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深刻體會到自己已經過了能過目不忘的年紀,所以讀工具書的時候只好認命做筆記了¯\_(ツ)_/¯
以輸出為前提輸入。
例如寫文章、做筆記、讀書會等等會迫使人認真篩選資訊、學習時認真接受資訊,並有意識的整理,即使沒有真的也能提升學習成果。
目標成果的程度決定你需要何種資訊。
沒搞清楚自己要什麼目標、需要什麼內容,會使學習喪失針對性、系統性,且可能因資料不符程度導致學習難以進行。
品質至上
零碎資訊無助於有效率的學習,多是自我滿足。
最好的媒介就是書本。
避免因成見導致確認偏誤。
判斷等看完再說。
不同立場的人寫出來的內容與論據也會不同,有助於徹底理解目標主題
尤其是愉快的情緒。
學習成效好,也會令自己愉快,形成正向循環。
兩週內反覆輸出的內容將高機率進入長期記憶。
接受資訊時必須時刻思考、理解、整理,否則容易淪為放空,字讀完了但一個也沒讀進去。
網路上充斥錯誤資訊,作者、作者過往文章可判斷可信度,勿照單全收
刺激思考,獲得新觀點
避免做完一件事後浪費時間在思考等等要幹嘛,迫使專注力下降。
簡單說放空就是發散狀態,放空時大腦狀態與專注理解時的狀態不同,放空時資訊會被各種已知資訊連接並儲存,並迸發新想法。
有意識的將腦內資訊分類,例如用曼陀羅曼陀羅計畫表,思考相關資訊彼此的脈絡並分類,有助於提取記憶與思考。
每日睡滿至少七小時
美食令人愉悅
所謂的靈光一閃在在日本腦科學中稱為A-HA!體驗,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指出靈光一閃時靠神經細胞會在0.1秒內全數活動,並建立、改變腦細胞迴路,可以說是成為與幾秒鐘前截然不同的自己。
立刻記下此時的想法便能鞏固新思路,並以此發想。
不要只是輸出自嗨的內容。
以給人看、讓人理解為前提輸出內容。
正向思考、輸出正向內容有助於讓情緒處於正面。
從一個主題發想,利用便條紙盡量發想,盡可能激發靈感。
評論:
這兩本內容被寫的很淺白,每個主題基本兩頁結束,搭配圖例,完全就是典型的日本科普書籍。
但是因為很淺白,無法深入每個主題。
不過由於寫的面向廣,可以利用這本書已經提到的面向去推廣閱讀,例如去讀溝通交流類、學習類、寫作類等等的書籍。
關於學習類的書籍我順便推薦另一本《拿高分的科學讀書法》,這本對於學習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跟研究成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