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0月檢討與反思-放鬆是心態不是一個活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

這個月經歷了很多開心、低潮、有能量沒能量還有反思的時刻,開心:關於自己付出好多努力, 也正在朝著個人目標努力不懈,嘗試找出可以變更好的地方;低潮:自己付出的努力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得到付出或是自己好像一直在衝刺就遲遲找不到什麼時候該停下來檢視自己,就算自己每週都會固定檢討,但這個檢討似乎變成另一種前進,自己的內心也沒有平靜下來再檢討的時候總會想要檢討快一點,想追求效率;高低能量:自己的能量有時高有時低,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一上一下的,所以常常導致在學習的壯況或是正事的時候常常不能夠專心;反思:因為經歷很多內在問題,讓自己思考要如何去修改這些模式或是心態,讓自己可以摸索適合自己的人生哲學或是一套人生系統。

這個月遇到的困難:

  1. 一直在衝刺卻忘記要適時停下來休息檢視
    • 我總想著要在什麼時候上英文課還有複習英文課,或是什麼時候該去練習發音、口音,還有什麼時候要去處理學校畢業專題,什麼時候要去練習資料工程的專案,一直專注在什麼時候要幹嘛幹嘛,每天都有東西要去學習或是處理,看似很充實的人生但其實暗藏毒藥,因為這樣間接讓我的心理壓力很大,默默累積負面情緒,但我沒有注意到因為我陷入了隧道效應,我眼前的格局變小的,忽略掉一些大方向的問題,像是自己的心情有沒有照顧到、自己的方法用得對不對、自己有好好吸收這些知識內容嗎等等的。
  2. 一直去抱怨自己沒有的東西
    • 有時候真的工作比較累的時候,常常會把其他事情拿來比較,導致自己落入匱乏循環中,在淺意識裡自己會把自己沒有的東西放大,讓自己一直處於不滿意的狀態。
  3. 太專注於結果讓自己負面情緒增加
    • 我是在學習上很容易刻意去注意我的學習效果如何,像是這週上了8堂英文課就想在下週看到自己是不是有明顯進步,或是自己一直在練習英文口說,自己會一直自己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有英文腦之類的。

反思後的收穫:

放鬆,讓時間慢下來似乎是對我目前來說是最好的辦法,我都知道物極必反,或是其他告訴我不要著急於結果的道理,但當身處在其中的時候卻渾然不知,總認為自己在前進很快但事實沒有想像中的快,因為急著看到結果,讓我喪失了一些生活中的享受或是享受進步一點的感覺,在這什麼都追求速度的時代,我總想要一步登天想要讓自己快點有所成就,卻忘記自己要停下腳步讓自己呼吸、讓自己大腦有個休息的時間去吸收最近所學或所得到的知識、觀念。

放鬆這件事我認為,要把它變成一個心態而不是一個活動

因為當我在無時無刻用放鬆心態面對生活後,我覺得時間慢下來了壓力也變少了,學習時更專心了,對於結果也不會太著急,反而會一直告訴自己時間會證明我的努力的;成果總是在不經意時出現,越是刻意追求越是得不到,用放鬆的心面對所有的事情,那麼就不會有太多事情造成你的負面情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每到一週的尾聲,心力總覺得到了極限,想逃避卻不得不面對,壓力驅動著我在最後一刻完成工作。即使躺下,也無法真正休息。我知道這樣的循環不健康,但卻只能硬著頭皮面對。我反思自己總是被罪惡感所驅動,努力「遠離問題」卻感到筋疲力竭。當我改為「專注目標」時,便能看見自己的小小進步,這是我仍在學習調適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長期不梳理情緒可能導致情緒失控、人際關係受損,甚至身心健康下降。相對地,習慣性地梳理情緒,能有效減輕壓力、促進健康與幸福感。本文將介紹不梳理情緒的影響及梳理情緒的多種方法,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充足的休息時間和心情真的很重要,我明明了解這件事情卻還是讓常常讓自己陷入過度疲累的狀態,對一切事情喪失信心。 這周真的是完成了很多事,包括禮拜一的讀書會、禮拜二重訓、禮拜四瑜伽——這是例行的公事,禮拜三英文課(但禮拜四英文課不小心忘記),禮拜五面試結束後緊鑼密鼓的準備禮拜六的作文課和彩排的主持稿。
有時候 努力反而會讓人變焦慮 因為唯有在努力的狀態中 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 才會後悔自己錯過多少 一個人正在奔跑的人 周圍也會有奔跑的人 所以才能看出自己的快慢 然而 在成為更好的自己之前 人總是要越過許多坎 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我們需要不斷跟過去的自己衝撞 又持續跟未來的自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每到一週的尾聲,心力總覺得到了極限,想逃避卻不得不面對,壓力驅動著我在最後一刻完成工作。即使躺下,也無法真正休息。我知道這樣的循環不健康,但卻只能硬著頭皮面對。我反思自己總是被罪惡感所驅動,努力「遠離問題」卻感到筋疲力竭。當我改為「專注目標」時,便能看見自己的小小進步,這是我仍在學習調適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長期不梳理情緒可能導致情緒失控、人際關係受損,甚至身心健康下降。相對地,習慣性地梳理情緒,能有效減輕壓力、促進健康與幸福感。本文將介紹不梳理情緒的影響及梳理情緒的多種方法,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充足的休息時間和心情真的很重要,我明明了解這件事情卻還是讓常常讓自己陷入過度疲累的狀態,對一切事情喪失信心。 這周真的是完成了很多事,包括禮拜一的讀書會、禮拜二重訓、禮拜四瑜伽——這是例行的公事,禮拜三英文課(但禮拜四英文課不小心忘記),禮拜五面試結束後緊鑼密鼓的準備禮拜六的作文課和彩排的主持稿。
有時候 努力反而會讓人變焦慮 因為唯有在努力的狀態中 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 才會後悔自己錯過多少 一個人正在奔跑的人 周圍也會有奔跑的人 所以才能看出自己的快慢 然而 在成為更好的自己之前 人總是要越過許多坎 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我們需要不斷跟過去的自己衝撞 又持續跟未來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