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說起來我實在是個小心眼的人,在某些事情上,有著非常限縮的底線,容不得別人踩踐。

raw-image

比如我對工作的自我要求與堅持。

常有人說我給自己設定了太高的標準,所以不時讓自己痛苦不已。

稍微降低標準不行嗎?總有人問。

不行啊,因為我心裡有道坎,是怎麼也過不去的。

別人都行,為什麼你就不行?又有人問。

因為別人是別人,我是我。

別人的標準是別人的事,怎麼可能因為別人都如何如何,就來改變我對於某件事該做得如何才算好的標準呢?

就算是我認知錯誤,我以為的標準,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標準,我的堅持仍然不可能改變,因為這是我之所以是為我的原因。

想一秒惹毛我,就對我說:「你這自我要求根本沒意義!」

保證屢試不爽。

avatar-img
46會員
367內容數
愛閱人的生活日常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晚上在母校有場演講。早晨在陰雨濕冷中醒來,不免擔心,夜間在山上校區的演講,真的會有人來嗎? 還好,我是多慮了。報名的同學都如期而至,還有幾位校友、學姐也大老遠趕來。 以職涯發展為主題的演講,其實以前在其他學校也講過,但在母校,對著自己的學弟妹講,感覺非常不一樣。 學弟妹們的反應,也超乎預期
臉書的動態回顧,儼然是我的雲端記憶庫,每天跳出的動態回顧,讓我想起某年的今天有什麼心情,又在做些什麼。 今天看見了幾年前的書桌。 那是工作室剛剛啟用的時候,書桌乾乾淨淨,只有一份正在讀的書稿和一本筆記。桌子前面,隱約可見應景的聖誕紅。 此情此景,真的只能「想當年」。因為工作室和書桌,早就被我的
台灣閱讀節第二天。 據說昨天有朋友來訪未遇,今天決定好好顧攤。 雖然帶了筆電窩在角落趕作業,但一直被來來往往的人吸引,於是收起功課,專心看人。 名之為「閱讀節」,不知為何特別以兒童為對象。所有的節目安排,都以孩童為主。但的確,偌大的廣場,最多的,是出來遛孩子的爸媽。 有媽媽帶著小孩經過攤位。
今天參加2023台灣閱讀節。這是國家圖書館每年舉辦的活動,但近幾年規模越來越大,今年第一次把原本一天的活動延長成兩天,除了出版社之外,也還廣邀各縣市圖書館共襄盛舉。 活動在中正紀念堂舉行。中央大道有各圖書館的活動書車,也有各種閱讀相關活動。兩側則是出版社的專區,各設攤位,展售出版品。 一早逛了一
下週在母校有場演講。負責聯繫安排的小學妹苦惱來訊,因為校務系統裡有四位同名同姓校友,「哪位才是學姐您啊?」 我這菜市仔名,已經不是第一次如此惱人了。 數年前,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成了我任職單位的最高首長,某日得空,想找我聊聊,自己查了電話名錄,直接撥了內線,把和我同名同姓的年輕同事嚇得魂飛魄散,以為
搜尋網路資料,偶然看見新竹誠正中學合唱團的新聞與影片。好奇點開來看,於是得知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誠正中學是少年矯治學校,專門收留18歲以下的感化少年,讓他們得以繼續求學。 面對社會視為「壞孩子」的學生,誠正中學的老師必須格外有耐心,也常對外尋求各種活動教育資源,希望能讓這些一時迷途的孩子,藉由種
今天晚上在母校有場演講。早晨在陰雨濕冷中醒來,不免擔心,夜間在山上校區的演講,真的會有人來嗎? 還好,我是多慮了。報名的同學都如期而至,還有幾位校友、學姐也大老遠趕來。 以職涯發展為主題的演講,其實以前在其他學校也講過,但在母校,對著自己的學弟妹講,感覺非常不一樣。 學弟妹們的反應,也超乎預期
臉書的動態回顧,儼然是我的雲端記憶庫,每天跳出的動態回顧,讓我想起某年的今天有什麼心情,又在做些什麼。 今天看見了幾年前的書桌。 那是工作室剛剛啟用的時候,書桌乾乾淨淨,只有一份正在讀的書稿和一本筆記。桌子前面,隱約可見應景的聖誕紅。 此情此景,真的只能「想當年」。因為工作室和書桌,早就被我的
台灣閱讀節第二天。 據說昨天有朋友來訪未遇,今天決定好好顧攤。 雖然帶了筆電窩在角落趕作業,但一直被來來往往的人吸引,於是收起功課,專心看人。 名之為「閱讀節」,不知為何特別以兒童為對象。所有的節目安排,都以孩童為主。但的確,偌大的廣場,最多的,是出來遛孩子的爸媽。 有媽媽帶著小孩經過攤位。
今天參加2023台灣閱讀節。這是國家圖書館每年舉辦的活動,但近幾年規模越來越大,今年第一次把原本一天的活動延長成兩天,除了出版社之外,也還廣邀各縣市圖書館共襄盛舉。 活動在中正紀念堂舉行。中央大道有各圖書館的活動書車,也有各種閱讀相關活動。兩側則是出版社的專區,各設攤位,展售出版品。 一早逛了一
下週在母校有場演講。負責聯繫安排的小學妹苦惱來訊,因為校務系統裡有四位同名同姓校友,「哪位才是學姐您啊?」 我這菜市仔名,已經不是第一次如此惱人了。 數年前,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成了我任職單位的最高首長,某日得空,想找我聊聊,自己查了電話名錄,直接撥了內線,把和我同名同姓的年輕同事嚇得魂飛魄散,以為
搜尋網路資料,偶然看見新竹誠正中學合唱團的新聞與影片。好奇點開來看,於是得知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誠正中學是少年矯治學校,專門收留18歲以下的感化少年,讓他們得以繼續求學。 面對社會視為「壞孩子」的學生,誠正中學的老師必須格外有耐心,也常對外尋求各種活動教育資源,希望能讓這些一時迷途的孩子,藉由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縱容他人,是對自己殘忍。 「一個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線應該越高,這樣才能避免縱容他人,也能保護自己。」一昧忍讓,只會把自己憋成內傷,我非常認同。 求學時期,曾經有個同學這麼評價我:「你真是一個好人。」 「好人,我嗎?」鮮少被用「好人」這個詞彙形容的我,當下有點動容,我暗自想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我們有時候是不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太過嚴苛?還是因為對自己夠狠,所以對他人也這般。 到底是自己的心太軟還是真的對別人過於嚴苛我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心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地在拉扯,告訴自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或許也只是自己的同情心作祟。在很多人眼裡,同情心這樣的特質可以能並列於善,但同情心對我來說是一個
Thumbnail
當一個社工,很常在助人與守護自己的界線中掙扎。 雖然我大部分的時間會在我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做事,但是近期遇到的個案讓我認真重視界線這個問題。 為了保護個案隱私,我不會講述事件的經過或背景,我只針對我的感受來寫這篇文章。 無止盡的索取 我跟這個個案的相處過程中,發現他對我的依賴越來越重,並不斷的
Thumbnail
生而為人,我們只能要求自己,無法要求他人,因為心不好控制,也由不得自己。好比如,我們要求每一位手足也要跟自己一樣孝順,偏偏手足用自己的標準衡量覺得已經夠孝順了,這就是每個人對事情的要求和看法不同,互相勉強只是互相為難,更是一種執著和放不開。 有一位先生,開車途中看見一名女士卡在右側的小巷子想順
Thumbnail
我之前對自己有個誤解:我以為我身上所有的「限制」,都跟我自己的人生課題有關。 因為我很想突破這些給自己的限制,所以我最近很認真地去觀照這些限制到底來自哪裡?然後得出了驚人的結論: 原來有些「限制」根本就是別人的課題。
你不愛自己,別人要如何愛你? 前言 陌生人沒有什麼界線不界線,之所以要立界線一定是兩個有關係的個體,其中一方認為自己在關係中感到不舒服,因而想要有所改變了。而之所以不舒服,往往是為了贏得他方的喜歡或肯定,使自己受了委屈,並被自己察覺到了。(如果沒感到不舒服;或感到不舒服,但沒想到或者無意改變,那
Thumbnail
因為對自己嚴格要求高標準,覺得事情做好是應該的,比起讚美自己更喜歡找到缺點改進,要求自己沒有不對,甚至可因此獲得很好結果,只是很容易把這嚴格標準,也投射在別人身上。 會覺得對方怎麼做不到這點小事,這想法是把自己當主角,自我出發的對話,雙方當然不會感到愉悅。 學會不將自己的標準與價值觀,強加於
Thumbnail
當一個人的底線被侵犯時,他感到如同走在一條漫長的路上,每前進一步,就有一個人將他的底限輕易跨越。他的價值觀和原則受到了嚴重的挑戰,讓他感到極度沮喪和無力。
近來發現有些人可能會用一個詞來形容我這個人:一個精緻利己主義者。 我也不否認,我是個很現實的人,很多事情我會類似用一個稱重的方式去衡量,這樣也給我省去非常多的麻煩,再也不會因為重感情而被佔便宜吃虧。 雖然我最近才很驚訝的發現,其實我沒有真的吃過任何虧,以前的哭訴都只是一時難過而已,可能是這套系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縱容他人,是對自己殘忍。 「一個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線應該越高,這樣才能避免縱容他人,也能保護自己。」一昧忍讓,只會把自己憋成內傷,我非常認同。 求學時期,曾經有個同學這麼評價我:「你真是一個好人。」 「好人,我嗎?」鮮少被用「好人」這個詞彙形容的我,當下有點動容,我暗自想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我們有時候是不是對自己以外的人太過嚴苛?還是因為對自己夠狠,所以對他人也這般。 到底是自己的心太軟還是真的對別人過於嚴苛我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心裡總是有個聲音不斷地在拉扯,告訴自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或許也只是自己的同情心作祟。在很多人眼裡,同情心這樣的特質可以能並列於善,但同情心對我來說是一個
Thumbnail
當一個社工,很常在助人與守護自己的界線中掙扎。 雖然我大部分的時間會在我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做事,但是近期遇到的個案讓我認真重視界線這個問題。 為了保護個案隱私,我不會講述事件的經過或背景,我只針對我的感受來寫這篇文章。 無止盡的索取 我跟這個個案的相處過程中,發現他對我的依賴越來越重,並不斷的
Thumbnail
生而為人,我們只能要求自己,無法要求他人,因為心不好控制,也由不得自己。好比如,我們要求每一位手足也要跟自己一樣孝順,偏偏手足用自己的標準衡量覺得已經夠孝順了,這就是每個人對事情的要求和看法不同,互相勉強只是互相為難,更是一種執著和放不開。 有一位先生,開車途中看見一名女士卡在右側的小巷子想順
Thumbnail
我之前對自己有個誤解:我以為我身上所有的「限制」,都跟我自己的人生課題有關。 因為我很想突破這些給自己的限制,所以我最近很認真地去觀照這些限制到底來自哪裡?然後得出了驚人的結論: 原來有些「限制」根本就是別人的課題。
你不愛自己,別人要如何愛你? 前言 陌生人沒有什麼界線不界線,之所以要立界線一定是兩個有關係的個體,其中一方認為自己在關係中感到不舒服,因而想要有所改變了。而之所以不舒服,往往是為了贏得他方的喜歡或肯定,使自己受了委屈,並被自己察覺到了。(如果沒感到不舒服;或感到不舒服,但沒想到或者無意改變,那
Thumbnail
因為對自己嚴格要求高標準,覺得事情做好是應該的,比起讚美自己更喜歡找到缺點改進,要求自己沒有不對,甚至可因此獲得很好結果,只是很容易把這嚴格標準,也投射在別人身上。 會覺得對方怎麼做不到這點小事,這想法是把自己當主角,自我出發的對話,雙方當然不會感到愉悅。 學會不將自己的標準與價值觀,強加於
Thumbnail
當一個人的底線被侵犯時,他感到如同走在一條漫長的路上,每前進一步,就有一個人將他的底限輕易跨越。他的價值觀和原則受到了嚴重的挑戰,讓他感到極度沮喪和無力。
近來發現有些人可能會用一個詞來形容我這個人:一個精緻利己主義者。 我也不否認,我是個很現實的人,很多事情我會類似用一個稱重的方式去衡量,這樣也給我省去非常多的麻煩,再也不會因為重感情而被佔便宜吃虧。 雖然我最近才很驚訝的發現,其實我沒有真的吃過任何虧,以前的哭訴都只是一時難過而已,可能是這套系統