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超越生死: 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超越生死: 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李連杰  2023 聯合文學

分類:傳記 

★★★☆☆

 

身為世界聞名的巨星,他外在的表現並不驕傲,相反地,他散發出一種鮮活而充滿好奇心的內在幸福。 -- 詠給明就仁波切

 

時至今日,人類依然為了生存,以武術專業謀生,縱然形式改變了,但生存的目的沒有變。以內心來說,幾千年下來,人類精神世界的改變不大,基本欲求幾乎相同,都是為了健康快樂的生存。

 

佛法的概念是「萬法為心造」,一切現象都是自心的投影;本來沒有敵人,是我創造了敵人。對手本不存在,而我又跟誰在較量呢?

 

我請問大寶法王噶瑪巴:「我要超越生。死,找到生命的真相,我是不是應該要去閉關?」噶瑪巴說:「我不認為你現在適合做這樣的事。你應該繼續留在世間努力修行,你必須完成你的電影事業,你需要不斷地往裡頭尋找,終將找到解答。」噶瑪巴一席話,就是要我破除對於「要閉關」的執著。

 

以往總是故作瀟灑,出門跟太太道別時,還會開無常的玩笑:「我出了門可能會死喔!」回到家又說:「我活著回來了!」而此時,真的命在旦夕,我又要跟身邊的太太說些什麼呢?在這個時刻,世間的名利權情幫不了我。2004年底從南亞海嘯倖免,隔年拍《霍元甲》摔傷,隨後前往青海求灌頂時併發嚴重的高山症,經歷生死交關之後,讓我對於求學佛法、跨越生死的渴求越發強烈。

 

後來大家都說:「因為這樣(南亞海嘯死裡逃生後),你改變了對生命的看法。」當然不是了。若你曾面對過死亡,發現生命短暫,更應該趕快吃喝玩樂,對吧?我有時候想,生死的修行就像是鋪電線、裝電燈,死亡的剎那馬上要將燈點亮,這樣的感覺。在這個層次來說,我們追逐的名利權情都是無效的。

 

仁波切要我們伸出右手大拇指,竭盡所能地觀想自己一生至今的痛苦與不堪,將之全部集中在大拇指上,接著要我們小心地將這個滿載痛苦的大拇指輕輕碰觸在右眼。然後仁波切要我們睜開右眼「現在,是不是放眼所見都是悲傷與痛苦?」「將你的右手拇指拿開,現在你是不是發現,世界依舊美好,而你一生的不幸與痛苦,也就一個拇指的範圍?」「所有痛苦的感受,都是自己放大的,其實沒有什麼不能改變,端看你的心往哪裡看。」

 

「說要百步成佛,你又怎麼知道,自己何嘗不是累積九十九步,就差那麼一步了呢?」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僵化,還有在相對世界裡的那些對與錯、世俗與神聖等等二元相對的概念,都是束縛自心的繩索。

 

我與聖嚴法師在後台相談,我說:「您這身體多麼痛苦啊,每周都要洗腎。」法師心平氣和拉住我的手答道:「真的很痛,但是不苦。痛是肉體的事情,苦是精神的情緒。」

 

當時的我一但做回運動員,電影生涯可能從此中斷,但我也不可能不受召比賽,也不想輸了比賽,唯一的辦法就是因傷退賽。所以我開始日夜執著,希望自己受傷。後來果然在練習時真的發生了很嚴重的傷害,讓我往後拍攝電影時,都必須綁著繃帶上場。現在回頭看,都想著當年何必為難自己?回去比賽,要輸就讓它輸。

 

你所擁有的一切物質財富,除了生活需要,其餘只是代為保管,直到死亡的那一天。物質和財富本身沒有問題,人們的執念才是問題,錯把安全感的手段當成目的才是問題。佛法要人放下,有人會說李連杰有名有利,當然可以喊著要放下。這裡所指的「放下」,是放下心中的執著,放下過度的欲望。這是一種價值觀與態度的選擇,而非計較物質本身的質與量。

 

(關於壹基金)很多人罵我,既然這樣,你捐了自己的錢不就完了嗎?幹嘛要我的一塊錢?因為我是一個有信仰的人,我希望每個人種下自己的善業。

 

有人說我瘋了,不好好拍電影賺錢,卻投入佛法的修持;我總是聽聽笑笑,因為每個人的目標與價值觀不同。如果你不瞭解就說人家是迷信,這也是迷信,是對另一種價值的迷信。

 

修行的第一步,應該從認識「四共加行」開始,分別是人身難得、業力因果、生死無常(我們把生命的幻境當作真實,將一切認為是恆常)、輪迴過患,又稱為轉心四思惟。

 

正因為人們假定了一切都會如願順利,一旦遭遇困難,就開始焦躁煩惱。事物的正面是正常,反面亦是正常,無常就是如此,是中性且自然的存在。

 

短評:

李連杰是我從小的偶像之一,每部電影都是一看再看,實在很難把他螢幕上英勇陽剛的形象和佛法聯想在一起。這本書不是普通的自傳,原本是想看看明星幕後的生活、或是拍電影的花絮和辛苦。但透過他追尋佛法的心路歷程,讓我體悟到,像這樣的人並非像我們認為的那樣「走火入魔」,就像李連杰說的,不能因為我們看到的不一樣,就說他是迷信。他在得到令世人稱羨的名和利之後,還能放下執著,放下自我,投入慈善,努力探尋內心的平靜,十分難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