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文系停招背後的教育思考:跨領域能力的重要性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世新大學中文系系學會停招新聞/圖片來源摘自:聯合新聞網)

(世新大學中文系系學會停招新聞/圖片來源摘自:聯合新聞網)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在看高等教育相關新聞呢?

這幾個禮拜鬧得沸沸揚揚的新聞大概是「世新大學中文系停招事件」。而消息一出引發各界關注,然而在臉書、dcard或是PTT版上又開始戰文理組以及人文學科的意義。

在消息爆發後,真理大學台文系也傳出思考是否停招的消息。

到這裡,我們先來看世新大學中文系發的聲明稿。

(世新大學中文系系學會聲明稿/圖片來源:世新大學中文系系學會臉書)

(世新大學中文系系學會聲明稿/圖片來源:世新大學中文系系學會臉書)

儘管從聲明稿發現校方與該系上未充分溝通就做決定,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行為舉止,但是今日我們先撇開這個問題不談,我們來談談關於網路又掀起戰文理組與科系這件事情。

可能大家心中還是認為「生涯、職涯與全球世界」就只有「第一、二、三、四類組」這四大組別,或是「文理組」這兩大組別。然後只有醫牙電資才是好棒棒的職涯。

但是,以上這些東西是完全錯誤,違反社會的運作法則。

我先講一個整篇文章的重要結論「用文理組、科系在分未來的職涯與世界已經是錯誤的價值而且世界也不是這樣子的」。

你會問,為什麼?

傳統職業發展路徑失效了

首先我要先引用Gartner的分析報告-「傳統職業發展路徑失效了」。(見下圖)

(Gartner的分析報告/圖片來源:游舒帆臉書)

(Gartner的分析報告/圖片來源:游舒帆臉書)

未來的世代已經不是單一科系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而且請不要再想在某個職務上待一輩子,而是你要發展屬於你自己的「技能組合」。因為舊職位會消失,新職位會出現,你必須培養學習的技能。

你會問甚麼是「技能組合」或是「技能樹」?

就是一種能「學習移轉的能力」,即是能力在不同職務間能夠應用和轉換。不論到哪個產業、哪個領域,你都可以派得上用場。就像國外密涅瓦大學以及國內學習家小羊世界觀學院在推行的「決策思考力」一樣。

(延伸閱讀:密涅瓦大學的學習秘訣之三:素養組合拳

舉兩個例子來說:

  • 產品經理轉向市場經理: 一位產品經理負責產品策略和產品開發,但他也具備了數據分析和市場研究的技能。這使他能夠轉向市場經理的職位,負責分析市場趨勢,制定市場推廣策略,並與銷售團隊合作以實現市場目標。
  • 社會科學系畢業生轉向人力資源專家: 一位社會科學系畢業生研究社會現象、人際關係和組織行為,並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分析技能。這種知識和技能可以應用在人力資源專家的職位中,協助公司管理人力資源、招聘、培訓和組織文化的發展。社會科學系畢業生的對人際關係和社會動態的理解使他們成為理解和解決組織內部問題的專家。
  • 中文系學生轉向數位內容經理一位中文系的學生具有優秀的寫作和文本分析技能,他們在大學學習了文學分析、文字詮釋和文化理解。這種知識和技能可以應用在數位內容經理的職位中,負責創建和管理網站內容、社交媒體內容,以及撰寫線上宣傳資料。

所以,累積可以帶得走的技能,將技能轉移,不要將職為綁在特定工作上,才能將生涯走得更久。

世界不是用類組與科系在運作的

其實最早的知識是混合在一起的,根本沒有像現在分文理組與科系,其實是方便老師與教授教學用而已。但是面對複雜的未來、世界與職場,難道單一的領域就可以勝任了嗎?

舉一個產業例子來看,近幾年在設計或是心理學領域很紅的UI/UX設計師,中文叫做使用者研究設計師,簡單來說就是你現在使用的手機APP或是網站的介面,設計出符合人性化的設計,看那些是使用者體驗良好,那些需要在修改的設計師。(其實還可以再細分設計類與研究類,這裡就不再細談,有興趣可以點擊延伸資料來看。)

(延伸資料:給想踏入 UIUX 產業學生的一封信

在UI/UX設計師的職業當中,除了設計相關的專業外,其實也需要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等等跨領域與學科的能力與技術。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儘管真實世界是如此,但台灣的教育體制卻自己在玩圈內遊戲。令人不解的是大家似乎把科系等於特定產業,除了特定科系(例如醫學、牙醫等外),到底有哪種科系只能進入特定產業當中。大家的想法太狹窄,以至於導致許多問題出現。我們應該要有開放的想法,別劃地自限於產業出路。

在舉一個例子,以資訊相關科系為例,他可以運用科技或是程式技能,投身地方創生或相關文創產業,去做科技與多媒體的內容不是嗎?(這就類似前一個提到的跨產業技能組合與學習移轉的能力)

所以,我們要打開這樣子呆板的想像限制,能力與行業不是相對應的兩個東西,每一個產業都是需要多種人才,大學培養能力,不是培養科系與產業,所以也不可以誤導學生畢業等於那職業的人,這些都是職涯上的迷思與錯誤的信念

那你說,阿我們教育有在改變嗎?大家不是都這樣看。

其實教育部也有做稍為的努力,大家可以去看看Collego的網頁(這是升大學必看的一個網站之一)。網站分類不是從科系,也不是從文理組,更不是一二三四類組,而是學群與學類。

那你就會問了,什麼是學群和學類?

Collego是依據未來需要的能力、科目、興趣等面向進行分析與整理。相似的學系為一學類,相似的學類整合成一學群,這學群就是大家熟知的大學18學群分類。最大的學群,下設有學類,學類之下才是學系。(雖然這樣分法也不是很完美,畢竟有些學群是可以相互連通的,但至少是一大進步了)

舉社會心理學群為例(由於版面不足,怕大家閱讀太壅擠,因此只舉例幾個學類),底下設有心理學類、社會學類…….等,之後才是相對應的學系。你會發現學類所需要的能力其實是差不多的,如果能整合運用,其實才是能真正舉一反三的轉移知識。

(社會與心理學群架構圖/圖片來源:Collego、作者自行彙整)

(社會與心理學群架構圖/圖片來源:Collego、作者自行彙整)

其實這樣子的改變,你會說怎麼可能,現在你感覺好像不是這樣,但是這是遲早會改變的事實。因為前面才說過真實世界不是這樣子的,只是學校教育、職場人資老闆與學校用過去的方式在看未來以及招募人才罷了。

那你說這樣台灣怎麼進步呢,對吧?

未來世界是複雜的問題要面對,你想想真的只需要一種科系的人才就可以解決嗎?

未來人才所具備的能力

  • 多領域學習:我們應該主動尋求不同領域的知識,不僅限於我們目前的專業或興趣領域。這樣,當AI能夠取代部分低質量學習時,我們將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世界並提升我們的技能。
  • 獨立思考與知識篩選: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至關重要,這包括辨別哪些知識需要自己學習,而哪些可以通過搜索引擎輕鬆獲取。這有助於提高效率並避免浪費時間。
  • 主動實踐:當我們確定學習方向時,不要等待,應該立即行動。主動實踐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並應用所學,而不是盲目地等待。
  • 緊貼環境變化: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化。我們需要時刻關注環境的變化,持續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以適應變化並取得更高的成就。
  • 不受限於特定領域或環境:我們不應該限制自己在特定的學科、學校或環境中。跨領域學習和多角度思考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世界,並在未來社會中實現更大的成就。

一起來思考...

1.你認為中文系停招事件反映了高等教育體制的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2.在現代職場,哪些跨技能對於學生未來的成功至關重要?舉例說明。

3.你認為未來高等教育應該如何培養學生,以使他們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職場和社會?

延伸閱讀資料

1.未來職場哪些技能最搶手?麥肯錫:有這 13 種能力,工作不怕被 AI 搶走 2.為何我說大學推的「跨領域」都搞錯了?

3.現場直擊:台灣的大學為何「難以創新」?

參考資料

1.游舒帆老師臉書(2023.10.27)

avatar-img
32會員
98內容數
哈囉!我是冠彰,大家都叫我袋鼠。 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不斷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意識到教育、社會與全球是息息相關,然而有太多結構性問題讓我感到困擾與煩憂。未來將成為#社會助人教育NPO工作者,期待在教育、社會、以負責、毅力與省思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助人的永續人才」道路前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袋鼠Kangaroo's Blog 的其他內容
最近兒福聯盟發布「學生過勞又迷惘 怎麼逃離課業壓力鍋 ?!」之2023年臺灣兒少學習狀況調查報告記者會。引起網路社群的喧然大波,今天我想要藉由我自己長期關注教育的背景來探討這件事情大家的輿論意見。 「學生過勞又迷惘 怎麼逃離課
擁有幾年教育創新領域專業,我經常聽到人們問我:「你是不是想當老師?」。有些人身邊的朋友正在考慮進入教育領域,他們猶豫是否要修讀教育學程或成為老師。因此,今天我們將以教育領域為例,討論未來的職業規劃。儘管這篇文章以教育為例,但其核心觀點適用於各行各業。
今天在Thread中看見有高中生PO的文章(見下圖一),這讓我們可以好好省思目前台灣教育的問題。以下節錄貼文內容與留言,讓社會大眾可以一起思考目前教育的問題,並且揭開最真實的面紗。
如果學校教育作為猴子進入社會前,卻無法陪伴猴子好好長大成「人」,那麼當我們嘲笑《山道猴子的一生》很可憐的時候,是否想過,其實我們就是一個那麼膚淺的人。-節錄自「輔導老師的心裡話」 2023年暑假,網路爆紅的《山道猴子的一生》(上)(下)引起了許多人的論述,
參與許多提案競賽或是相關成果報告後,我們發現「解決問題」這個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只運用在比賽的評審提問,而是在未來職場上或是生活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因此,今天要來和大家介紹走過提案競賽以來,那些評審常問的問題,而這些文題也可以用來評鑑自己是否具備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本文介紹了專案執行中常用的數位工具,包括專案管理、線上延伸與討論、資料存取和發布工具。專案管理工具包括記錄軟體和會議軟體,而線上延伸與討論工具則用於設計和專案內容的發想。資料存取工具包含資料儲存和發表用軟體,而發布工具則包括社群媒體、網站和網誌部落格等。選擇適合團隊專案的工具,能提高專案執行效率。
最近兒福聯盟發布「學生過勞又迷惘 怎麼逃離課業壓力鍋 ?!」之2023年臺灣兒少學習狀況調查報告記者會。引起網路社群的喧然大波,今天我想要藉由我自己長期關注教育的背景來探討這件事情大家的輿論意見。 「學生過勞又迷惘 怎麼逃離課
擁有幾年教育創新領域專業,我經常聽到人們問我:「你是不是想當老師?」。有些人身邊的朋友正在考慮進入教育領域,他們猶豫是否要修讀教育學程或成為老師。因此,今天我們將以教育領域為例,討論未來的職業規劃。儘管這篇文章以教育為例,但其核心觀點適用於各行各業。
今天在Thread中看見有高中生PO的文章(見下圖一),這讓我們可以好好省思目前台灣教育的問題。以下節錄貼文內容與留言,讓社會大眾可以一起思考目前教育的問題,並且揭開最真實的面紗。
如果學校教育作為猴子進入社會前,卻無法陪伴猴子好好長大成「人」,那麼當我們嘲笑《山道猴子的一生》很可憐的時候,是否想過,其實我們就是一個那麼膚淺的人。-節錄自「輔導老師的心裡話」 2023年暑假,網路爆紅的《山道猴子的一生》(上)(下)引起了許多人的論述,
參與許多提案競賽或是相關成果報告後,我們發現「解決問題」這個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只運用在比賽的評審提問,而是在未來職場上或是生活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因此,今天要來和大家介紹走過提案競賽以來,那些評審常問的問題,而這些文題也可以用來評鑑自己是否具備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本文介紹了專案執行中常用的數位工具,包括專案管理、線上延伸與討論、資料存取和發布工具。專案管理工具包括記錄軟體和會議軟體,而線上延伸與討論工具則用於設計和專案內容的發想。資料存取工具包含資料儲存和發表用軟體,而發布工具則包括社群媒體、網站和網誌部落格等。選擇適合團隊專案的工具,能提高專案執行效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由於少子化,加上AI產業趨勢,大學人文科系學生逐漸限縮,尤其被視為傳統保守的中文系,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其實,語文不只是研究學問的基本工具,也承載了文化脈絡以及身分認同的意義,乃瞭解國家民族文化的基礎,國文教育可說是文化、道德與修養三合一的核心,國文之重要性,的確不容輕忽。 以前的中文系,
Thumbnail
台北世新大學日前發生酒店業者闖入教室、與女學生搭話的事件。涉案5人後來遭警方移送法院,但法院認為招募過程平和,未造成校園混亂,裁定不罰。2024/7/5來自《法律白話文運動》Instagram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頂尖學生的表現,已經很難用之前設定的國文+英文+數A+自然4科成績篩選。觀察英文科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近5年的數字,皆大於社會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以招生角度來看,就是用社會科當門檻,會比選用英文科更容易篩選掉學生,簡化第一階段的作業!
Thumbnail
「中文系畢業能幹嘛?」這句話從上一輩問到現在,至今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從近日某大學校長於某直轄市長政見辯論會之提問,認為大學的任務,是讓畢業生留在在地就業,培養符合城市發展與產業需求的人才。到建中人社班等明星高中之語文、人文社會資優班陸續停招、停辦,及政府近年大力推動資通產業、護國群山等政策。反映的是逐漸就業導向的高等教育,及經費、資源、教育「重就業、輕人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Thumbnail
由於少子化,加上AI產業趨勢,大學人文科系學生逐漸限縮,尤其被視為傳統保守的中文系,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其實,語文不只是研究學問的基本工具,也承載了文化脈絡以及身分認同的意義,乃瞭解國家民族文化的基礎,國文教育可說是文化、道德與修養三合一的核心,國文之重要性,的確不容輕忽。 以前的中文系,
Thumbnail
台北世新大學日前發生酒店業者闖入教室、與女學生搭話的事件。涉案5人後來遭警方移送法院,但法院認為招募過程平和,未造成校園混亂,裁定不罰。2024/7/5來自《法律白話文運動》Instagram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頂尖學生的表現,已經很難用之前設定的國文+英文+數A+自然4科成績篩選。觀察英文科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近5年的數字,皆大於社會成績在15級分(滿分)的人數百分比,以招生角度來看,就是用社會科當門檻,會比選用英文科更容易篩選掉學生,簡化第一階段的作業!
Thumbnail
「中文系畢業能幹嘛?」這句話從上一輩問到現在,至今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從近日某大學校長於某直轄市長政見辯論會之提問,認為大學的任務,是讓畢業生留在在地就業,培養符合城市發展與產業需求的人才。到建中人社班等明星高中之語文、人文社會資優班陸續停招、停辦,及政府近年大力推動資通產業、護國群山等政策。反映的是逐漸就業導向的高等教育,及經費、資源、教育「重就業、輕人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