調君子要穩重,後者強調君子交友要謹慎。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學問也不會
Thumbnail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這段話分兩句。後一句,『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在後面『子罕第九』篇中又單獨出現了一次。兩句話之間有聯繫,前者強調君子要穩重,後者強調君子交友要謹慎。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學問也不會
Thumbnail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第一)。  子夏,姓姬名商,子夏是他的字,衛國人。比孔子小四十四歲。以『文學』著稱,名列孔門十哲和七十二賢人。   對『賢賢易色』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就不列舉了。我理解,『賢賢』之意就是像賢人那樣行
Thumbnail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第一)。  子夏,姓姬名商,子夏是他的字,衛國人。比孔子小四十四歲。以『文學』著稱,名列孔門十哲和七十二賢人。   對『賢賢易色』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就不列舉了。我理解,『賢賢』之意就是像賢人那樣行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第一)。 孔子的這段話,涵蓋性很強,全面闡述了儒家對門徒弟子的基本要求和學習的次序。因而被當成了後世儒家啟蒙讀物《弟子規》的總綱。   《弟子規》開篇總敘言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第一)。 孔子的這段話,涵蓋性很強,全面闡述了儒家對門徒弟子的基本要求和學習的次序。因而被當成了後世儒家啟蒙讀物《弟子規》的總綱。   《弟子規》開篇總敘言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是語錄體。孔子講學遊歷時,他的弟子記下了他的言行,弟子的弟子又記下老師的言行,後來編撰成書。可能孔子去世好多了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忽然想到,應該將孔門的言論好好整理歸納一下,流傳後世。於是將各自的上課筆記歸攏起來,刪去重複的,挑選完整準確的。那時記錄文字還是竹簡,編撰工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品格跟學問哪個重要?這個問題不只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甚至是國家領導的問題。答案看起來呼之欲出,但是為什麼?根據三字經,筆者提供了兩個說明方法,一個引經據典闡述道理,一個是分析法。選一個,然後,告訴你的孩子吧~
Thumbnail
品格跟學問哪個重要?這個問題不只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甚至是國家領導的問題。答案看起來呼之欲出,但是為什麼?根據三字經,筆者提供了兩個說明方法,一個引經據典闡述道理,一個是分析法。選一個,然後,告訴你的孩子吧~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的話題,各位想過求知問學的根本是什麼嗎?那求知問學的終極目的又是什麼? 今天我想引述的就是有子所說的話,然而必須先說明,他話中含意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因為是出現在經典裡的話就不加思考而照單全收,覺得反正都是好的東西就一概而論,否則會有學而不精、得過且過之弊。
Thumbnail
延續上一篇的話題,各位想過求知問學的根本是什麼嗎?那求知問學的終極目的又是什麼? 今天我想引述的就是有子所說的話,然而必須先說明,他話中含意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因為是出現在經典裡的話就不加思考而照單全收,覺得反正都是好的東西就一概而論,否則會有學而不精、得過且過之弊。
Thumbnail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此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
Thumbnail
簡述: 《論仁、論孝、論君子》的內容是選輯自《論語》一書,是孔子的門人和後學的記錄。此文提及「仁」、「孝」或「君子」的涵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